佛教老問題僧人不拜帝王,佛教問題,一直拜和尚廟,現在去拜喇嘛廟可以嗎?

2021-03-12 02:25:32 字數 6640 閱讀 6152

1樓:匿名使用者

法王高於

帝王。以往的帝王都對佛教有基本的瞭解,對佛教高僧恭敬有回加。法王(僧侶)

答是肩負續佛慧命的聖賢,能夠統領大眾出五行離三界脫生死苦海,而帝王心繫社稷富甲天下但是終不能脫離生死輪迴。對於佛法的高深莫測即使帝王也不得聖解,故常禮請高僧封為國師,理政之餘,恭迎國師為其說法。因此從佛教發源地到東土諸國聖人蔘見帝王不必下跪,合十敬上即可。

附武則天的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由此可見帝王對佛教的尊重與渴望之一斑。

2樓: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在古印度,婆羅門是高於剎帝利的存在,所以自然不需要跪拜國王。

3樓:

出家比丘受三壇大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

受持菩薩戒者,得戒即為菩薩,不僅不拜鬼神,鬼神是要拜菩薩的。

帝王雖貴為天下之君,尚且要拜祭鬼神,何況是出家比丘。

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僧人的功德福報比帝王還大。因為當僧人有機會脫離三界夢幻,當帝王只是三界中無數生死輪迴的無數的夢中的一個好夢而已。

5樓:默ス默

帝王只抄是有大的福報而已,就算是天上的帝釋天,玉皇大帝都有壽命限制,大限已到,也會投胎轉世,更何況人間的帝王了。僧人不一樣,僧人修得好,成佛成菩薩,可脫離輪迴,就像西遊記所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帝王根本管不了。憑修行他們最起碼可以做帝王的老師,甚至玉皇大帝的老師,僧人可以恭敬玉帝,恭敬帝王,不需拜,因為這世上哪有老師拜學生的道理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來到中國是師道。出家人被皇帝尊為老師。中國自古尊師重道,那有老師拜學生的。

7樓:楚君玄

中國文化與外來來文化的區別在自於,中國是

bai皇權高於神權,而du神權又高於宗權,所zhi以中國人什麼都信dao又什麼都不信,並將政權用鼎來象徵,陳曉卿對此的評價是,「飲食是所有文化的基礎」,而外國文化的特點卻是神權高於君權,對比便是中國皇帝即位叫登基,西方叫加冕,而這甚至也變相成為了特殊年代,中蘇論戰的潛在誘因之一。

8樓:匿名使用者

帝王為什麼也斥資修改廟堂 帝王和我們一樣 都是凡夫俗子。

9樓:靈助

並不是抄僧人不願意或者說不可襲以拜帝王bai,而是古時候無論是哪一du

個帝王,都zhi對出家之人表示尊敬,帝

dao王都知道佛法是覺悟法、智慧法、是教育,而非宗教,大多數皇帝在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都會禮請高僧大德共同商議,為了表達崇敬之心,所以不要求僧人行跪拜禮。

「宗教」二字,在古時的意思,是宗門、教下,宗門是禪宗,其他的都稱教下,而非今日的宗教。

阿彌陀佛

10樓:李陽

沒有規定說來

出家**自

一定不許拜世間人,可以bai,但是,du是有代價zhi的,這個代價也不是某個人定dao的,是因果定的。舉個例子啊,父母生你養你,你給父母作揖,給父母行跪禮理所應當,這個對吧,其實,換句話說就是父母是值得你尊敬供養的人,所以,給他們行跪禮無可厚非的。但是你要父母給你下跪給你作揖,可以,是要損德行的,前幾世積得那些德和福報一下子就都沒了。

經典裡講到:佛家有三寶:佛法僧。

這三寶是佛陀用來普度眾生,要眾生離苦得樂的法寶,所以是值得人們尊敬的。再一個,出家人出家,是要受三壇大戒的,之後會有戒牒,裡面規定著要守的四百多條清規戒律,一條都不能犯,犯了戒,是要比在家人的罪還要重的,所以,他們受到的約束要比世間人多得多,但是他們依舊能做得很好,所以,是值得在家人尊敬的,對於一個你尊敬的人,你要他拜你,你覺得妥麼……出家**不願意拜在家人,是為什麼,是因為他想到的是你,他給你也就是作個揖,磕個頭而已,但是他沒有什麼問題,重要的是你要損去你幾世的修行,和這些世修來的福報全部都灰飛煙滅,所以,出家**不願意給在家人行禮。

11樓:abc張鈐坤

這是方便法,自有道理。

中國人何時開始供奉香火?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傳抄入中國快兩千年了,從剛襲

開始的人們排斥,到佛道紛爭,再到生根發芽,最後融入到社會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呈現長盛不衰景象。他做到這一點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解決本土化問題。

這段漫長的時間裡,佛教的高僧們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才實現這種景象的。簡單例舉一二:比如在佛教裡,僧人是佛的象徵,見了皇上是不拜的,但唐(好像是)時,一位高僧向皇帝下拜了,帝問其故,曰:

皇帝乃今世佛也。就是說皇帝可以拜佛,僧人也要拜皇帝。解決了一個難題。

南朝梁武帝下旨僧人不準吃葷,結果一千多年了,中國佛教中人不吃葷腥。給人以僧人仁慈不殺生之感。至於上香,在漢代就有了,出於何典,尚需考證,個人認為,也是佛教本土化的一種現象。

總之,佛教在中國的漫長時間裡,應該說佛教既同化了國人,國人也同化了佛教,他變得本土化了,這才是他在發源地印度都衰落卻在中國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中國傳統習俗思想同化了佛教

其實談不上同化了 而是有心而生 對其敬意的一種體現

14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年代就開始了

上香只是一種形式,借用過來表達對佛的敬意和尊重而已。

沒有誰同化誰,互相影響,融合。一代代積累。現在的佛跟很久很久以前的完全不會死一個概念。

佛教問題,一直拜和尚廟,現在去拜喇嘛廟可以嗎?

15樓:吾本漁樵

只要敬的是佛,不論在那裡拜佛都是一樣的。雲遊僧人不是到任何佛教場所都拜佛嗎?

16樓:彌陀村長

和尚廟、喇嘛廟的佛都是一樣的。

拜佛的意義是禮敬諸佛,表謙下心。專

達摩祖師在其《破相屬論》中說:

又禮拜者,當如法也,必須理體內明,事隨權變,會如是義,乃名依法。夫禮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謂恭敬真性,屈伏無明,名為禮拜。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恆存,雖不理相,名為禮拜。

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謙下心,亦為禮拜,故須屈伏外身,示內恭敬。覺外明內,性相相應。

若復不行理法,唯執外求,內則放縱貪痴,常為惡業,外即空勞身相,詐現威儀,無慚於聖,徒誑於凡,不免輪迴,豈成功德!

阿彌陀佛!

17樓:霖然飄乎

都可以的,

喇嘛是藏語,它和「和尚」是一樣的意思。這個字也被濫用了,專本來並不是每個出

屬家人都能稱為喇嘛的。正確的稱呼是: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喇嘛(上師)

「上師」就是善知識。善知識的意思有兩種,一是外善知識(外在上師),一是內善知識(內在上師)。

所謂外善知識,佛在《總集經》中說:所有的佛以及進入菩提之道的菩薩行者們,必須依靠善知識。彌胖仁波切說:

佛、薄伽梵、進入菩提道的菩薩行者們,以及將佛、菩薩傳下的六度等法宣揚給別人的高僧大德等,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外善知識把大乘的法門如法地傳授,又將善巧的法門告訴我們,讓我們心中產生內善知識,瞭解善巧與般若雙運的道理和方法。所有讓我們進入究竟解脫之道的諸上師,就是外在善知識。

而內善知識是真正由我們心中發出,包括正知、正念、不放逸及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依靠它們,才可以得到短暫的人天福報和永久的佛果。

18樓:天涯裔風老地方

所謂的拜神bai、拜佛,與其說是du祈求保佑,還不如說是zhi為了求個dao

心安來得真切,既然是內為求心安,心若不

容安,所做即使合理也不合法,心若得安,所做即使不合理也得合法。

悟與不悟只在一念之間。須知所求所得亦是障礙的一種。

19樓:匿名使用者

別有分別,廟裡的佛是一樣的嘛,呵呵

20樓:八極道

拜佛是形式,是與佛結緣的一種方式,重要的是心性的修行和福德的積累。

21樓:智鎧

宗派雖然不同,修行方便也不同,但是解脫一樣的.

22樓:動力只在我

都是佛教,為什麼不能拜?

關於佛教的問題。老和尚、法師、大師。這些稱謂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一些出家人都不敢自稱是和尚?

23樓:匿名使用者

「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

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法師」,又譯說法師,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能稱法師。在佛教中,凡能演講佛經的出家比丘稱為法師。在道教中,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範的道士叫法師。

在西方文學中,通常指能操縱超自然力並以此為職業的人們,又稱魔法師。而在遊戲中,常常主要依靠魔法值輸出或生存的角色稱為法師。

「大師」,佛的十尊號之一。即天人師。佛教徒稱佛,也用作對和尚的尊稱。

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史記·伏生列傳》現代社會,也是調侃時對於某些有專業特長人的稱呼的非正式用語。

人們為了表達尊敬之情,都往高階上稱呼。可是,僧人都很自謙,甚至心存「眾生皆佛,獨我凡夫」的觀念。所以,都不敢妄稱自己和尚、大師等。

24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

老和尚一般是對出家修行很久,修為很高的僧人的尊稱。往往多稱呼德高望重的寺院主持及老年僧人等等。

法師,又譯說法師,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能稱法師。在佛教中,凡能演講佛經的出家比丘稱為法師。

大師,的範疇往往更廣,更見於非佛法人士之中。比如指造詣深、享有盛譽的學者、專家、藝術家、棋手等。

25樓:匿名使用者

「和尚」是梵語音譯的,中文意思是親教師。他親自教導你,是你的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所以他們不自稱和尚。

法師是一種學位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可稱為法師。而漢地用起來比較濫,往往將它與居士稱謂相對應,作為僧人的通稱。

另外,人們稱佛教和道教的出家人為法師、大師,這算是尊稱。

26樓:匿名使用者

南無阿彌陀佛,以下淨空法師的開示,願法界一切眾生皆悉福報圓滿、智慧圓滿:

近代弘一大師,這是佛教很著名的一位法師,在家是才子、是藝術家:出家之後研究戒律,大概在最近一百年,沒有人超過他。他戒律的著作很多,他也是自稱出家優婆塞,這都是真正明白人,瞭解事實真相的人。

所以我們的身份,稱「法師」可以,居士可以稱「法師」;稱「和尚」也可以,居士可以稱「和尚」。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人家稱他「和尚」。送他的書畫,上面題字「雪廬大和尚」,可以稱。

「和尚」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文是什麼意思呢?親教師。他親自教導你,是你的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

如果是學校的老師,他沒有上我的課,那我們就沒這關係,我們稱他為「老師」,稱他為「先生」,稱他為「教授。」他直接上過我的課的,這是「親教師」。沒有上過我的課的,只有一個人稱「親教師」——校長。

校長雖然沒有上過你的課,但是你整個教學的策劃,經過他的,他決定的,聘請老師代替他上課。所以教育成功、失敗,責任在校長,不在教員。教員是負責執行的,全盤策劃是校長的事情,所以校長稱「和尚」。

一個寺廟裡頭只有方丈、主持稱「和尚」,別的人不能稱「和尚」。所以道場只有一個和尚。現在一看到出家人全是和尚,這個稱呼就搞亂了。

「和尚」在出家人是最尊貴的稱呼,哪有個個都當「和尚」?所以現在一般稱「法師」,這個可以。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稱「阿闍黎」。

雖然他沒有教過我,他的德行可以教我,他的戒律、威儀可以做我的榜樣,這叫阿闍黎。阿闍黎翻成中國意思稱軌範師,「軌」是軌道,「範」是模範。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榜樣,我應該向他學習,這阿闍黎,不一定教過我的;和尚一定是直接教我的。

所以這些稱呼也不能搞錯。別人稱我們如果有錯誤、不恰當,要跟他講清楚,特別是現在講稱「大師」。「大師」不能稱,「大師」是佛,成佛才能稱「大師」,不成佛不能稱「大師」。

你看看翻經的「三藏法師」,說明他通達三藏,經、律、論三藏他都通,三藏法師,不能稱大師,沒有稱「大師」的。佛在經典上只有稱「佛」、稱「如來」,這大師。但是淨土宗祖師都稱大師,這意思什麼?

跟佛沒有兩樣。為什麼?大師教人,教的這些學生,決定這一生成佛。

等於什麼?菩薩!不是一生成佛不行。

那麼淨土宗的這些老師,教你念佛往生,你真正往生了,那就是「大師」。所以這個很特別,淨土宗祖師稱「大師」,這很特別。確確實實他這個方法是教你一生成佛,是這個原因,不是別的。

你禪、密、教,你有沒有把握教他一生成佛?沒有這個把握不行,不能稱「大師」。古時候對於稱呼很講究,不能稱錯了,稱錯了失禮;現在沒有了。

現在小孩叫父母都叫名字,連姓帶名一起叫的,跟外國人學。自己的文化沒有了,完全學別人的,這個錯了!我們自己有好東西,不輸給外國人,應當要發揚光大。

所以「唯心所現」這一句非常重要,一切法通通是「唯心所現」。我們的心好,境界就好、身體就好,雖然共業不好,別業好。好到相當的程度,不但**己的共業,也能轉臨近人的共業,就是距離在附近的。

那換句話說,這一個地區沒有災難。全在功夫淺深,功夫淺深就是用心的淺深。菩提心自受用叫深心。

我們的心真誠,真誠夠不夠深廣?又深又廣,那個力量就非常大了。深心,,我們這部經的題目「清靜、平等、覺」,這就是真心,這就是自受用的菩提心

漢傳佛教僧人為什麼不乞食不吃肉,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有什麼區別?

佛在世時,出家僧人們每日身披袈裟,手持著缽,四處乞食遊化,只有在雨季裡,才回到精舍或固定的一處結夏安居,此時不再出外託缽乞食。對僧人而言,乞食 蘊涵著深遠的意義 一方面是降伏驕慢,不貪美味,毫無選擇,專心修道 另一方面則是藉著乞食因緣與居士接觸,給予佈施種福田 說法的機會。所以,乞食是僧人的正命。原...

關於佛教殺生問題

動物和植物都有生機,這個是肯定的。從佛教角度說,動物有神識 靈魂 植物沒有神識。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說,動物有動物神經,被殺會有極度的痛苦,植物沒有動物神經,起碼被殺不會有那種極度的痛苦。其實真正修行人,連一刻小草都不忍心傷害。楞嚴經 雲 清淨比丘,不踏生草 這其實是一個學佛境界深淺廣狹不同的問題.對於...

關於佛教的問題,我有一些關於佛教的問題?

佛整天都在救度十方世界 全宇宙,一切空間維次 一切眾生。附 學佛次第及相關資源 淨空法師 http www.amtb.tw 不要把人格化,神格化的思想加到佛陀的頭上 佛陀的境界,不是用意識心和文字可以表示的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佛菩薩無所不能,度發願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