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要如何做好,如何學好文言文?

2021-05-01 13:03:55 字數 5757 閱讀 7474

1樓:何西君

文言文閱讀: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文言文在中學課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學好文言文,首先,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不斷積累,熟練把握文言句式的應用,在熟讀和背誦的基礎上,能準確翻譯課文,加深課文理解,要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評價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難易程度上」應屬於「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幾方面:

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能理解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課內部分只要有針對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種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採用第

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準確理解詞義、翻譯句子基本原則:

是通過解釋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

首先,必須準確把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和用法。

掌握文言實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感**彩的變化等)、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

虛詞著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於、則、乃、也、者、乎、然、焉、何、夫、爾等,其中出現頻率高更應重點掌握的是:之、其、而、以、於五個。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及其特點。

掌握文言文中有別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有:

判斷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為」、「則」等,表示某種肯定或否定的判斷;

也有用「是」表判斷的)、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或介賓短語)、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被動句(藉助於被動詞,如「被」、「於」、「為……所……」表示被動;不借助被動詞,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動)。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譯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翻譯文言句子是考試的難點,也是重點。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忠實於原文、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雅(簡明、優美、有文采)。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

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文言文閱讀方法:

一、快速瀏覽

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二、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

學生應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

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

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四、「對症下藥」

解答問題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型別,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

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

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絡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

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

例如:「慶曆(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

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

」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也太不聰明瞭。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

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

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

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箇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瞭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裡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

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讚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2樓:井雁菡

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箇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瞭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裡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

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讚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如何學好文言文?

3樓:葷爾柳闢歆

千萬別讀譯文!那些翻譯的人自己也是狗屁不懂!不要讀那麼多書,把四書懂了你什麼都會。

說文解字、辭源、辭海這些參考書都很不錯啊!不過呢,你又不吃這碗飯,這些書你買了也是浪費。記住,子曰:

自行束脩以來,吾未嘗無誨矣!孔子說,只要你把汽車洋房美女珠寶按禮節(注意:是禮節,也就是說合乎法律道德的程式)悉數給我送來,我沒有什麼不教給你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資訊,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絡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絡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在聽說讀寫中,除了一些成語、諺語等以文言形式沿用下來外,基本上不使用文言文。這種時間差造成的語言距離形成了文言文學習的障礙,容易讓人產生畏難心理。但只要方法得當,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學好文言文。

一、翻譯時要注意每個字詞對號入座,一 一譯出,譯不出來的詞,瞭解它的句法、作用。將文言翻譯為現代漢語,不能只側重大概的意思,要落實到句中單個的字詞,翻譯時儘量直接翻譯(哪怕不是特別流暢優美),一字對一詞,對號入座,一些解釋不出來的虛詞應該知道它講不出來(無意思),並非多餘,它有一定的句法作用。如「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

」 (《扁鵲見蔡桓公》)句中除掉「之所」、「也」其餘都可一 一譯出,為實詞。「之」、「所」、「也」,為虛詞,且虛化的程度也不同:「也」表示判斷的標誌,意念上可譯為「……是……」。

「之所」是文言文中固定搭配的一種方式,「所」與動詞「及」組成名詞短語,可譯為「所到達的地方」,「所」表示「……的地方」;這句中最虛化的是「之」,它一點意思也解釋不出來,但它表示一定的句法作用,即結構助詞,與「所」搭配,形成一個名詞短語。

二、多誦讀,形成語感。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多讀,多背誦。讀要做到三點:

1.讀準字音。一般地說,讀音應以現代普通話為標準,對於一些異讀字(一個字有兩個以上讀法),要根據具體語境處理。2.讀準句讀(dòu)。

句讀,是指文詞停頓的地方。3.讀準語氣。語言表達感**彩,總是帶有語氣的。

文言文中,詞的感**彩、句的構造、修辭手法的運用,都和語氣表達密切相關。正確處理誦讀的語氣,是打通作品氣勢、聲情以及最終進入作者情境世界的關鍵。

讀有助於記憶和理解文章。讀的過程,便是體味文章意義、情味、旨趣的過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在不斷誦讀中形成對語言的感覺,進一步加深理解文句的含義。

三、善於歸納,尋找規律。文言文字詞及用法很固定,有很強的規律性,學習時要善於從具體的字詞中總結出來,對於一個詞的幾種用法、一種句式特點、一類實詞活用等等進行歸納,這樣慢慢積累起來,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論語六則》中「而」的用法,可歸納為:

1.學而實習之(而:連詞,而且,表遞進關係);2.人不知而不慍(而:連詞,可是,錶轉折關係);3.敏而好學(而:

連詞,並且,表並列關係);4.默而識之(而:連詞,地,表修飾關係);5.擇其善者而從之(而:連詞,從而,表順承關係)。

如何學好文言文

1 學生離開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確實不像現代文那樣,讓學生一下讀來流暢上口,通曉其意。學生難以接受翻譯斟字酌句的煩瑣,難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達,難以體會古人情感真實豐富的抒發。例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中,鄒忌問妻 妾 客同樣一個問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 徐公何...

文言文朗讀方法指導,如何朗讀文言文

文言文朗讀方法指導是 1 範讀 教師通過聲情並茂的範讀,可以以聲傳情,以情表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氛圍中 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 詞的讀音及正確的語音停頓,還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印象 範讀適用於課前也適用於學生自己朗讀不理想時 2 領讀 教師領讀,學...

如何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如何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一是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 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 文言虛詞 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二是體會作品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現代觀念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