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學文言文呢?這個好像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際意義

2021-03-20 05:39:35 字數 5007 閱讀 2789

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語言,學習文言文有助於理解現在的語言,畢竟有傳承性。同時對閱讀古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文言文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古代文化的基礎知識,對於高考後研究古代文化的同學來說就意義重大了。

學好文言文對於研究古代文明也有重要的意義。文化傳統我們應該繼承並改進發揚,這是我們語言的基礎。不可不學啊。

2樓:百度使用者

現在文言文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學生厭學文言文,他們認為,古文是陳年爛穀子,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用處,因此沒有必要學了。

文言文真是陳年爛穀子嗎?非也。文言文是中國數千年來形成的典雅而簡潔的書面語言。

起於周朝,盛於漢唐宋,一直延續到新文化運動,可以說源遠流長。我們不否認其中有些糟粕,但是那些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浪淘沙流傳下來的作品,一般都是文言文的精華。比如司馬遷的《史記》、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唐詩宋詞等,不是一直都在再版嗎?

僅僅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文言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絕非陳年爛穀子。我們再想想,司馬遷《史記》所體現的精神氣度、文化襟懷,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堪稱博大、恢弘,李白詩歌中所體現的錚錚鐵骨,俯仰天地的目光,即使放在今天,也堪稱超絕。詩經的質樸、唐詩的雍容、宋詞的典麗,都已經成為文化史的絕唱。

我們能夠說以上這些是陳年爛穀子嗎?

(1)學好文言文,有利於瞭解和學習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2)學好文言文,有利於豐富精神世界,薰陶語感。

(3)學習文言文,有利於促進道德迴歸。

(4)學好文言文,有利於提高寫作水平。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壇閃耀著一群璀璨的巨星,他們是魯迅、胡適、梁實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語堂、張愛玲等等,他們光華四射,文采灼灼。他們靈動地駕馭白話,築起白話漢語的華彩篇章。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文壇卻頓失光彩,再沒有湧現出一個靈動地駕馭白話的「大師群體」,堪稱「白話大師」的只有寥寥幾位。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中小學階段截斷了系統的文言文教育的血脈。

這使得在20世紀下半葉成為文壇主流的人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深入的文言教育,使他們難以達到文言所表現出來的簡潔、乾淨、純粹、典雅、形象、傳神的境界。因此,在少年時期誦讀相當數量的一流文言文,有利於提高白話文的寫作水平。2023年高考南京13中學學生蔣昕捷寫出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明證。

文章作者以熟諳的三國故事,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立意深邃,且通篇採用純熟的古白話,明白曉暢,文才飛揚,老到的語言功夫受到閱卷老師的一致讚賞。事後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蔣昕捷告訴記者,這要歸功於平時喜歡誦讀古典名著。「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與文言失去了聯絡的人,必然由於古漢語底蘊不足而使文章變得冗長、直白。

3樓:_愈想愈無謂

以前初中學的時候也很糾結,被各種虛詞實詞都快弄瘋了。現在回想一下,覺得文言文除了考試外,對我們還是有別的好處的^_^

首先,我們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為了交流,學習文言文就是與「古人」交流。與古人「交流」的意義在於瞭解歷史,學習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研究古代文明。

學習文言文有助於提高人遣詞造句,煉字的能力和閱讀能力,提升文學修養,文言文非常有意境。好的詩詞歌賦可以愉悅人的精神,豐富人的認知。有時候也能給於人鼓舞。

從個人方面,有助於明理、明善、修身養性!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哲,醫,佛,道等文化的精髓。

其次,古代的史書都是文言文的,學習文言文,可幫助我們瞭解歷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些東西古今是相通的,所以很多從商從政的人都對歷史有一定的瞭解。

最後,往大了說,文言文是中國語言的根基所在,作為中國人,都應該對民族性的東西有所瞭解。

特別是臺灣,它對國學的重視程度比大陸重很多,文言文有助於提升內在的風骨,隨著時間的流逝,文言文對人的影響會慢慢顯示出來。從前班上文言文很強的學生中考、高考時語文都很高,寫作水平也很高,有因為參加去全國作文比賽成績優異而保送的。

說的很亂,

文言文入門時很枯燥,

但是堅持了就會有收穫,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還是有用的,不知你有沒有讀過一些古代作品原著,反正學過文言文的人才能原汁原味的讀出作者的想法,品出不一樣的滋味(相對直譯的)來~

5樓:紫楓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發明,學習文言文對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

6樓:飄萍過客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讓我們記住文言文是中國的文化。

7樓:器樂曲

嘛,本來我們也就是為了考試而學文言文的嘛= =

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 80

8樓:子房志亡秦

最直接的答案:因為高考要考文言文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啥高考一定要考文言文呢?

如同咱們學習數學一樣,其實很多高等數學方面的知識咱們一輩子也未必能用上一次,但是只有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才能分清哪些學生適合在數學方面發展,方便選拔人才。

文言文的學習也是如此,通過極其簡單的文言文的學習,選拔出適合文言文學習和研究的人才,儲備古文考證等各方面人才。

就像lz所說,「雖然古書中有古人的思想,但是現代漢語的翻譯版早就出了,我們完全可以看這種啊

」,沒有文言文的人才,怎麼能將大量的古文文獻翻譯成現代漢語呢?

9樓:黑蛇林

現代漢語很多漢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對古漢語來說都發生了一些改變,部分漢字還沿用古漢語的用法。但是如果說學習古漢語有什麼實際生活中的用途,除了研習歷史、考古和翻閱文獻之外幾乎可以說很少。但是為什麼要學這個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根源在於為什麼高考要考,也就是必須要學到一個什麼程度的問題。

如果單純說學的話,中國的古漢語作為一箇中國人是肯定要學習的,這是歷史和文化的傳承,而且也有其學術和藝術價值在裡面的。當你閱讀古詩詞的時候,你是否讀出了其中的韻味和美感?現在提倡學國學,過傳統節日,迴歸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了什麼?

目前中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相對來說還是不足的。你的問題暴露了中國教育體制的缺陷,這說起來就太遠了。如果這樣問你,學不學古漢語和考試無關的,你會不會想要讀一讀古詩詞、文言文,會不會想知道它們都是什麼意思,說些什麼,為什麼這樣說?

所以作為中國的學生,很多發自內心或可能會激發出來興趣都被抑制了。你覺得是不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文言文,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經歷了多少風雨艱辛,現在依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同時期的另三大文明古國,只留下一推遺址。

大家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有各自的方言,但是使用相同的漢字使得天南地北的人再怎麼聽不懂對方的話可以相互溝通,這奠定了中國各地大一統的文化基礎。

而文言文的使用,使得記載文化的文字,脫離了與口頭語接近的白話文,避免了因為口頭語言的發展變化而導致對文化傳統的繼承中斷或者誤解:

別說一百年,就是年紀大一點的人們來聽今天的小孩說話,恐怕有很多內容是丈二摸不找頭腦的,別提幾千年了。

據歷史考證,東南沿海一帶的客家話是最接近古漢語的發音和語言的,廣東的粵語帶著很多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結構。而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並不是最正宗的漢語,而是和北方的各族方言混合後的產物!

網路語言的發展更證明了沒有知道明天的語言會是什麼樣子的。

但是只要是經過基本識字教育,就可以讀詩三百,可以讀樂府,可以讀唐詩,讀宋詞,讀元曲。兩千年前的《史記》和近代的一篇文言文在語法句式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文言文的使用,不僅使得中國記載史料所耗費的物質最大化的精簡,而且保證了文化的延續傳承。

非常可惜,新文化運動不僅錯誤的全盤否定了儒家思想,也全盤否定了文言文,這相當於毀壞了中華文化的兩大基石。

11樓:黑小子劉帥超

我們學習古文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並不多!但是 既然國家教材上有 就說明必定有它的意義

我認為 學習古文的意義並不是單純的現實應用 而應該是豐富知識 擴充套件視野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們中華民族有2023年的悠久歷史 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所以通過學習古文 我麼能更好的瞭解我們的前人是如何學習 如何思考 如何進步的!

總之 我認為 學習古文對於我們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應該學好它們!

學習古文是學習古人的語言習慣、古代漢語詞彙意義、語法習慣。這些主要是是為了我們更好的學習祖先浩如煙海的文化。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你學了英語也會發現,翻譯的東西味道已經遠不如以前的東西有味道了,所以不能全部翻譯過來。

只有我們接觸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語法現象,對其有一定的瞭解,這樣我們自己就可以直接閱讀古代書籍了,何樂而不為呢?

有人問過巴金一個問題:你的創作靈感來自何處?

他說:我得益最大的在於我小時候背誦了一本書,書的名子叫《古文觀止》。這句話會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回顧當代歷史,我們也會發現真正在文字功底上非常紮實的那些大家,且不說魯迅這樣的文學家,甚至包括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大科學家,都是舊學功底非常深厚的人。

古文學得好才能寫得好,我以為這話一點不錯。

從古文中我們才能真正學會如何真正地用好漢語,寫好漢語。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支援樓主觀點!

1)文言文只是一扇通往瞭解古人思想的大門,文言文只是古代有文化的人寫的文章,而不是古代普通老百信的語言,可以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就像國外的考古學,給對那些對古代歷史感興趣的人學,而無需佔用語文中很大的部份。從某種角度上講,語文給文言文讓出很大一塊說明了我國語文教科書編輯者存在對現代漢語知識的缺乏,他們不能在現代漢語教育中創造新的知識,而總拿古人的文章作為現成的教學內容。並誤導一代又一代的人認為學了文言文便能陶冶情操,增加文學功底等,好像現代漢語離了幾句文言文就一片蒼白,如果現代漢語真不如文言文的話,為什麼老百信不用文言文作為日常用語?

2)當代的普通人特別中小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原因在於文言文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不像外語學了可以在以後的工作甚至生活中與人交流,沒有語言交流環境,從而缺乏學習動力。但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它的確佔用和耗費了很多中小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從而嚴重削弱了對具有實際意義的知識的學習。

3)我國教育給英語讓出一大塊領地,給中國學生帶來相同的損害,很多學生在理工科上具備巨大的潛能,卻往往被英語的成績所埋沒,對個人對國家帶來巨大損失。科學對待英語的方式是將它作為一門學科,給對它感興趣的人學。

以上說明了,我國的教育還有科舉制度的成分!

為什麼現代人要學文言文這種早已不存在且不需要使用到的語言

文言文並沒有完全退出我們的現代生活。文言的詞彙 語法 典故 成語還 活 在我們的現代漢語中,如 總而言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聞過則喜 反之 出汙泥而不染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 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它並沒有消退 死亡,而是從臺前隱退到了幕後,或者說它是戴了現代面具而隱身其後,我們天天口...

朗讀文言文為什麼要注意停頓,文言文如何劃分朗讀節奏

第一,古代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的。停頓,在古代叫句讀,是 小學 小學時古代一門學問 的一種知識。古人要讀懂別人文章的意思,必須要注意句中停頓。第二,南北朝的時候沈約,和謝朓等人發現了漢語的四聲,從那時候開始,古人的詩文都很注意語句的對仗和語音的平仄。特別是律詩 詞 曲 賦 平仄的要求很嚴格。所以學好停頓...

為什麼對文言文印象這麼深,文言文解釋相識不久印象卻很深

文言文bai是古代文化的一種du表達,千年文化的沉zhi澱。其本身簡短明瞭,闡dao 理深刻,有 內時有如古詩詞般朗朗上容口。對於愛好文言文或是對文言文理解比較容易的人來說,讀文言文就和白話文沒多大區別,但是它的短小精悍及其闡釋的哲理,卻更能讓人記憶深刻。不知道你要問的是不是這個,反正我覺得文言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