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我們要忍辱呢

2021-06-17 06:47:42 字數 5582 閱讀 2671

1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忍辱可斷除業障。

一般而言,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相互作用的。

例如,你對我好,那我也對你好,這樣就良性迴圈。又例如,你對我差,那我自然也不會給你好臉色看,從而進入惡性迴圈。

但是學佛之後就知道這種相互作用其實是虛妄不實的。無論別人怎麼對待自己,自己都不應該隨便被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牽著鼻子走。

忍辱要做的,不是心裡不痛快而行為忍住沒有進一步行動,而是對所有的逆境都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並且感謝那些罵自己,打自己的人,正是他們才給予了我們忍辱的機會, 給了我們翻起業障種子,習氣種子的機會。沒有他們,我們永遠無法發現自己內心的黑暗以及嗔念,他們製造的逆境剛好給予我們觀照自身,反省自我缺點的機會。應該感謝他們。

這裡有這麼一個比喻,一包鹽,灑入一杯水中,水馬上就變得又苦又澀,但是一包鹽灑入一個巨大的澄淨的湖泊中,湖泊的水依然是甘甜的。

忍辱忍不住,那是因為我們的心量太狹小,如同一杯水,假設我們把心量放大為無量無邊,自然可以包容萬物,簡直連忍這種難受的流程都不需要就把各種逆境放過去了。

末學覺得,當忍辱修到一定程度之後,對於再沉重的逆境,我們的心也不會起一絲漣漪,這時也就沒有什麼忍辱不忍辱了。已經不需要忍了。如果達不到這種境界,還需要多多觀照自身,反省自身,不斷淨化往昔累積的無量業障與習塵。

我要表達的其實跟向日葵久久的差不多。忍辱並不是真的要忍,而是要擴大自己的慈悲心,擴大自己的心量。並在內心難受時,立即觀照自身,用佛陀的教誨熄滅自身的負面情緒,負面心念,從而在語言和行為上也不會造業。

常此以往,內心的業障習塵可以被洗滌得一塵不染,這個時候也就是我們自心自性徹底開啟的時候了。

一起努力吧。多多感謝那些給我們製造麻煩的人,多多感謝那些給我們製造逆境的人。他們正是我們修行的活菩薩啊。

2樓:佛家一**

本人也是凡夫知見,試著回答一下,僅供您參考。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從大範圍來說。

一,我跟整個宇宙萬物乃是一體,我跟其他眾生同樣是一不是二。本來就沒有你我之分,所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又何來得誰欺負誰,誰嗔恨誰。二,一切均是緣起性空,即均是因緣所生而並非真似乎存在,其本性是空。

又何必在一些虛無飄渺的事情上面斤斤計較。

從小範圍來說。

佛告訴我們有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一,一切我們所面對的貌似不公的遭遇其實都是自己所種下的惡因導致的果報,正所謂自作自受,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報復,否則的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二,嗔恨會種下地獄種子,又有火燒功德林的說法,非常可怕。

三,一切痛苦來自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要想了脫生死得自在就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遠離貪、嗔、痴 三毒。做到這一點自然沒有了嗔恨。

《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就是說我們每個眾生(包括畜牲,餓鬼)都具有像佛一樣高階生命的根性,只不過被自己的 妄想執著障礙了迷惑了,所以有的成了愚痴凡夫,有的做了畜牲,惡鬼,甚至下地獄。

佛教是圓融的,所以必定會提倡忍辱。忍辱波羅蜜,乃是六度之一。

3樓:渡海之舟

忍,是我們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不但佛教提倡忍,世法也提倡忍。

首先,我們要遵紀守法。遵紀守法的過程就是忍的過程,你不能想作什麼就做什麼。遇事道德要冷靜,不能犯法。

現在不少的影片都說過一個故事情節:軍隊的士兵,遇到的殺害親人的仇人。這時是不允許他報私仇的,這時必須忍。

二是佛法中,有戒行。守戒就要忍。

三是忍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修行過程中,無處不體現忍,直到修行成佛。

如何才能忍住?你的心明白了道理,自然就能忍。具體過程當中,可以用持佛號、唸咒語等方式,消除嗔恨心,轉移注意力等。

4樓:

佛法講究因果,俗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你想罵他咒他揍他扁他,裡邊即有往昔的因果,如果沒有一方主動看破忍耐,這樣的相報就了無終期,今天您知道了真相,而對方還在愚痴矇昧中,比如一個明白人對一個瘋子,您不忍讓難道還讓瘋子主動忍讓嗎?即便你鎮住了他,業因也不會消除,只會越積越重。想明白了你就能夠忍的住!

5樓:匿名使用者

不找別人麻煩別人也不會找你麻煩

要讓別人服你恐嚇打罵別人是沒有用的 只有讓他內心服才管用

6樓:煩惱即菩提

你要相信因果,忍辱會帶來福報。

7樓:天下倒影

舉個通俗的例子吧,唐僧取經八十一難,少一難也成不了,那你說來難為他的是仇人?是恩人?

人家冒著下地獄的風險幫你消業,你不感恩人家?

不是要忍,而是要感恩啊。

阿彌陀佛。

8樓:

難道你沒有聽說過?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9樓:

阿彌駝佛 修忍辱,是要以此祛除我們的嗔恨之凡夫心。對對錯錯只是凡夫俗眼的道理。業因果報,由因感果,多生多劫因蔓不斷。

今天的事端卻也只是個業果而已,其因還在於多生多劫來我們的種種造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輪轉不息,今生感果的同時,也在種植來生乃至來來生的因。既然已深知嗔恨的果報之苦,又何必冤冤想報!

何不放下,反覆薰修讓自己心裡嗔恨的業種失去土壤而停止生長,還自己真如本性之清淨!

當我們證悟業因果報的同時,除了自己要放下嗔恨,還要慈悲對方乃至大眾,因為他們還在無明中。以至於我們更要精進佛法,幫助大眾於佛法中種下善根乃至因緣具足離苦得樂!

阿彌駝佛

10樓:妙觀察

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為最,出家惱他人,不名為沙門。

「若欲為眾生,作諸歸依處;令生無畏心,忍辱最第一。能行忍辱者,見者皆歡喜;怨家舍毒心,皆生親友想。一切諸如來,成就平等心;眾生所歸依,皆由行忍故。

是故諸佛子,欲求無上道;為物作依止,當堅固忍辱。」《入行論》雲:「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大智度論》雲:「能修忍辱,慈悲易得;得慈悲者,則至佛道。」

南無阿彌陀佛

請賜教,佛教的忍辱是什麼意思

11樓:引經據典正法

《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可見忍非常重要。佛法傳到中國,譯經的這些法師,把忍下面加個「辱」,這辱是中國字,為什麼加這個字?因為中國人把辱看得很重,看得非常重。

在過去讀書人,士大夫的階級,有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士是讀書人,讀書人殺頭沒有關係,侮辱不可以。把辱看得這麼重,翻經的法師就把忍下面加個辱,侮辱可以忍,還有什麼不能忍的?

這才於《般若經》上,一切法得成於忍就相信了。你得有耐心!這個耐心的反面就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不但修道不能成就,學世間法我們講求學也很難成就。

世出世間聖人對這個字都非常重視,沒有一樣不能忍。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無論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真的,古人講的「不如意事常**」,十之**都是不如意的,那你就得忍辱。

忍後面還要加個「讓」,能忍、能讓,你才能成就學業、才能成就道業。功夫愈深,愈顯出忍讓的深度廣度。能忍才能進步,忍就是進步,幫助你德行向上提升,幫助你煩惱漸漸遠離,幫助你智慧漸漸增長,真的是煩惱輕、智慧長,那得要靠忍辱的功夫。

每一位同修心心念念都希求消業障,知道自己有業障,怎麼個消除法?忍辱。你不能忍,你的業障怎麼能消除?

逆境、惡人要忍,順境、善人也要忍,為什麼?順境、善緣不生貪愛,你要忍,這個更難;逆境、惡緣不生瞋恚,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你的平等心。清淨平等是道,這個道就是說清淨平等是真心,永遠保持著真心。

心一動,那就不叫真心,所以你起貪愛不是真心,你起瞋恚也不是真心。

恭錄自:大乘無量壽經(第八十八集)

12樓:潛川

顧名思義就是「忍受侮辱」,也就是敢於面對對自己不公平的際遇,修的是自己的「定」,是消除嗔恚心的重要修行方式,從淺至深,有五種層次,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

13樓:匿名使用者

任你風吹雨打,我依然巋然不動,,,

14樓:y心靜如水

忍辱,是

copy六波羅蜜之一,為bai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du修持法門。同時,zhi忍辱作為一種品德修養,學佛必須dao學忍辱波羅蜜。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

到達無諍的程度時,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即稱為法忍。

如能遇**而不嗔,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

佛學忍辱一定要忍受嗎?不能做出回擊也不能躲避嗎?為啥要忍辱呢?

15樓:匿名使用者

忍辱功夫可以在生活中抗擊外界因素的干擾,有利於生活中入定。忍辱的另一個主要表現就是沒有嗔恨惱怒心。至於要不要抗擊或是迴避,那要看自己的功夫了和智慧了,前提必須做到心中沒有嗔恨惱怒,然後在沒有嗔恨惱怒的前提下,再通過智慧的分析判斷實施自己的行為。

如果還有嗔恨,就要麼繼續通過外境磨鍊化掉嗔恨惱怒心,開啟智慧。如果沒有了嗔恨心惱怒心並開啟了智慧,那就要用智慧去分析當時的情況,如果覺得對方根器不夠,沒必要教化對方,暫時沒必要為其浪費時間精力,那就可以選擇迴避離開吧。如果覺得對方值得教化,可以為其浪費時間精力,那就可以用善巧方便的方式去給對方講道理教化,或是現金剛怒目相**等。

不過,對我們凡夫來說,大部分都還是有嗔恨惱怒心的,大部分都沒有開啟太多的智慧的,所以呢大部分還是要選擇藉助外境磨鍊自己的內心、開啟自己的智慧。

另外要說的是,忍辱還有個目的是負重,如果覺得有些時候沒必要負重了,那就可以選擇放下,找個藉口躲避離開就可以了,惹不起躲得起嘛,沒必要與對方正面鬧矛盾鬧衝突。全程是需要用智慧去判斷、把控、運作的。

(觀點僅供參考)

16樓:涼山雄鷹

佛家所謂「忍」,並非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更不是苟且。而是從更高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自己,以及周遭的事物。

佛所謂「空性論」,也並非像某些人解釋的「消極遁世」的「退隱」。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世俗」與「空性」。

比如說,一個人用惡毒的言語罵你。你並不需要逃避,而應該跳出你本能的「恐懼」與「忿怒」,從事件本源上認清他罵你的根由,認清人性。超脫於「存在」的迷障。

佛,對待世俗是變通的。佛陀度人,不也講究:對待財迷用金銀度之,對待義士用道義度之,對待惡人用棒喝度之。

儒家「以直報怨」其實只是一個幌子,儒家其實也是講究變通的。只是沒直接表示出來。相對而言,佛家算是比較誠實的:直接道出真相。並非對待所有人和事兒都「直」。

還有一點:有時候,對待一個不講道理的人,不要去做過多的解釋。也不需要繞道而行。

有時候,漠視他就是對他最大的回敬。如果遇到蠻橫不講理的人,你也需要有「超度」他的準備:狠狠滴k他一頓。

雖未必能打醒他,但是至少能耳根清淨。(*^__^*) 嘻嘻……(佛也需要「忿怒金剛」**就是在必要的時候,能耳根清淨)

補充一點:lqw99999這位朋友的回答非常正確

為什麼佛教要佈施呢,佛教為什麼菩薩還要佈施

你守著財物又有什麼作用呢?捨棄財物是捨棄的第一步,當你真專正的什麼都捨棄了屬,不被物象所迷,才有開悟的可能。其二,佈施分三種,無論哪一種都能利益眾生,這樣又可以修福。佈施主要是要利益他人,讓菩薩做到 無我相 進入大乘道。為何copy寺內設有功德箱?那是給bai予大家佈施的機會 未來du收穫幸福的途徑...

我想皈依佛教 我為什麼皈依佛門

首先是要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佛教和其他宗教的真正不同是在於智慧。一切宗教都是勸人行善的。這是根本,而佛教就一定要你自己開發自己的智慧,不然就會成為外道。不是對外道有所歧視,用外道一詞只是要區別於佛道。畢竟你現在是要學佛,而不是學除佛以外的道。若要開智慧,那經書是不能不看的。我推薦 藥師經 觀世音普門...

為什麼要結婚呢,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沒有人逼你非要結婚吧 你可以不結婚的呀 不過如果不結婚應該會又有人逼的 結婚後應該就有人煮飯吃了 哈哈 因為我愛她,她也愛我,在生活中各方面都達到了很多默契,她不嫌棄我,願意跟著我。因為結婚的理由戰勝了不結婚的理由,所以不得不結婚。結婚就是給戀愛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遇到了真愛,你自然會想結婚 長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