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奶茶妹妹
八股文,束縛人的思想。
明朝的科舉制度
2樓:逸飛生活百科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c2cec3fdfc0392454a11cb9c9594a4c27c1e25f8"/>
明代科舉考試,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為每三年各府、州、縣考選其俊秀諸生,認為有應鄉試資格的,送之於省,稱為“郡試”,又稱“小考”;第二步在各省會舉行,叫做“鄉試”,中式者為“舉人”;第三步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稱為“會試”;第四步會試中試者,天子親自在朝廷策試,稱“廷試”,亦稱“殿試”。殿試取中者叫做“進士”。
殿試分。一、二、三甲發榜以為名第之次:第一甲僅三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明朝科舉制度的變化有哪些?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3樓:史海微言
明朝科舉制度的重要變化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有:
1、在科舉制度中,將。
內鄉試中的舉人容一級固化,使得這一層級的讀書人享受不少的政治經濟特權。宋代舉人只是參加京城會試的一種資格,會試完之後就不再起作用,而明清以後的舉人在地方上享有的特權使得他們成為鄉紳的主力,對後世地方紳權發展影響巨大。
2、明太祖以朱熹對四書的註解為欽定標準,以八股為文字標準,對明清以來讀書人思想的僵化產生很大影響。
明朝的科舉制有什麼特點?帶來了什麼影響?
4樓:端長菁普起
採取八股取士,即科舉制考試只允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應考的人不能有個。
回人獨到的見解,答卷的文體答必須死板的分成八個部分。
影響:使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埋頭攻讀經書,鑽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這種制度束縛了思想,敗壞了人才,阻礙了文學的發展。
5樓:明初翠卑澹
但是實行抄科舉制在錄取**方面雖襲。
然比以前有所進步bai,但是實行科du舉制卻不能救中國zhi,炎黃子孫的宋dao朝、明朝雖然實行科舉制,..好的幹部的確給社會帶來巨大價值,有的地方窮,但是任命了一個好乾部後,這個地方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選撥什麼。
明朝科舉制度的變化和影響**明朝科舉制度的變化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