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孫權是個怎麼樣的人,三國演義中的孫權是個怎樣的人物?

2022-01-27 18:50:25 字數 4930 閱讀 3066

1樓:無話當然不說

據說孫權相貌特異,紫髯碧眼。考慮到孫堅的孫家有西域胡人血統,這也不算稀奇。對孫權的評價以曹操的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為經典。

孫家以孫堅就任長沙太守而崛起。但是隨後孫堅被劉表擊敗身死,孫策投奔袁術寄人籬下,這時的孫家已經沒落的一塌糊塗。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兵打下江東基業,小霸王不是蓋的。

但是孫策的缺點顯而易見:為了迅速壓制江東,採用了極為血腥和暴力的辦法,不服就殺,殺到服為止。人心上孫家完全沒有江東本土勢力的支援,江東四大家族虞、魏、顧、陸幾乎都在孫家的對立面。

孫家如同坐在火山上,隨時可能傾覆。之後孫策本人也死於許貢家客的暗殺。

孫權接手的江東是個亂攤子:本土豪族不服叛亂不斷;周瑜、程普等老將功高震主;江東缺少開發人口極少實力很弱;而外敵確是已經統一中原幾乎無敵於天下的曹操。

孫權的政治手腕很厲害,通過政治妥協和聯姻等手段,虞、魏、顧、陸四大家族陸續開始有人出仕孫家,其中虞翻、陸遜、陸績、顧雍等人甚至成為吳國的中堅棟樑。穩定了本土勢力的吳國才有能力角逐中原。這是其堪稱勇猛的父親和哥哥做不到的。

對於周瑜程普等老臣,孫權則是一方面信任之,用人不疑,另一方面試圖創造像自己父兄那樣的軍事功績來壓得住他們。不過孫權確實不是軍事天才,合肥大敗給張遼之後孫權再也沒有親自統兵,也算比較清醒地認識了自己。不過與此同時也迅速培養了自己的親信周泰、淩統、丁奉、徐盛等人,借周瑜意外死亡的機會牢牢地把軍權握在手中,完成了權力過渡。

孫權是個不錯的民政戰略家。三國之中的江東是最為「蠻夷之地」的,人口少,開發落後,沒什麼經濟潛力。孫權採用魯肅、賀齊的建議,向南征討山越(現在的浙南、福建)逼山越人出山來到漢人居住區生活,並加以漢化。

此舉迅速增加了轄區人口,壯大了國力。同時擅長從山越人那裡學習生產技術,推廣了雙季水稻,並開闢了很多軍屯區,穩定了糧食**。現在安徽宣城的金寶圩就是當時孫權令丁奉開出來的,到現在還是江南主要產糧區。

能穩定本土勢力人心,能壓制老臣掌握權力,能開發經濟提高國力,孫權沒有多少後顧之憂,所以雖然曹操佔據中原富庶之地實力強大,反而是孫權進攻曹操多於曹操進攻孫權。這就是後來辛棄疾說的 「坐斷東南戰未休」 。總體說來,孫權是個雄主。

但是不少雄主到了後期都會昏庸,孫權也是如此。孫權是接替兄長的位子而不是接替父親的位子,這使孫家內部總有人躍躍欲試,想讓孫策的兒子孫紹接替孫權的位子,就算是孫權把位子還給孫策一脈。但是孫權不甘心啊~ 於是孫權乾脆把孫策之子孫紹幽禁致死,一輩子不讓他出門,還美其名曰「兄長唯一的血脈,要保護好,千萬不能出意外啊~」。

這個行為導致孫家內部的很多不同意見,連自己的老媽(吳國太)都一肚子意見。

看到連自己老媽都跟自己作對,而後來孫權的女兒孫魯班又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攪風攪雨搞得雞犬不寧,女婿陸遜在自己立儲的事情上指手畫腳。。。這些使孫權對自己的親人很不信任,孫家缺少親情。孫權一生弄死了數個兒女,繼承人位置一換再換,導致最後繼承人沒有辦法建立自己的班底出現權力交接失敗,吳宮政變不斷。

治國取得巨大成功,但治家卻失敗的一塌糊塗。這讓孫權無法接受。所以孫權不相信家人,重用甜言蜜語之輩如呂壹等,以求心理安慰。

老年的孫權逐漸淪為昏庸之輩。開始沉溺於建造宮殿園林,弄得民不聊生。 孫權死後,基本上吳國就失去了活力,離滅亡不遠了。

2樓:美麗110不打折

孫權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

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但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

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作用有些誇大,對周瑜的描寫也比較多,但忽視了孫權的作用,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畢竟有些出入。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出自孫權的、

古人對孫權的評價很多,但大多數都是認為孫權很有才智,很能幹。望採納。

3樓:風吹我以殤

- -看到複製就煩。。。。。小權子還是一個不錯的厚臉皮外交官的。。。。實力也不錯。。。。。管理下屬很有一手

4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平身沒有什麼沒有做為。

5樓:樓駿鵬

生子當如孫仲謀啊,在用人方面有傑出的才能

6樓:美酒人生

有膽識有謀略,所以,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後期糊塗多疑 把國家搞亂了

7樓:人間的猛虎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三國志.

吳主傳》

三國演義中的孫權是個怎樣的人物?

8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 (182-253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父親是孫堅,兄長為孫策。公元200元,孫策死於非命,他秉承父兄遺志,在張昭、周瑜等協助下,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安撫百姓,很快穩定了局勢。

曹操聽到訊息後,為了籠絡孫權,以漢獻帝名義,封他為徵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從此,他實際上成為江東統治者。

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佔領荊州,江東六郡危急,朝野上一片驚慌,一時主降求和聲四起。他力排眾議,怒將奏案一角砍掉,厲聲說道:「諸獎吏敢有再言投降的,我砍他的腦袋,就和這奏案一樣!

」遂命周瑜為左督,魯肅為校尉,聯合劉備軍隊,在赤壁大戰曹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公元213年,曹操為報赤壁之仇,率領40萬大軍再次南下攻打吳國。年僅31歲的孫權指揮東吳水師沉著應戰,拒曹操於濡須口(今天安徽無為)。曹操見他英姿勃勃,指揮水師進退有序,士氣高昂,由衷地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不久,便撤軍回國。

孫權聯合劉備,戰勝曹操之後。孫劉因為荊州的歸屬而反目成仇。

孫權聯曹反蜀,殺掉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公元222年,又在彝陵之戰中大敗前來為關羽報仇的劉備。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年號黃龍。不久遷都建業(今南京)。

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定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公元230年,他派衛溫等航行到達夷州(臺灣),這是大陸和臺灣聯絡的最早記載。

公元242年,他又派聶友等航行到海南島,加強了這裡和祖國的聯絡。此外,他還派人到朝鮮、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共100多個國家,擴大了吳國的政治影響。

公元252年4月,71歲的孫權因患風疾病死於建業宮中,稱帝在位23年。葬於蔣陵,諡號大皇帝

9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最大的缺點 中庸 沒有優點也沒明顯缺點

太平天下時說不定是一方能臣 亂世就欠缺了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通兵齊才 但性格不怎麼樣 ``

三國中的孫權是怎樣的一個人啊?

11樓:森海和你

孫權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東吳的建立者。前期的孫權,備受各方豪傑的推崇,周瑜曾贊他擁有「神武之才。曹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感慨,劉備有「吾不可以再見之」的讚歎。

按照歷史描述早起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作為上位者除了擁有深謀遠慮外,還能審時度勢,下聽臣辯,極具君王之才。

但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言行舉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極度敏感、猜疑成性,並十分容易產生焦慮和妄想,由此他越來越獨斷專權,使東吳的穩固局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誤信公孫淵、又好神仙術,先後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賜死了四子魯王孫霸,這些都與早期的他有天壤之別。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孫權亦善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為政舉措

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開始推行屯田。東吳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

屯田地區分佈很廣,屯田的軍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東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 較先進。

海昌縣(今浙江海寧)是孫吳早期唯一的屯田縣,由陸遜為屯田都尉。

黃武五年(226年),陸遜以所在少谷為由,上表請令諸將增廣農田、拓開屯田,孫權同意擴大屯田面積,並將駕車的牛改作耕牛,親自耕田,鼓勵將吏屯墾。

孫權也注意興修水利,他於黃龍二年(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赤烏八年(245年)八月,孫權派校尉陳勳開鑿句容城中路運河,建造糧倉。又於赤烏十三年(250年)作堂邑塗塘(即今江蘇六合縣互樑堰),此外,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正逢時疫,免除了荊州農民的租稅,並下令諸將要居安思危,加強武備,崇尚節儉,要求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 [23]  赤烏三年(241年),嚴禁官吏以勞逸為由干擾農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詔減省徭役、徵賦,革除民弊。

孫權為人節儉。雖然稱帝遷都建業,不建新宮殿因陋就簡沿用舊將軍府寺為宮,至赤烏十年(247)腐朽損壞後仍僅以武昌宮加以重建,可見其愛惜民力。

首都建業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縣,因孫權定都建業並開鑿運河而成為一流都市,後成為六朝的文化中心,現名南京。

《三國演義》中,孫權是怎麼樣的人

孫權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東吳的建立者。前期的孫權,備受各方豪傑的推崇,周瑜曾贊他擁有 神武之才。曹操有 生子當如孫仲謀 之感慨,劉備有 吾不可以再見之 的讚歎。按照歷史描述早起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作為上位者除了擁有深謀遠慮外,還能審時度勢,下聽臣辯,極具君王之才。但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言...

三國演義三國劉備蜀國曆史

張任絕對牛,而且是超牛.論武功,他是趙雲的師兄.趙雲牛不牛?張任可想而知.論兵法,張任幹掉了龐統.龐統牛不牛?張任可想而知.論忠誠,張任寧死不降,戰至最後.其忠心可見如何.除此以外,劉璋手下出色的謀士和將領也不少.很多人在劉備破蜀後都得到了重用.之所以給人感覺劉璋那裡無猛人,主要是因為演義的緣故.三...

三國曆史比較準確的是三國演義,三國志還是其他史料

肯定是三國志 你要這麼想 三國志的作者是什麼年代的 是晉 三國演義的羅貫中呢 元末明初 你自己看 哪個年代近 三國從宋開始就已經被文人給曲解了 更別說是元了在三國演義中 羅yy按自己的想法yy了很多虛假的情節大部分的戰功都被冒名頂替 關羽 諸葛亮 這兩傢伙假的東西最多看歷史就看三國志 看yy 就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