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上的翻譯,梁惠王上的翻譯

2021-05-04 06:21:06 字數 2398 閱讀 5802

1樓:116貝貝愛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

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

』結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

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義為後卻以利益為先,不奪得國君的地位不會滿足。

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說利呢?」

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矣,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此文出自春秋·孟子所寫的《孟子·梁惠王上》

寫作背景: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孫子)的門人(門人指學習於某人的**)。

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武力的手段實現統一。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大約百年左右。關於他的身世,流傳下來的已很少,《韓詩外傳》載有他母親「斷織」的故事,《列女傳》載有他母親「三遷」和「去齊」等故事,可見他得力於母親的教育不少。據《列女傳》和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曾受教於孔子的孫子子思。

但從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他「受業子思之門人」,這倒是有可能的。無論是受業於子思也罷,子思門人也罷,孟子的學說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響。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為一派,這就是後世所稱儒家中的思孟學派。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並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

由於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我們所見的《孟子》七篇,每篇分為上下,約三萬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比現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趙岐在為《孟子》作注時,對十一篇進行了鑑別,認為七篇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為偽篇。東漢以後,這幾篇便相繼失佚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

「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有將要使我的國家得利的方法嗎?」 孟子回答說:「大王!

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

』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

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義為後卻以利益為先,不奪得國君的地位不會滿足。

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說利呢?」 孟子的觀點是:

仁義比利益重要。 【註釋】①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論語》一樣,原無篇名,後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兩三字為篇名。

《孟子》共七篇,東漢末趙岐為《孟子》作注時,將每篇皆分為上、下,後人從之。②梁惠王:即戰國時魏惠王魏■,前369—前319年在位。

魏原來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因秦國的壓力,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魏也被稱為樑,魏惠王也被稱為梁惠王。「惠」是其死後的諡號。③仁義:

「仁」是儒家的一種含義廣泛的道德觀念,是各種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義」,儒家學說指思想行為符合一定的準則。④大夫:

先秦時代職官等級名,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家:大夫的封邑。

封邑是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又稱採(cǎi)地。⑤乘:音shèng,量詞,一車四馬為一乘。

當時戰爭的形式主要是車戰,一輛兵車由四匹馬拉,車上有三名武裝戰士,後有若干步兵。古代常以兵車的多少衡量諸侯國或卿大夫封邑的大小。⑥饜:滿足。

《孟子》《梁惠王上》的翻譯,《孟子》《梁惠王上》的一篇翻譯

孟子回答說 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 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 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

孟子為梁惠王講了「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不徹底改變其治理國家的方法,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強國。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是永遠也不會解決真正的矛盾的。五十步笑百步,戰國時候,孟子跟梁惠王談話,打了一個比方,有兩個兵在前線敗下來,一個逃跑了五十步,另一個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譏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說他不中用。其實兩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遠近不...

翻譯「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君反者!」

秦惠王將商君處以車裂的極刑示眾於市,說 不要像商君那樣謀反!秦惠王將商鞅五馬分屍用來殺雞儆猴,說 不要有再像他一樣造反的人 秦惠王用車裂的刑法殺死商鞅,以其為自己親政殉難品 翻譯 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君反者!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君反者!翻譯成現代漢語 秦惠王將商君處以車裂的極刑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