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的特色民居介紹,少數民族特色民居

2021-04-18 02:04:38 字數 4813 閱讀 1384

1樓:天才不改

您好:有哈尼族蘑菇房。因為蘑菇房隔熱避暑,哈尼族發現並利用它。分三層,一層關牲畜,二層住人,三層放雜物,有時頂樓晒糧食。

2樓:手機使用者

有哈尼bai族蘑菇房。因為蘑du菇房隔熱避暑,哈尼zhi族發現並利用它。分三層,dao一層關牲畜回,二層住人,三層放雜物答

,有時頂樓晒糧食。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巨集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儲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援,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那些徽商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

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佈局

內的北京四合院為容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遊廊相連線。北京四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築上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

華北、東北地區的民居大多是這種寬敞的庭院。

少數民族特色民居

4樓:v英國皇宮

1、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2、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築,形似碉堡,通稱碉房。

一般為2至3層,也有4層的。

通常底層做畜舍,上層住人,儲藏物品,還有設經堂的。平面佈置逐層向後退縮,下層屋頂構成上一層的晒臺。

5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的蒙古包

土家族的吊腳樓

北京的四合院

皖南的民居

6樓:匿名使用者

拉祜族建築特色-樁上竹樓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蓋在幽竹叢林深處,樹林繁茂的山頭或山腰上。建築上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落地式的茅屋,一類是樁上竹樓。

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間,中間一間為客房,進門右方牆角就是神龕。僳僳族建築——木楞平板房山區,多數村莊座落在山腰。房屋結構大致分兩類:

一是木質結構,房屋的「網壁」用長約

一、二丈的木料壘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結構,先在選好的房基上豎立

二、三十根木樁,上鋪一層木板,四壁以籬笆圍成,頂蓋茅草或木板。這房屋的**設一個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圍著火塘吃飯睡覺。過去他們很少有被蓋,到了深夜被凍醒時,再往火塘內加上幾塊柴,吹燃火,又繼續睡覺。

蓋房時,若主人備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會自動幫助湊足。蓋房這天,他們採取協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產,一齊幫助蓋房。按照習慣,也須在當天建成,否則認為不吉。

這裡的僳族人盼房屋門上,常常掛著幾個牛骨頭,表示這家人擅長狩獵,並且是富裕的象徵。掛的牛頭骨頭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慶境內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牆平板為主,一般都為三間平房,中間設有火塘,左右兩間為儲藏室及寢室。

住房對面為畜廄。現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漢、納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築結構,別具風格。 苗族主要建築形式:

吊角樓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幹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臥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

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7樓:狂傲3小姐

:「白衣民族」——朝鮮族

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著色彩亮麗、形式特異的民族服飾,而且有著極具特點的飲食、祭祀、喪葬等等民族風俗。特別是朝鮮族民居建築,更表現出鮮明的朝鮮族民族的風俗文化。

今天,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田野鄉間,仍然可以看到許多黑瓦白牆的朝鮮族傳統民居。你看那晨曦中,裊裊炊煙籠罩下的小村落,一個個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牆相映,其中勞作著朝鮮族男女,一幅蘊味十足的民族風情畫。

1700多年前的《三國志》裡就記載了早期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居住方式,書中寫道:「居處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戶在上,舉家共在中,無長幼男女別」。約一千多年前,朝鮮族已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築形式,並且根據屋頂形狀、所用建築材料、屋內結構劃分出不同的型別。

就說這屋頂吧,從形式上就有懸山式、廡殿式、歇山式、平頂式;從建築材料來看呢,有用泥和草蓋的草房,有用木頭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磚木結構的瓦房等等。可是不論什麼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鮮族最喜歡的白色——白灰刷牆,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別大。

蓋房子是朝鮮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從前那得請陰陽先生選房基,還得祭「宅神」,宴親朋,特別隆重,而在建房過程中,上房樑時還要寫上梁文,這中間還有說道。

傳統的朝鮮族民居門多、窗少,而且窗和門的形式相差不多。第一次見到這種結構的房屋時,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窗,哪個是門。其實呀,朝鮮族民居的門、窗不但有區別,而且有許多特別方便的功能。

朝鮮族民居的屋內結構主要有單排和雙排兩種。

單排式結構的房間排列如同「月」字,房間之間只有橫向間隔而無縱向間壁。雙排結構的又叫雙筒子,房間排列如同「用」字,房間之間既有橫向間壁又有縱向間壁。而無論單排、雙排的結構,都會分割出許多房間。

原因朝鮮族在歷史上深受「男女有別」等觀念的影響,孩子們長大了,男女都各有單獨的房間。

無論什麼型別的朝鮮族傳統民居,只要走進房屋,第一個感覺就是有很大的一個炕。炕是朝鮮族人在室內的主要活動空間,你看有的炕上親友們在圍桌對飲,有的炕上婦女們在做活計,還有的炕上孩子們在玩耍。炕大,散熱面積就大,屋裡到了冬天就會顯得特別暖和。

在延邊地區朝鮮族房屋內的灶坑更是別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於地面,上部還有蓋板,而蓋板和鍋臺、炕面形成了一個平面。據說,這種灶坑是既好燒、又衛生。

東北的朝鮮族民居建築和居住文化是與生活環境、日常勞作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民族。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房屋

8樓:匿名使用者

1、雲南的幹欄式竹樓。幹欄式竹樓是滇南傣、佤、苗、景頗、哈尼、布朗等少數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氣候炎熱潮溼多雨,竹樓下部架空,以利通風隔潮,多用作碾米場、貯藏室及雜屋;上層前部有寬廊和晒臺後部為堂和臥室;屋頂為歇山式,坡度陡,出簷深遠,可遮陽擋雨。

如下圖:

2.蒙古包和帳篷

蒙古包    蒙古族居住的一種圓形氈房。上部像一把撐開的氈傘,頂端的**留有天窗,作為通氣、採光和包內生火時煙塵的出口。下部四周圍是圓形的氈牆,上與傘簷相接,下端直立於地上。一般高約

七、八尺,直徑約丈餘,整個包都是用白氈搭鋪而成的,並用毛繩從四周縛住,能抵擋風雨。蒙古包不僅輕便,易於拆卸和搬運,還具有冬暖夏涼,對大風雪阻力小的特點,最適宜於遊牧生活。

帳篷    藏族牧區人民的住房。帳篷是用犛牛布(褐子)綴成的長方形帳幕。大小不一,當中以兩根木杆為柱,一根木杆為樑支撐,外面傾斜用毛繩拉開緊繫於釘在地上的木橛上,帳篷即算搭起。

帳篷正脊高有五米許,並留有寬約十五釐米、長1.5米的縫隙,供採光和通風。四周用草餅或土坯壘成高約40到50釐米高的牆桓,上堆放青稞、酥油袋等物。

帳篷**築有土灶。灶的兩邊都有除灰洞。以灶為界,入口左方為女席,右方為男席。

這種帳篷用牛絨毛捻紡,質地厚,不怕風雨大雪,也便於牧民隨時搬遷。如下圖:

2.吊腳樓和半邊樓

苗族主要建築形式:吊角樓

吊腳樓    苗族的一種住房。建築在坡斜地窄、有兩三層階梯的坡地上。它是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勢,於下方豎立較長的木柱,上方則豎立較短的木柱作支撐,上鋪樓板而成。

一般樓下不住人,只用來堆放雜物或作牲口圈。吊腳樓經濟實用,別具特色。我國黔東南苗家居住的房屋,多半是吊腳樓。

半邊樓    布依族住房的一種形式。它是布依族蓋於斜坡之上的樓房,因其前半部分為樓房,後半部分為平房,故名。半邊樓盛行於貴州紅水河北岸,具有顯著的山區建築特色。

3.雲南哈尼族蘑菇房

哈尼族主要建築——蘑菇房。蘑菇房,顧名思義,就是住房狀如蘑菇。它的牆基用石料或磚塊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夾板將土舂實一段段上移壘成牆,最後屋頂用多重茅草遮蓋成四斜面。

內部結構,通常由正房、前廊(相當於正房前廳)和耳房組成。分

二、三層的蘑菇房在建築設計上別有風韻:前廊與正房前牆相接,耳房與正房一(兩)側相連;前廊與耳房頂部均為堅實的泥土平臺,它既可休憩納涼又可晾晒收割的農作物;正房二層全部用泥土封實,然後在三四米高處再鋪蓋茅草頂。二(三)層至屋頂的空間稱「封火樓」。

封火樓通常以木板間隔,用以貯藏糧食、瓜豆,供適齡兒女談情說愛和住宿。最底層用來關牲畜,堆放農具。中層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一常年生火的方形火塘。

客人來了,主人就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質樸、嘹亮的歌聲,祝願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

4.平頂房

平頂房    新疆南部維吾爾族人過去居住的一種簡陋的平頂房屋。屋體多為長方形,約十餘平方米。屋頂留有天窗,颳風時加蓋,四壁不另安窗,門為單扇。

由於屋頂平坦,因而可放柴草或晾晒穀物。這種房屋只要下實地基,四周砌上土坯牆壁,牆頂搭上木椽,蓋草抹泥即成。新疆南部之所以出現這類房屋,除過去農民經濟貧困外,也因該地區空氣乾燥,降水量極少有關。如下圖

少數民族特色,少數民族特色民居

侗族 吊腳樓 鼓樓風雨橋 傣族 竹編工藝 潑水節 竹樓 回族 清真寺 龍眼包子手抓肉 滿族 大清花餃子 朝鮮族 朝鮮舞 蒙古族 那達慕大會 哈薩克族 姑娘追 苗族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 刺繡...

少數民族的民居,少數民族的民居資料

羌族建築以碉樓 石砌房 索撟 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歷盡滄桑 羌語稱碉樓為 鄧籠 早在2000年前 後漢書 西南夷傳 就有羌族人 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 的記載。碉樓多建於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用以禦敵和貯存糧食柴草。碉樓有四角 六角 八角幾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建築材料...

介紹少數民族!(50到),介紹少數民族!(50到60字)

回族 回族約有1 3人口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其餘散居在全國各地。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回族人尊敬長者,禁止居室裡面忌放豬皮 豬鬃等製品。回族非常注意並尊重別人的自尊感,顧全別人面子,不喊外號。在飲食方面,禁食豬 狗 驢 騾 馬 貓及一切凶猛禽獸,自死的牲畜 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菸 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