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北方習慣吃什麼

2021-03-06 18:45:04 字數 3727 閱讀 9198

1樓:飛職人力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

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

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東北立秋要吃黃瓜。

1、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2、京津等地區立秋有「咬秋」的習俗。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3、東北,家裡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我們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裡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立秋的介紹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autumnbegins):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我國傳統上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暑去涼來。

每年太陽從北迴歸線向南返回期間到達視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立秋的習俗

1、晒秋

每年立秋,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進入了晒秋最旺季節。晒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晒或掛晒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這種村民晾晒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晒秋」稱呼。

發展至今,全國不少地方的這種晒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晒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晒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篁嶺賞秋拍攝。

2、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3、秋收互助

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

婦女、老人、十來歲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著個兒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個撂一個。」而是搬一個放在籠子裡,然後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裡,最後用大車拉回家。

頭茬先搬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搬。最後撈空茬,把剩餘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

看誰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

4、秋田娛樂

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後,農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餘歲的孩子,在包穀、穀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後,特別是包穀長成一人高,初結穗兒的時候,田間里正是他們玩耍、做戲的場所。他們把嫩包穀穗搬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天然的土灶,然後把嫩包穀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穀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

一會兒一全窯的包穀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穀宴就在田間舉行。他們還上樹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鍋裡,燒製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

他們還把打來的柿子,弄來的紅苕,放在土窯洞裡,溫燒一個時辰,就會變成香甜的柿子。這種秋田裡的樂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2樓:

茄子;「貼秋膘」——肉;餃子;包子;黃瓜;小豆腐等。

分地區介紹如下

京津等地區立秋有「咬秋」的習俗。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東北,家裡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我們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裡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

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

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東北立秋要吃黃瓜。

3樓:珈珈榛子

貼秋膘!!

立秋要「搶秋膘」吃燉肉(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

北京人自古就有好吃的習慣,並且是什麼季節吃什麼,在這方面北京人特別的在意和講究。比如說立春那天吃春餅;穀雨那天煮麵條;端午時節包粽子;立秋燉大肉,(意為貼秋膘)。那麼何謂「貼秋膘」呢?

實際上在炎熱的夏季,北京人有「苦夏」之說。由於天太熱,人們什麼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每日除了花樣翻新的吃一些個過水涼麵條以外,再也沒別的可吃。

這既是一種季節反映,同時也是一種心裡反映。一但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

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這種習慣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卻流傳到了今天。

每到立秋這天,您看吧市場上賣得最好的就是肉,回民買牛羊肉、漢民買豬肉,總之在這一天裡不分民族家家戶戶都在燉肉,不信您儘可以隨便到北京的哪個家庭裡調查,迎接您的準是燉肉。

北京人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特別是漢滿兩族。首先家裡的主婦要到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裡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裡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蔥、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用文火燉。在這裡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

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說在這一天裡,整個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裡。

其實北京人在這天吃燉肉,除了久遠的風俗習慣以外,對養生保健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夏天太熱,人們會不自覺的造成偏食,這對人體的生態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還會對人體的內分泌和生物機能造成影響。而就在這個時候,人們用吃燉肉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體內既補衝了必要的營養、脂肪、蛋白、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強肌體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時料包內的各種中草藥的中和,對人體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溼、平補平瀉的療效。

所以說立秋吃燉肉既解了饞,同時又起到了保健和養生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北方人,不記得北方在立秋這天有什麼特別的東西要吃

立秋應該吃什麼養身好,節氣養生 立秋吃什麼菜最養生

工具 原料 蜂蜜大棗山藥粥 冰糖銀耳湯 蓮藕花生排骨湯 百合蓮子瘦肉湯 方法 步驟 蜂蜜是大自然贈給我們人類的貴重禮物,它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兩者的含量達70 此外,還含有蛋白質 氨基酸 維生素a 維生素c 維生素d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 提高智力 增加血紅蛋白 改善心肌等...

晉城立夏吃什麼,北方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1 吃鴨蛋。鴨蛋補夏,立夏吃蛋,叫做 補夏 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老中醫說鹹鴨蛋在夏天吃人便有勁,營養師稱鴨蛋中鈣質 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 含鐵量比雞蛋 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 鐵的首選。3 吃蓮子。蓮子養心,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

立秋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立秋

立秋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 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 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七月節,立字解見春 立春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 秋老虎 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