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過白露?古代人如何記錄時間 怎麼表達時間

2023-05-09 13:10:09 字數 5034 閱讀 7184

1樓:暴走愛教育

在古代,人們對白露尤為重視,用各類豐富的民俗活動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力求勾勒出一個詩情畫意的秋天。甚至在白露這天,太湖兩岸的漁民會將秋季捕獲的第一條魚獻給「河神」禹王,以求太湖風平浪靜,有個好收成。

而且,白露的禹王祭祀,不僅有太湖兩岸的漁民,甚至還有從蘇南、浙北趕來的鄉親父老,這場祭祀也漸漸發展成史上最早的廟會活動之一。

此外,文成縣在白露這天古來就有吃番薯的習俗。當地人們認為白露節氣吃了番薯,可以使全年吃番薯絲飯後不會反胃酸,並且認為吃番薯可以多生孩子。因而習俗逐漸形成。

白露這一天的其他民俗:

1、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做「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

2、煨烏骨白毛雞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3、喝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它生長的最佳時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舊時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時,有些老茶客就會聚在一起,細品香茗,體驗傳統之美。

白露是怎樣由來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

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白露是八月的頭一個節氣。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 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

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3樓:鞏義老百姓

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

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其實,氣象學表明:

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節氣是什麼來歷

4樓:最棒的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的結束和「仲秋」的開始。禮記中記載:「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形象描述了白露前後,天氣發生的變化。

從天文學角度來說,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

夏至時,陽氣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九月,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可以凝結成白白的水滴,「白露」因此得名。

根據樸素的五行觀念,秋天屬金,白色也屬金,氣溫降低凝結而成的露水又是白色,「白露」這個名字就更切實際了。

5樓:秒兔**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當地面和草葉間結起了晶瑩的露珠,有位佳人踏著輕盈的腳步來了……

6樓:稅歌

根據樸素的五行觀念,秋天屬金,白色也屬金,氣溼降低凝結而成的露水又是白色,「白露」這個名字就更切實際了。

7樓:micky次勒

農耕民族,黃河流域,夏曆開始成熟曆法,24節氣之一。

白露是怎樣形成的

8樓:月似當時

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白露前後,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

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範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乾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颱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

9樓:爽朗的說好的我

白露是指天氣轉涼溫度降低後,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會披上露水。白露節氣是涼爽季節的開始,白露也是全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俗語說,「白露夜寒白天熱」、「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鬥指癸。

太陽黃經為165度。白露節氣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成白色的露珠,由此得名「白露」.白露節氣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出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氣溫度下降的程度。

農諺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這說明白露時白天與夜間的溫差很大。

露是由於氣溫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白露節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明顯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

白露時節,都有什麼習俗?

10樓:匿名使用者

白露時節在每年的陽曆九月的7日或8日。福州的白露習俗是吃龍眼,寓意著可以大補身體,**疾病。白露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別的地方也有吃番薯,喝白露酒等風俗。

11樓:歸零

白露有祭禹王、吃龍眼、喝白露茶、喝米酒的習俗。禹王就是大禹治水的禹王。吃龍眼是因為,正是龍眼生產的季節,且民間認為白露時節,吃龍眼對身體好。

12樓:小小凸凸

在福州白露的時候,人們都要吃龍眼,在溫州人們常在白露時節吃番薯,在南京,老南京人們都喜歡吃白露茶。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立秋那一天人們都是如何度過的?

古代人如何記錄時間、怎麼表達時間

13樓:米格戰鬥機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古代人用怎樣記錄時間

14樓:王來娛樂整個世界

民間的人,不用記住太長時間,因為有萬年曆。哪天到了,劃一道,就代表過去了,重要的是皇室內的史官,他們也是需要記時間的,要是記錯了,是要掉腦袋的。所以他們得準備一大堆的記錄來記憶時間。

白露是如何繁殖後代

15樓:雯

白鷺的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營巢於近海岸的島嶼和海岸懸巖處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樹杈之間。喜歡成群地在一起營巢,有人曾經在一塊僅有大約20平方米的懸巖的巖頂上,竟發現了14個巢,而且在相鄰的一塊僅有10多平方米的懸巖的巖頂上,還有11個巢,每個巢之間的距離僅為14-76釐米。

巢的形狀為淺碟形,結構較為簡單,主要以枯草莖和草葉構成。巢築於矮樹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過1米,也有在矮樹下的草叢間築巢的。每窩產卵2-4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顏色為淡藍色。

孵化期為24-26天。

16樓:潛秀者

白露是通過空氣清新露水繁殖後代。

17樓:翰林學庫

怎麼尋找自己的配偶呢?怎麼繁衍後代?:的確,蒼鷺和白鷺、大白鷺等常常混在一起,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它們各自繁殖後代啊。到了繁殖的時候,自然還是蒼鷺找蒼鷺,白鷺找:-蒼鷺。

古代人過的是什麼生活,古代人如何生活?

考慮到這個問題的寬泛性.唔.怎麼說呢,似乎這位同志把古代人當成了白痴.具體情況可以參考紅樓夢.男子是要工作的,女子是要女工,一個大家庭事務繁雜哪有那麼多時間娛樂.而且古代娛樂也很多,文雅的如吟詩賞月,運動的如跑馬射獵,或者如文士們寄情山水,可以說在精神層面上比過於沉溺網路的現代人豐富多了.現代人覺得...

古代時間記錄問題,古代人如何記錄時間,怎麼表達時間

以古人行文的習慣,很少用月干支,日一般用干支。十有一月庚午朔 指十一月初一同時又是庚午日古代的歷法很多 是 大唐景龍二年歲次戊申二月乙丑朔十五日己卯 吧,應該是景龍二年二月,乙丑日是初一,那個月十五日是己卯日,乙丑朔可能是標以下那個月開始的日期。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

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取暖的?

古代取暖的設施主要有火塘 火牆 壁爐和爐灶等。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從半坡 姜寨等遺址發掘來看,其原始房屋中設於門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種炊事與取暖相結合的設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氣以助燃燒,又能阻擋冬季自門口吹入的寒風。秦宮的 壁爐 和 火牆 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秦代宮廷貴族是怎樣禦寒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