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啼血的由來,杜鵑典故的由來

2022-05-31 14:35:19 字數 1624 閱讀 1427

1樓:舒細

還有一句詩歌說的是:杜鵑啼血猿哀鳴.

2樓:五阿哥金牛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

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絡在一起。李白詩云:「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宋代范仲淹詩云:

「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由此可見,杜鵑鳥或花都帶上神話色彩,寄託了詩人傷感和無盡的哀怨,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當作悲愁的象徵物了。

杜鵑典故的由來 20

3樓:白靈幻紫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俗稱布穀鳥。相傳是古蜀國國君杜宇的精魂化身,啼時口角流血 相傳,蜀國杜宇號稱望帝,禪位後化為杜鵑鳥,每年春耕時節,杜鵑鳥飛來喚醒老百姓「快快布穀! 快快布穀!

」 "......故蜀人聞子規鳴,皆起曰,是望帝也(《說文·佳部》)」,鳴聲悽切,動人哀思,晝夜不止,直叫得嘴邊淌血,因而又名"思歸"、「催歸」。嘴巴流出的血,滴滴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彥雄《杜鵑花》)」,此即成語「杜鵑啼血」、「子規啼血」的來歷

杜鵑名字的由來

4樓:人比黃花瘦

杜鵑花又名來映山紅,山石榴,紅躑源躅.

杜鵑花名字的由來bai,許多書上都有記du載:

傳說zhi,古代週末蜀王杜dao宇,號望帝,死後化身為杜鵑鳥,在天空中徘徊翻飛,不停地叫喚"快回去,快回去",聲音淒厲,就像在叫子女歸來,所以又叫子規鳥.春天,杜鵑鳥啼叫時恰逢遍山花開,鳥鳴與花開正好在時間上巧合.另外,杜鵑鳥與紅花又在顏色上巧合,所以此花被稱為杜鵑花.

杜鵑花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又稱為"花中西施",是吉祥如意和幸福美好的象徵.

5樓:白靈幻紫

杜鵑又名杜宇bai

、子規,du俗稱布穀鳥。相傳是古zhi蜀國國君杜宇的精魂化身dao,啼時口角流血

版 相傳,蜀國杜宇號稱權望帝,禪位後化為杜鵑鳥,每年春耕時節,杜鵑鳥飛來喚醒老百姓「快快布穀! 快快布穀!」 "......

故蜀人聞子規鳴,皆起曰,是望帝也(《說文·佳部》)」,鳴聲悽切,動人哀思,晝夜不止,直叫得嘴邊淌血,因而又名"思歸"、「催歸」。嘴巴流出的血,滴滴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彥雄《杜鵑花》)」,此即成語「杜鵑啼血」、「子規啼血」的來歷

杜鵑啼血是不**於一個故事 什麼樣的故事呢

「杜鵑啼血」得典故,杜鵑啼血的典故概括

相傳週末蜀王杜宇,號望帝,失國而死,其魄化為杜鵑,日夜悲啼,淚盡繼以血,哀鳴而終。相傳週末蜀王杜宇,號望帝,失國而死,其魄化為杜鵑,日夜悲啼,淚盡繼以血,哀鳴而終。後以杜鵑啼血比喻哀傷至極。後以杜鵑啼血比喻哀傷至極。唐 白居易 琵琶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其間旦暮聞何...

杜鵑啼血的典故(),杜鵑啼血的典故(50字)

杜鵑啼血 這個典故,說的是古時候蜀國的帝王杜宇,客死他鄉之後,魂魄化為杜鵑,叫聲淒厲,很像 不如歸去 常啼至流血。這個典故常被用來形容思鄉心願難償。李白有詩句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商隱也有詩句 莊生曉夢迷蝴喋,望帝春心託杜鵑。秦觀的詞句 可堪孤館閉春寒,...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杜鵑啼血怎麼理解

杜鵑啼血是一個典故,傳說古蜀國有國君名杜宇,又稱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後憂憤,化而為鳥,名為杜鵑鳥,終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鵑花。在古詩文中,杜鵑是一種悲鳥,但凡心中哀傷悲痛時,往往會借這鳥來表達,所以但凡出現杜鵑,即是表達一種悲傷。其實,杜鵑鳥就是布穀鳥,又因其聲 布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