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2022-01-29 05:52:04 字數 4729 閱讀 4954

1樓:米格戰鬥機

因為楚國地大物博,民風強悍,再加上楚懷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歸國,楚人都很恨秦國,所以有所謂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秦朝時代名言,出自西漢時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意為即使楚國只剩到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比喻即使弱小,團結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種情緒化的堅定信念。

楚王族姓羋,本支為熊氏,另分為昭(昭陽)、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戶)。並非後世所指的只是幾戶人家,幾個人。

2樓:王同學說球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區區三戶卻能滅掉秦國,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所謂的三戶並不是楚國的三戶人家,而是楚國的三大氏族;(二)楚國與秦國間有世仇,楚人性格剛烈堅韌,對復仇耿耿於懷;(三)秦國自秦始皇死後,陷入了混亂給楚人滅秦提供了機會。

三戶是指楚國的三大氏族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中的「三戶」並非是指三戶人家,而是楚國的屈氏、景氏、昭氏這三大家族,意思是說只要楚國的這三大氏族還有人在,就一定會滅掉秦國。作為楚國的三大家族,從這裡走出了大量忠君愛國的國之棟樑,屈原、景差、昭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可以稱之為楚國的脊樑,其子孫後輩一定會沿襲優良的家風,為楚國復仇。

楚國和秦國間有世仇

楚國和秦國的恩怨由來已久,秦國對楚國而言不僅有亡國之恨,更有殺君之仇。早在秦昭襄王時期,楚懷王受騙被秦王拘禁在咸陽城中,秦王提出割地放人的要求,懷王斷然拒絕,後憂鬱成疾,最終一國之君被迫死在異地。如此殺君之仇令楚國上下異常激憤,誓死要為楚懷王復仇,奈何彼時秦國國力強大,楚人毫無辦法,但是仇恨的種子埋藏在每一位堅韌的楚國人心中,即便楚國被秦所滅,他們依然沒有忘記復仇。

秦國的混亂為楚國滅秦提供了條件

統一了六國的秦始皇死後,整個帝國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嚴苛的律法、沉重的賦稅、黑暗的政治,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於此同時楚國的舊貴族們看到了滅秦的可能,項羽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楚國的將門之後,項羽對秦國的仇恨深深刻在心中,垓下之戰中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心大敗秦國20萬大軍,為滅秦奠定了基礎。後劉邦先入咸陽城,宣告秦帝國滅亡,但在滅秦一事上,項羽的功績無疑更大。

3樓:不知丒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種說法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裡,還有的電視劇顯示是項燕臨死之前的遺言,事實證明呢,強大的秦朝,確實是由楚國後代項羽推翻。那麼為什麼會流傳這樣的說法呢,小編覺得有以下4個原因。

第一相比較其他六國來說,楚國確實比較冤枉,咱們知道,因為楚國國君懷王是被秦國使用詭計誘騙到秦然後扣留下來的,這在當時從道義上就說不過去,俗話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連使臣都不會輕易斬殺,更何況人家是一國之君,你把人家騙過去還不讓人家回去,連自己國家的人都鄙視你,更何況別的國家呢,秦國這點就非常理虧。

第二,老天比較垂青於楚國,吳起就到楚國實行變法,使得楚國強盛,而孔子也曾在楚國做官,而且楚國疆域很大,土地肥沃,對於戰國時期,戰爭頻繁,打仗基本上就是拼後勤,而楚國坐擁如此優勢,很容易就起來,這些都是要素。

第三,工業比較發達,軍工產品精良而且數量大,據考古學家研究,戰國時期的**楚劍出土的最多,也最精,楚軍披的是犀牛皮製的犀甲,弩也是楚最先發明裝備軍隊,這說明楚人得科技非常發達,而且這些工人技藝也非常嫻熟,先進,楚國雖然滅亡了,但是這些製作**的技巧都能完整的保留下來。

第四,楚人最有反抗精神,比如秦朝發生動亂,大澤鄉振臂高呼的就是楚人陳勝,他建立的政權就是「張楚」,而後來的抗秦主力項羽也是楚人,建立的政權是「西楚」。

所以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無疑是正確的,而且也是歷史驗證了的。雖然最終楚人沒有做了一把手,但是一把手的好多臣下也都是楚人。

4樓:vce末然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意思是就算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滅掉秦國的還是楚。

就哪三戶?學術界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廟,位於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一帶,歷史上這裡有楚國的三戶城。

第二種說法:指楚國大三姓,屈、景、昭。

第三種說法:比喻三戶人家,比喻力量小,決心大。總的一句話:含義是說楚國人非常憎恨秦國

按通行的說法,秦王朝滅亡於農民大起義,這固然是事實,但這種說法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另一同等重要的事實:即秦亡於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意為楚國即使只剩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雖小,決心大也能成功。

它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其實,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時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議地與歷史演進的過程吻合。據《史記·項羽本紀》載,早在楚懷王客死於秦時,楚南公就說過: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它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

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流傳著這樣兩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是秦始皇滅楚以後,楚國南方的一個老人說的,這個老人叫楚南公,他認為楚國雖被消滅,即使最後只剩下「三戶」人家,將來亡秦的一定還是楚人。這話後來居然成為事實。秦朝到了二世的時候,農民紛紛起義,首先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是楚人;繼起的項梁、項羽,是楚人;最後得了天下的劉邦,也還是楚人。

楚人是當時農民革命大風暴的中心。楚國地大物博,民性強悍,再加上楚懷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歸國,楚人都很恨秦國,所以有所謂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6樓:星瀘

就算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滅掉秦國的還是楚。據《史記·項羽本紀》載,早在楚懷王客死於秦時,楚南公就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

首先,後來發生的歷史也證實了南公這一說。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天下相應的陳勝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權稱為「張楚」,率江東子弟渡江,成為抗秦主力的項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權稱為「西楚」。總領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個空前統一的大漢王朝的劉邦也是楚人。

劉邦的謀臣武將,除張良等少數人外,也都是楚地英豪。。其次,亡秦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在三戶水(今河北臨漳西)一帶,楚將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從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轉之勢。]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秦始皇滅楚以後,楚國南方的一個老人說的,這個老人叫楚南公,他認為楚國雖被消滅,即使最後只剩下「三戶」人家,將來亡秦的一定還是楚人。這話後來居然成為事實。秦朝到了二世的時候,農民紛紛起義,首先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是楚人;繼起的項梁、項羽,是楚人;最後得了天下的劉邦,也還是楚人。

楚人是當時農民革命大風暴的中心。

為什麼楚南公能有這樣的預見呢?這是因為:他正確地估計了客觀形勢的發展,深刻地瞭解到楚國人民反抗贏秦的決心,這個決心是符合於全體被壓迫農民的要求的。

因此,楚南公敢於肯定地說,即使最後只剩下「三戶」人家,也仍然會發揮力量,推翻贏秦的統治。

「三戶」的數目也許太小了,然而卻代表著歷史的正確的方向。

8樓:瀟香劍玉

這句話出自**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出自司馬遷所著的《史記》,這裡的三戶並不是指三戶人家,而是隻三個氏族,這句話背後有一個故事在裡面。

秦國和楚國

秦朝滅六國,統一天下,這被滅掉的六國之中有一個是楚國。當年楚國是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秦國為了滅楚耗費了很大的財力物力,用了很多手段。楚國以前幫過秦國,對秦國有很大的恩情在的,最後秦國卻不顧情面,用了陰險的手段來攻擊楚國,在道義上是站不出腳的。

所以楚國最後雖然還是被滅了,但是楚國人都不服氣,非常痛恨秦的統治。

秦惠王時,為瓦解齊楚同盟。秦王遣張儀使楚。張儀代表秦國,對楚懷王許諾:

只要楚國解除與齊國的同盟,與秦國結盟。秦國便割讓五百里土地給楚。楚國解除了齊國的同盟後。

楚懷王使秦,要與之結盟,並接收五百里土地。但張儀稱,當初承諾的是五里地。楚王怒不可揭,準備回楚國,討伐秦國。

秦王拘禁了楚王,讓其割讓土地給秦國。才放他回國。這是繼商鞅囚禁公子昂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嚴重的違背契約精神。

楚懷王鐵骨錚錚,誓死不割地。秦國一直囚禁懷王。楚國國內則另立新君。

楚懷王一直被囚禁至死。楚人聞之,如喪父母。諡號為『懷』。

故《史記·項羽本紀》雲: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三戶指的是什麼

楚國的一個貴族南公就說出了這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因為楚國有三個大氏族,昭、屈、景。這句話裡的三戶,指的就是這三個大氏族。

後來人們也用這句話來形容推翻秦朝的決心,不具體解釋三戶代表誰,而是泛指楚國的百姓,表示就算楚國人就算再少,也要決心推翻秦朝。

如何理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三是一個虛詞,並非具體的數詞。此話中的"三"比喻力量小,決心大,表明楚國立志推翻秦朝的決心。這個解釋才是最符合楚人有仇必報、能吃苦、下得狠的性格特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應該理解為:"楚人就算只剩最後幾戶,滅秦的也必定是楚人!"即使弱小,團結一致就能成功。

它代表了一種報仇雪恨的堅定信念。楚人歷來生性彪悍能征戰善戰,秦國加之的國仇家恨令楚人定要報仇,楚人在亡秦之上必將不遺餘力徹底滅秦;"楚雖三戶",更多的是樹立滅秦信心,鼓舞士氣。提出的激憤人心的戰鬥口號,彰顯的是亡秦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部落格大彙總:https://blog.

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

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最後一頭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裡的楚國最早出現

最早出現在周朝。楚國是周朝時期上古華夏族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楚先民是夏王朝的同盟,後在商王朝軍隊驅逐中被迫南遷,其中的季連家族則建立了楚國 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其中的羋姓一族建立了楚國 剛建立的楚國是個很小的國家,僅二十多平方公里,鄀國盜牛反應了這一點。楚國建立後在其擴張的過程中多次發動征討...

楚汗之爭中,為什麼劉備勝而項羽亡

樓主疏忽了 呵呵一山不容二虎 劉邦是九汙一卓 善於用人可以做到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而項羽 殺戮成性 坑殺二十萬秦軍 殺幼主 燒啊房宮等等 已經失去了民心 其實我還是很欣賞項羽的 力能舉鼎 軍事天才 可惜太個人主觀了 除非劉備到地下去找項羽,應該是劉邦把!我認為原因如下 1.項羽太過自信以致輕敵。2.項...

說是形聲字嗎為什麼,為什麼說形聲字雖體現了漢字的表音趨向,但並沒有失去漢字深層的表意功能

形聲字是在象形字 指事字 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 形旁 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 聲旁 組合而成。是形聲字。從言,兌 du 聲。本義 用言語解說,開導,說明。從這個解釋看,說在古代不讀shuo,而是讀shui。是,他是形聲字,因為他是多音字 shu shu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