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時期六國聯和起來還打不過秦國

2022-01-29 02:58:39 字數 4038 閱讀 7834

1樓:齋冰

因為算6個國家他們聯合起來了,但是他們聯合起來並沒有是真正的團結,就是還是各自有各自的小心思,然後呢,秦國他是通過變法國力變得更加強大。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傷,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只有內心強大,方可**一切。

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說到底,是自己與心的較量。如果你能夠開啟自己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

面對不容易的生活,我們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沒人扶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穩了,只要你站穩了,生活就無法將你撂倒。

人活著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千萬別抱怨,努力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如果你內心不夠強大,那這些坎坎坷坷,磕磕絆絆,都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過不去的坎,你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的坎,不好過,特別是心坎,最

2樓:

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吧秦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諸侯國,開始實力並不強,比不上其他諸侯國的,後來經過商鞅變法才逐漸變的強大起來。秦國第一代君主叫非子,在公元前900年登位。一直到公元前246年 秦始皇稱帝,中間相隔七百五十四,共經歷三十六位君主,秦皇嬴政是秦國第三十七位君主。

在前面三十六位君主裡面,沒有幾個英明的,不過被秦皇神化了一些。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秦始皇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列國典籍史記,各國資料都消失了,秦始皇一統天下,自然要美化一下自己的祖先,這在歷朝歷代都有案例。所以說秦國國君是明君而六國國君是昏君是片面的,其他國家也有明君,如楚國最後一個國王楚懷王,臨死前還高喊: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至於是否和秦國法律有關,這點說應該是秦始皇獨尊法家。一統前,各國政治很複雜,有縱橫連縱之說。

至於說秦皇違法,這點說不通,那時候是皇權時代,尤其是統一前還是奴隸社會,貴族殺人是不犯法的,皇帝說的話就是法律,到期了隋唐時期,封建法律才漸漸規範。

3樓:小九七

戰國時期六國聯合抵抗秦國,但六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內部沒有統一,每次都只是把秦國打退就解散了,沒有動搖到秦國的根基,所以後來還是被秦國給滅了。

4樓:青島小魚聊創業

因為秦國的地理優勢,第二就是其他六個國家不統一不團結,所以才會以失敗告終的。

為什麼戰國末期,六國不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5樓:學院派魚多多

戰國時期為了對抗秦國,六國有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的行動,稱為合縱。前後共有4次合縱。提倡者為縱橫家公孫衍、蘇秦等人,最後被連橫計所破解。

四次合縱攻秦戰爭是:

1、前318年,

公孫衍倡導、楚懷王主盟的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之戰。

2、前296年

孟嘗君倡導、齊湣王主盟的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

3、前247年

信陵君倡導的魏、趙、楚、韓、燕五國攻秦之戰。

4、前241年

趙國將軍龐煖倡導的趙、楚、燕、魏四國攻秦之戰。

6樓:黛妮

一、曾聯手過,最終失敗的原因:

秦強盛起來後,積極向東方發展,奪取六國的土地。六國也曾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就是所謂「合縱」。但他們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這種聯合並不鞏固。

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軍事戰略,韓、魏、楚三國都緊靠秦國,因此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和侵略,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並最早被消滅,齊、燕、趙三國隨之相繼滅亡。

二、合縱:

第一個是關東六國同床異夢,表面上聯合抗秦,事實上各國各懷鬼胎,都想獲得最大利潤,貌合神離,所以被秦國策士離間;

第二個是商鞅變法後,商鞅雖死,但新法尚存,使秦國國富兵強,其他國家例如楚國,吳起一死,新法盡廢;

第三個是秦國是四塞之國,北有蕭關,南有武關,東有函谷關,西有嘉峪關,又有崇山作屏障,地理位置優越,適宜發展生產,易守難攻;

第四是秦國國君賢明,善於用人;

第五是六國相繼內亂,國力大幅減弱。由此五點,秦國統一就應是必然趨勢。

7樓:匿名使用者

秦強盛起來後,積極向東方發展,奪取六國的土地。六國也曾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就是所謂「合縱」。但他們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這種聯合並不鞏固。

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軍事戰略,韓、魏、楚三國都緊靠秦國,因此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和侵略,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並最早被消滅,齊、燕、趙三國隨之相繼滅亡。

8樓:匿名使用者

各懷鬼胎,這自古以來是人類的最大弱點,六國明知憑藉一己之力不可能與號稱「雄師百萬,戰車千乘」的秦國鬥,但又不肯與別國進行所謂的「合縱」,讓別國從中分一杯羹。於是六國各懷心事,藉故互相推辭,這原本可以和秦國一較高低的良策,就這樣在腐敗的思想以及自私的心理作用付諸東流。

由此可見,適當的作出忍讓只不過是在為日後的計劃作打算,而並不是為爭一時之快,而不顧日後潛在的威脅。

~~哎,打字真累!!!!

9樓:匿名使用者

聯合過的,但還是失敗了

秦國到底有多強大呢,為什麼戰國末期,六國不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10樓:黛妮

一、曾聯手過,最終失敗的原因:

秦強盛起來後,積極向東方發展,奪取六國的土地。六國也曾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就是所謂「合縱」。但他們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這種聯合並不鞏固。

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軍事戰略,韓、魏、楚三國都緊靠秦國,因此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和侵略,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並最早被消滅,齊、燕、趙三國隨之相繼滅亡。

二、合縱:

第一個是關東六國同床異夢,表面上聯合抗秦,事實上各國各懷鬼胎,都想獲得最大利潤,貌合神離,所以被秦國策士離間;

第二個是商鞅變法後,商鞅雖死,但新法尚存,使秦國國富兵強,其他國家例如楚國,吳起一死,新法盡廢;

第三個是秦國是四塞之國,北有蕭關,南有武關,東有函谷關,西有嘉峪關,又有崇山作屏障,地理位置優越,適宜發展生產,易守難攻;

第四是秦國國君賢明,善於用人;

第五是六國相繼內亂,國力大幅減弱。由此五點,秦國統一就應是必然趨勢。

11樓:學院派魚多多

戰國時期為了對抗秦國,六國有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的行動,稱為合縱。前後共有4次合縱。提倡者為縱橫家公孫衍、蘇秦等人,最後被連橫計所破解。

四次合縱攻秦戰爭是:

1、前318年,

公孫衍倡導、楚懷王主盟的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之戰。

2、前296年

孟嘗君倡導、齊湣王主盟的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

3、前247年

信陵君倡導的魏、趙、楚、韓、燕五國攻秦之戰。

4、前241年

趙國將軍龐煖倡導的趙、楚、燕、魏四國攻秦之戰。

12樓:匿名使用者

各懷鬼胎,這自古以來是人類的最大弱點,六國明知憑藉一己之力不可能與號稱「雄師百萬,戰車千乘」的秦國鬥,但又不肯與別國進行所謂的「合縱」,讓別國從中分一杯羹。於是六國各懷心事,藉故互相推辭,這原本可以和秦國一較高低的良策,就這樣在腐敗的思想以及自私的心理作用付諸東流。

由此可見,適當的作出忍讓只不過是在為日後的計劃作打算,而並不是為爭一時之快,而不顧日後潛在的威脅。

~~哎,打字真累!!!!

13樓:我只想笑不說話

最強的時候能一挑三,只要不同時打趙楚,就是無敵

14樓:匿名使用者

聯合過的,但還是失敗了

15樓:扶靜柏

戰國後期,各個國家君王一個個驕奢驕奢淫逸的樣子,那有戰心啊!就是那個大秦不也一樣嗎?

哪,為什麼大秦可以統一全國呢?問呂不韋去?!

為什麼日本戰國時期有很多名將?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產生更多的名將,離不開背後的統治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徵,也可能說明當時統治者崇尚武力,所以才會產生很多名將。所謂的名將到了中國也不過是個平常人而已。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 很多,上杉謙信 武田信玄 織田信長 羽柴秀吉 今川義元 立花道雪 毛利元就 長宗我部元親 島津義弘 伊達...

為什麼稱呼為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稱為「什麼什麼子」?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戰國 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 春秋 是史書的統稱,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 春秋 而戰國 於西漢劉向的國別體史書 戰國策 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為什麼春秋戰...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時期是大變革的時期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大動盪 大變革 大發展時期,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諸侯爭霸鬥爭頻繁,民族融合不斷 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生產關係逐漸產生 分封制趨於崩潰,大國兼併小國,奴隸社會日益瓦解,封建社會的逐漸確立,中國歷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 經濟 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