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到結束

2022-01-25 13:44:51 字數 5349 閱讀 9184

1樓:獨白擺渡

每年都不一樣,簡單說就是夏至後第3個「庚」日起入伏,比如今年是7月13號,就是庚辰日,看圖:

而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所以三伏天有時30天,有時40天,詳細給你轉一段: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2樓:在家吃饃饃

從昨天開始一直回到下個月的22號

3樓:胡說大本營

《幼學瓊林》 上說:清明距冬至一百零五日,初伏乃夏至第三庚。

2023年,6月 21 日是夏至,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十四戊午日。往後數第三個 「庚日」 是 7 月13日,農曆六月初六 「庚辰」 日,這一天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初伏 10 天。

立秋後的第一個 「庚日」 是 「三伏」 的第一天,今年 8 月 7日立秋, 12日是農曆七月初六 「庚戌」 ,這一天是三伏的第一天。

三伏 10天。

初伏與三伏之間的日子叫做 「二伏」 ,有幾天算幾天,都是 「二伏」 。有的年份二伏是10天,有的年份二伏是20天,不完全一樣,去年的二伏是10天,今年二伏 有 20天。

順便說一下,所謂 「伏」 就是 「潛伏」 的意思,潛伏著 「寒冷」 。三伏天一過,早晚就明顯感到涼意嘍!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到結束

4樓:匿名使用者

7月上旬開始至8月中下間結束,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

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5樓:4g你還好嗎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也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建議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

6樓:腦洞快歷史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7樓:匿名使用者

7月18日是頭伏第一天,頭伏 10 天。7月28日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10 天。8月7日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8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9樓:峰奇影幻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23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23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是根據節氣推定的;「夏至三庚便數伏」是推定三伏開始的原則;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季節氣,從夏至那天開始檢視每天的天干地支,找到第三個天干為「庚」的日期,開始進伏,今年是公曆7月17日進伏。每一伏是十天;第一個庚日是頭伏,第二個庚日進入中伏,但是進入末伏必須是立秋節氣後的一個庚日,有的年份第三個庚日出現在立秋節氣之前,那麼,這個庚日就進不了三伏,要等下一個庚日才能進三伏,這就形成了中伏連續二十天的情況。今年的中伏就是二十天;所以今年的伏天是四十天,要到8月15日才能出伏。

三伏天是從什麼時間開始?

11樓:

2023年的入伏時間是2023年7月12日,出伏時間是2023年8月20日,共40天。初伏:2023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23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中伏:

2023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23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末伏:2023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2023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每年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如果出現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相應地,大多數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2023年三伏天時間查詢:入伏時間是2023年7月12日,出伏時間是2023年8月20日,共40天。

2019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2023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23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23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23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末伏:2023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2023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三伏天什麼時候最熱?

三伏天最熱階段:中伏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

12樓:腦洞快歷史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13樓:笨貓多隻

通過對上世紀的前50年和本世紀的前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數的統計,得出一般日期:

1, 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

2, 入伏在7月17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3, 入伏在7月20日之後的,中伏都是10天;

4, 入伏為7月18日、19日的,中伏多數是10天,少數是20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

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例如:2023年第一個庚日是6月28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8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18日,所以2023年從7月18日開始入伏,中伏為7月28日,末伏8月17日。

三伏天具體是什麼時候,三伏天是從什麼時間開始?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 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 氣壓低 溼度大 風速小。伏 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 農曆 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 初伏 第四個庚日...

三伏天吃什麼好呢,三伏天吃什麼最好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 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溼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 苦夏 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 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 少抽菸。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 安神 戒躁 息怒。三伏天,吃什麼?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 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 ...

三伏天什麼意思?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 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三伏天是全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 悶熱的時段。漢代學者劉熙在 釋名 中記載 三伏者,庚金伏於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東漢史學家班固在 漢書 中也說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 悶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