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餅 磚 陀哪種好,普洱茶中的磚 沱 餅的區別

2021-12-29 04:57:30 字數 1837 閱讀 8187

1樓:一月生輝

普洱茶並不是以形狀來判斷好壞。

普洱茶中的磚、沱、餅的區別

2樓:知道行家小度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淨重357克,每七個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2、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淨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淨重2克—5克。

3、 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 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普洱茶

5、 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 散茶:製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 香菇緊茶:壓制成香菇狀的普洱茶,重量約在250克之間。

8、 柱茶:壓制成長柱狀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殼包紮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 七子餅:圓形的茶餅通常七餅包裝成一提,所以稱為七子餅,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10、小金沱:圓形的沱茶,時尚攜帶、網路最為流傳,重量2克。世界最小普洱茶。

普洱中茶磚、散茶、沱茶他們的優缺點是什麼?

3樓:千里聞茗

1、茶的好壞關鍵之處還在於茶底及其口味;

2、茶磚、散茶、沱茶的主要區別還是工藝上的區別,顯而易見;

3、那麼還有一個並不是絕對統一的做法,那就是:沱用料最嫩,磚最老,餅居中。

散茶,目前市場上比較多的是宮廷級芽級的,即非常細嫩,等級在一級以上。當然也有一些散裝的老茶頭、比較粗老的4、5、6級熟散茶,不是很多。

4樓:匿名使用者

茶磚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

磚茶主要是用黑茶作原料經過高溫高壓蒸壓而成的,如雲南產的緊茶、小方磚茶;四川產的康磚茶;湖北產的青磚茶(又名洞茶),湖南產的黑磚茶、茯磚茶、花磚茶等等。也有用紅茶為原料做成的紅磚茶,俗稱米磚茶。

lz說的普洱中的磚茶,指的是雲南的緊茶吧,大塊的那種,便於儲藏,比較有收藏意義,不過每次喝還要用刀撬,飲用沒有散茶和沱茶方便。

沱茶也是緊壓茶,但是因為一個茶坨的分量比一塊茶磚要小得多,更容易購買和零售。

散茶也沒有沱茶便於攜帶嘛,至於味道,lz自己買回來嚐嚐吧,有顆茶就有。

5樓:奶油蘇打水

茶磚可以收藏增值啊 七子餅就不錯嘛 但是一定要買好的啊 如果是自己喝的話不建議買茶磚 買散茶喝就好了 茶磚茶餅都是散茶壓出來的 普洱沱茶也是散茶壓制的 超市有賣的那種基本都是普洱沱茶吧

6樓:南美長髮小鬍子

成型的茶 比如磚 沱 餅不佔存放空間 但是轉化慢

散茶相比其他的就轉化快些

7樓:匿名使用者

散茶容易充泡,其實選料都差不多,只是壓茶工藝不一樣而已,磚茶,餅茶\沱茶也都是用散茶壓出來的。

普洱茶中的餅、磚、陀哪種好

8樓:砤裓殦

這個問題源於普洱茶的茶青分類、一般普洱的茶青分為1-10或12級,不同的茶青製作成不同的茶品。一般來講比較細嫩的茶青葉就是高階別的茶青用於做陀、中檔茶青用來做餅、稍微遜色點的茶青就用來做磚。如果這樣分類的話答案就是:

陀為上、餅為中、磚為下;但是因為加工是因為茶青的細嫩程度不同製作的時候就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按品飲的角度和內涵物質的角度來看,磚茶雖茶青級別較低但其內涵物質豐富,也就是說其品質並不一定很差。所以要看以哪方面論斷了。

怎樣儲存好普洱茶餅呢,普洱茶餅怎麼儲存最好?在什麼條件下儲存呢?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直接蒸壓而成,古代大多為團 餅 磚 沱等,其中餅狀的就叫茶餅。普洱茶與其他茶不同指點在與可以收藏,那麼怎麼才能儲存好普洱茶餅呢?下面就介紹這一問題。1 無氣或略有倉味的茶,宜將外紙斯去。2 清理乾淨.適度透氣後再儲存。3 千萬不可烘焙 即使低溫亦不可 4 應遠離廚房及有怪...

如何鑑別普洱茶餅,如何鑑別普洱茶品質的好壞

普洱茶呈現出寶石紅,瑪瑙紅 琥珀紅,泛青黃或者褐黑都是正常的顏色。茶葉泡過之後的茶葉渣,有彈性,葉子伸展度好的比較厚實的是等級比較高的普洱茶。鑑別普洱茶的好壞具體如下 第一,看外觀,不管是茶餅 沱茶 磚茶,或其他各種外形的茶,看茶葉的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一般老葉較大,嫩葉較細。若一塊茶餅的外 不...

關於普洱茶,關於普洱茶的詩

雲南普洱茶,泛指雲南原思普區用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經殺青 揉捻 晒乾而製成的晒青茶,以及用晒青壓制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如普洱沱茶 普洱方茶 七子餅茶 藏銷緊茶 團茶 竹筒茶等。普洱散茶外形條索肥碩,色澤褐紅,呈豬肝色或帶灰白色。普洱沱茶,外形呈碗狀。普洱方茶呈長方形。七子餅茶形似圓月,七子為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