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埋伏的案例

2021-08-06 04:11:28 字數 5490 閱讀 8734

1樓:痴情隨緣

第一次是: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司馬懿在這回裡先是丟了陰平和武都二城。而後叫張頜和戴陵去襲諸葛亮的營寨,卻叫二人大敗而歸。最後司馬懿決定大軍盡回本寨,堅守不出。等諸葛亮自回蜀都。

而諸葛見司馬堅守不出,便想出了一個計策;諸葛命手下過數日就退三十里下寨。

司馬雖知諸葛之計,但他也不是很有信心諸葛是假退。在手下多翻相勸之下,司馬也為之所動,決定出兵。行事之時雖也是十分謹慎。但還是中了諸葛之計大敗而歸。

諸葛勝了此戰後暫回蜀都。

第二次是: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話說這回,首先司馬叫鄭文去諸葛之寨詐降,好於中取事。被諸葛識破,諸葛反真降了他,而且叫他修書司馬,叫其明晚來諸葛寨劫寨。

司馬反覆看那書信,最後確定真實,第二晚去劫寨大敗而歸。諸葛大勝命斬鄭文。

而後諸葛造木牛流馬運糧草。司馬聞後大驚,司馬本想等諸葛糧草不濟自退,哪知諸葛用此法運糧,人不多勞,且木牛流馬不食。

司馬叫人搶了三五皮,司馬也學其法造木牛流馬運糧。

次日諸葛叫500人帶好東西拌作鬼神,待木牛流馬經過,放起煙火,一齊擁出,驅牛馬而行,魏人見之,必疑是神鬼,不敢來追趕。

而後果如諸葛之算計,魏兵在次大敗。

第三次是: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話說諸葛第七次出祁山與司馬對陣。這次諸葛想久住祁山,所以與民共種糧田,軍

一、民二。

而司馬被諸葛搶去許多糧草今又見諸葛與民同種糧田,知其欲久居祁山。

而諸葛多翻叫魏延去司馬帳前叫罵討戰。司馬只不出。

這次諸葛先在馬岱耳邊囑之曰:"可將葫蘆谷後路塞斷,暗伏兵於谷中。若司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將地雷乾柴一齊放**來。」馬岱領計而去。

又叫魏延去討戰,只許敗不許勝魏延領計去已。諸葛又叫高翔分付曰:「汝將木牛流馬或二三十為一群,或四五十為一群,各裝米糧,于山路往來行走。

如魏兵搶去,便是汝之功。」高翔領計,驅駕木牛流馬去了。孔明將祁山兵一一調去,只推屯田;分付:

「如別兵來戰,只許詐敗;若司馬懿自來,方併力只攻渭南,斷其歸路。」孔明分撥已畢,自引一軍近上方谷下營。

且說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馬懿曰:「今蜀兵四散結營,各處屯田,以為久計;

若不趁此時除之,縱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難以搖動。」懿曰:「此必又是孔明之計。」

二人曰:「都督若如此疑慮,寇敵何時得滅?我兄弟二人,當奮力決一死戰,以報國恩。」

懿曰:「既如此,汝二人可分頭出戰。」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訖。懿坐待迴音。

卻說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分兵兩路,半月間,連勝數陣。司馬見蜀兵屢敗,心中歡喜。一日,又擒到蜀兵數十人。懿喚至帳下

問曰:「孔明今在何處?」眾告曰:

「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營安住。今每日運糧屯於上方谷。」懿備細問了,即將眾人放去;乃喚諸將分付曰:

「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營。汝等於明日,可一齊併力攻取祁山大寨。吾自引兵來接應。

」眾將領命,各各準備出戰。

懿即發兵起行,令張虎、樂*各引五千兵,在後救應。卻不知諸葛就在山上,諸葛用火功之,司馬三父子差點就燒死在上方谷了。就在這時,天降大雨司馬父子三人趁亂殺出。

空城計只是退敵之策,並非埋伏,所以不算。而博望坡是夏侯敦中諸葛之計,所以也不對。

而上面還有位朋友說假諸葛,那是諸葛死前命人做的木頭人諸葛,但那也是諸葛為了讓重將撤退的退敵之計。

我可是一點一點找的啊!!!!不要辜負我的一片苦心啊!!!

2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讀書報

華容道博弈

·空城計博弈·

如果我們用博弈論的眼光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完全是一部記載著許多博弈案例的著作。當然,羅貫中不可能用「博弈」一詞。如果我們用一詞來概括《三國演義》,這個詞就是「計」。

計,即計策或策略也。用計,即用策略贏對方。用計算敵,不僅要自己選擇恰當的計策,而且要算準對方用什麼計策,這不就是博弈?

現在讓我們看《三國演義》中著名的空城計博弈。

諸葛亮誤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蜂擁而來。當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五千軍士,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士在城中。

眾官聽得這個訊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盡皆藏匿,諸軍各收城鋪。

開啟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而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司馬懿自飛馬上遠遠望之,見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司馬懿頓然懷疑其中有詐,立即叫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急速退去。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

」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

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孔明見魏軍退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諸葛亮說,司馬懿「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去,必為之所擒。

這就是為後人廣為傳頌的空城計。這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博弈。

這裡,司馬懿不知道自己和對方在不同行動策略下的支付,而諸葛亮是知道的,他們對博弈結構的瞭解是不對稱的,諸葛亮擁有比司馬懿更多的資訊,當然有。這種資訊的不對稱完全是諸葛亮「製造出來的」。因此這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博弈。

在這裡,孔明可以選擇的策略是「棄城」或「守城」。無論是「棄」還是「守」,只要司馬懿明確知道他自己的支付,那麼孔明均要被其所擒。孔明惟一的辦法就是不讓司馬懿知道他自己的策略結果。

他的空城計是降低司馬懿進攻的可能收益,使得司馬懿認為,後退比進攻要好。

孔明\司馬懿 進攻 後退

守城 (被擒,大勝) (逃脫,不勝不敗)

棄城 (被擒,大勝) (逃脫,不勝不敗)

在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下,博弈參與者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效用)」最大。比如:如果讓你在「有50%的可能獲得100元」與「有10%的可能獲得200元」兩者之間進行選擇,你當然選前者,因為前者的「期望所得」為:

50%×100=50元,而後者為:10%×200元=20元。理性的人是選擇前者的。

在孔明-司馬懿的博弈中,孔明瞭解雙方的局勢,製造空城假象的目的就是讓司馬懿感到進攻有較大的失敗的可能。如果我們用概率論的術語來說,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馬懿對進攻失敗的主觀概率。此時,在司馬懿看來,進攻失敗的可能性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於進攻的期望效用。

即:司馬懿認為進攻的期望效用低於退兵的效用。諸葛亮惟有通過這個辦法,才能讓司馬懿退兵。

司馬懿想,諸葛亮一生謹慎,不做險事,只有設定埋伏才可能如此鎮定自若,焚香操琴。此時,司馬懿覺得「退」比「進攻」更合理,或者說期望效用更大。於是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後退而去。

結果是諸葛亮得以逃脫。

司馬懿對局勢的判斷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對諸葛亮的判斷是基於以前的認識,這就是「歸納法」。

·華容道博弈·

空城計博弈是不完全資訊博弈,我們說過《三國演義》是一本博弈實戰教材,在該書中有完全資訊博弈例項嗎?當然,曹操與諸葛亮的華容道博弈就是一個完全資訊博弈。

曹操親領八十萬大軍進攻東吳,孫權和劉備聯合破曹,曹軍大敗。曹操引兵而逃。經過一路廝殺,來到一處,軍士報:

前方有兩條道路,請問丞相走哪條路?曹操問:哪條路近?

軍士說: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里。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多裡。

曹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狼煙,大路並無動靜。曹操叫走華容道。

諸將問: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曹操說:

豈不聞兵書有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放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路走,他卻伏兵於大路等著。

吾已料定,偏不教中他計。諸將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

遂曹兵走華容道。但關羽依著諸葛亮的妙計在華容道等著曹操,於是關羽上演了一場「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的捉放曹的義舉。逃過華容道大難,曹操只剩二十七騎!

在曹操與諸葛亮之間的這一華容道博弈中,曹操的策略是在走華容道還是走大路之間進行選擇,而諸葛亮派關羽埋伏時,要在埋伏在大路還是埋伏在通往華容道的小路之間進行選擇。

諸葛亮\曹操 華容道 大路——0.1

華容道 (捉住曹操,被捉) (白等,逃脫)

大路 (白等,逃脫) (捉住曹操,被捉)

這個博弈如同猜硬幣的遊戲一樣,是一「零和博弈」,雙方無法知道對方的策略選擇,而只能進行猜測。曹操要選擇走諸葛亮的軍隊不在的路,這是他的最優的結果。而諸葛亮的最優結果是埋伏在曹操要走的路上。

諸葛亮製造埋伏在大路的假象,其實則派關羽埋伏在小路。這裡關鍵是誰能真正猜到對方的策略,誰就是贏家。諸葛亮勝曹操一籌。

這個博弈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點,博弈結果是:曹操選擇了走華容道,結果被抓;關羽在華容道守候,抓住了曹操。

圖:華容道博弈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第一百十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中,司馬懿上方谷受困。原文如下:

]卻說孔明令高翔佯作運糧,驅駕木牛流馬,往來於上方谷內;夏侯惠等不時截殺,半月之間,連勝數陣。司馬懿見蜀兵屢敗,心中歡喜。一日,又擒到蜀兵數十人。

懿喚至帳下問曰:「孔明今在何處?」眾告曰:

「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營安住。今每日運糧屯於上方谷。」懿備細問了,即將眾人放去;乃喚諸將分付曰:

「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營。汝等於明日,可一齊併力攻取祁山大寨。吾自引兵來接應。

」眾將領命,各各準備出戰。司馬師曰:「父親何故反欲攻其後?

」懿曰:「祁山乃蜀人之根本,若見我兵攻之,各營必盡來救;我卻取上方谷燒其糧草,使彼首尾不接:必大敗也。

」司馬師拜服。懿即發兵起行,令張虎、樂綝各引五千兵,在後救應。且說孔明正在山上,望見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隊伍紛紛,前後顧盼,料必來取祁山大寨,乃密傳令眾將:

「若司馬懿自來,汝等便往劫魏寨,奪了渭南。」眾將各各聽令。卻說魏兵皆奔祁山寨來,蜀兵四下一齊吶喊奔走,虛作救應之勢。

司馬懿見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並中軍護衛人馬,殺奔上方谷來。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馬懿到來;忽見一枝魏兵殺到,延縱馬向前視之,正是司馬懿。延大喝曰:

「司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槍接戰。

不上三合,延撥回馬便走,懿隨後趕來。延只望七星旗處而走。懿見魏延只一人,軍馬又少,放心追之;令司馬師在左,司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齊攻殺將來。

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報谷內並無伏兵,山上皆是草房。

懿曰:「此必是積糧之所也。」遂大驅士馬,盡入谷中。

懿忽見草房上盡是乾柴,前面魏延已不見了。懿心疑,謂二子曰:「倘有兵截斷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聽得喊聲大震,山上一齊丟下火把來,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乾柴都著,刮刮雜雜,火勢沖天。

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正哭之間,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

滿谷之火,盡皆澆滅:地雷不震,火器無功。司馬懿大喜曰:

「不就此時殺出,更待何時!」即引兵奮力衝殺。張虎、樂綝亦各引兵殺來接應。

馬岱軍少,不敢追趕。司馬懿父子與張虎、樂綝合兵一處,同歸渭南大寨,不想寨柵已被蜀兵奪了。郭淮、孫禮正在浮橋上與蜀兵接戰。

司馬懿等引兵殺到,蜀兵退去。懿燒斷浮橋,據住北岸

三國諸葛亮和司馬懿智商誰更聰明,司馬懿和諸葛亮誰聰明

我一點一點來反駁你 1 劉備損了70萬大軍,那諸葛亮北伐時難道曹魏有用全部兵力與之作戰嗎?在兵力上實際這兩方實力是可以像對峙的,而如果劉備沒敗,也就是說孫吳被劉備滅了,那麼曹魏方面有對付的也就只有蜀,那麼就可以派出全部兵力作戰了,這樣一來兵力上還是可以對峙的,搞不好曹魏還能略勝一籌,那麼劉備損70萬...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年齡,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年齡

既然你說不到27 為什麼又說 應該28 那麼我問你!你說181年出生的人 208年應該多少歲 你自己說說看!你自己說不說史書 可是你又說史書有疑問!那麼我問你 你到底是看史書還是不看!還有一點 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關羽諸葛亮出師表有一段話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

概括諸葛亮的故事,三國演義諸葛亮故事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