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賽龍舟怎麼回事,請問端午節賽龍舟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

2021-06-15 20:20:40 字數 5621 閱讀 1890

1樓:棠花花花

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

這些是老夫小時侯聽老人們傳下來的,今我老了,有責任再傳下去讓後人們也知道。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樓:阿歡的名單

週末期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殺。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投身於岳陽汨羅江),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請問端午節賽龍舟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

3樓:泜水布衣

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這是最普遍的說法。民間傳說,屈原投江後,當地老百姓順江打撈,一直到洞庭湖也未見屍身。此時,正遇瓢潑大雨,湖上漁舟爭相回到岸邊。

漁夫聽說岸上百姓想渡船到湖中尋找愛國賢臣,便爭先恐後地相幫,這便是龍舟競渡的起源。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藉以驅散江中的魚,免得吃掉屈原的屍體。樑代吳均《續齊諧記》就有記載:

「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其他史籍也多見類似說法。

其他則有紀念越王勾踐說。史載,越王勾踐為了要報吳王夫差滅國之仇,領導人民借嬉水競舟之名,而操演水師,暗練水戰。又有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說。

伍子胥因遭佞臣誹謗,被吳王夫差所殺,屍體被裝進皮袋投入錢塘江後,隨波逐流而不沉沒,當錢塘江口江潮翻騰之時,人們就駕舟逐潮,希望能見到伍子胥顯靈。還有紀念東漢時入江尋找父屍被溺死的孝女草娥的說法。還有一說是紀念介子推的。

但以上種種說法,多是以後人為了紀念先人而加以附會的。對龍舟競渡的起源,以下的的解釋則更為科學,更合乎情理。

據現代學者研究,對端午節和龍舟競渡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一是認為龍舟競渡乃為祭祀龍圖騰。聞一多先生在《端節考》中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日。

」原始社會的水鄉部落人民,為了抵禦水患威脅,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便把船建成龍形,畫上龍紋,每年在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同時表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據考,龍船在西周周穆王時就已經有了。如湖南長沙出土戰國楚墓的帛畫上,就畫有一男子站在龍船上。

二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農曆五月五日,在遠古民俗中是個惡日。古人在夏季裡有許多驅疫的習俗,都是因五月初五這個「惡月」、「惡日」而來,像以角黍(粽子)投江,就是一種巫術的做法。

既然端午節不是起源於紀念屈原,那麼,賽龍舟也就與此無關。

三是認為賽龍舟是夏至節的娛樂活動。有人以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應該是夏至。其理由是,在《荊楚歲時記》中,端午的風俗並無吃粽子,而吃粽子卻是在夏至中。

隋人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一書中說,競渡是夏至節的一項娛樂活動。

4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賽龍舟的來歷

5樓:名稱未設定誒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

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擴充套件資料

競技型龍舟競渡,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其發展可追溯至2023年舉行的香港龍舟邀請賽,此後,龍舟競賽成為現代體育專案,熱潮席捲全球30多個國家。在國際上,龍舟運動基本上是一種競技型的體育專案。

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睛)。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汨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

6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加分!)

7樓:匿名使用者

把滑鼠放在使用者名稱上三秒你懂得

8樓:僪遠姚夏

在廣東這邊賽龍舟還有一個傳統意義,就是到了端午那一天,各村之間互相探親會友的日子匯聚一堂。也叫「景」日。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9樓:瘋狂糖果屋

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紀

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10樓:好木木偶

週末期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殺。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投身於岳陽汨羅江),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岳陽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間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

1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

這些是老夫小時侯聽老人們傳下來的,今我老了,有責任再傳下去讓後人們也知道。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賽龍舟的作文,端午節賽龍舟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裡。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

端午節賽龍舟,爭先恐後,猜生肖,端午節賽龍舟爭先恐後猜一生肖

賽的是龍舟,自然是龍了。求採納。20多個號不固定,有時候就20個號,買不買?買就加我,十中九以上,最底線 端午節賽龍舟爭先恐後猜一生肖 典故 鼠與牛的故事,最後鼠佔了上峰 好像是牛要去參加類似選屬相的活動,路上看到了鼠,但它走的太慢了,因為太小,所以牛就好心讓它騎到背上一起去,結果到了地方鼠跳到了牛...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的原因 1 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