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詩歌,端午節詩歌

2022-01-02 09:07:12 字數 6643 閱讀 3023

1樓:卑微式迷戀

《端午節的思念,懷念屈原!》

歷史的時空浩浩蕩蕩,風雲席捲,延續了幾千年!

千年風雨滌盪著民族興衰,榮辱不屈,書寫著傳承的詩篇,那是古老的國度一脈相承,恆久不變的優秀內涵。

那是華夏兒女共同戰天戰地,取得的光輝與燦爛!

而今,同樣的節日縱貫長空,卻歷經千年,

而今,同樣的血脈延續著那同樣的懷念。

每一年,在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日這一天,

粽香的氛圍中露出人們歡快的容顏。

神州浩土之上,鑼鼓喧天,由東到西,由北到南,喝彩聲中,龍舟健兒們熱火朝天。

嬉笑的孩童齊聚一堂衣著光鮮,

傾聽著老人口中關於端午節的淵源。

歷史的塵埃捲起無盡風霜,好似時空隧道在向我互換。

我再一次踩著前人的足跡,走向原點,

恍然間,已徘徊在了遙遠的汨羅江畔,

我向著江的對岸大聲呼喚,

卻看到了屈原那雙深邃的雙眼!

2樓:du知道君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4、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5、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6、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7、七律.端午

老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8、已酉端午

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有:

李之儀(宋代) - 《南鄉子·端午》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張耒(宋代) - 《和端午》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湯顯祖(明代) - 《午日處州禁競渡》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蘇軾(宋代) - 《浣溪沙·端午》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邊貢(明代) - 《午日觀競渡》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意思是: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佈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4樓:高考曹老師

一、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唐代: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譯文:在石溪住久了開始思念端午時節的場景,在驛館樓前**開始行動的時機。鼙鼓初擊時似雷聲,獸頭吐威,萬人衝破齊聲呼喊,跳躍著的浪花與飛鳥爭先恐後。

多條船像龍一樣的向前衝去,果然獲得了錦標歸來。

二、南鄉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樑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譯文:端午佳節的黃昏被綿綿小雨浸潤,我寂落的獨自輕掩門扉。樑間的燕子帶著它的雛鳥全都離開了,面對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讓人黯然銷魂,只能徒勞的向樑間尋覓燕子往日棲息的痕跡,懷念一下往日熱鬧歡欣的時光。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鄉野山村一樣,有了喜悅的事情也沒有人共飲一杯。這種沒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遺憾,只有黃鶯的啼鳴瞭解,所以才殷勤的鳴叫安慰著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時光中在夢中、枕上聽到的一樣。

三、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還能回還啊?

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四、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代: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譯文: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弔屈原呢?

五、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代: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譯文:正是端午的美好時光,祝願老人能夠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掛著帶有共同心願的彩色絲線,輕輕的衣裙襯托出身體更加美麗。

尚書省內一片寂靜,誠懇而又深情地舉著信箋。更是想用暢飲來傳遞心中的願望,滿眼都是孫巨源的影子。

5樓:夢裡心落

1、《已酉端午》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2、《端午日》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端午》唐代: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4、《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5、《和端午》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6、《端午》唐代: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浣溪沙·端午》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8、《端午日賜衣》唐代: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6樓:手機使用者

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競渡曲(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

老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已酉端午

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7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有這些:

1.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4.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 劉禹錫《競渡曲》

5.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6.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8樓:往事依稀魂思夢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4、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5、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6、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7、七律.端午

老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8、已酉端午

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節的詩歌,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有 李之儀 宋代 南鄉子 端午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張耒 宋代 和端午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湯顯祖 明代 午日處州禁競渡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蘇軾 宋代 浣溪沙 端午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邊貢 明代 午日觀競渡 屈子冤魂終古...

端午節的來歷 習俗 詩歌 對聯,與端午節有關的古詩 對聯 故事和習俗

傳統的端午節意義深遠,它不僅有祭奠感懷英烈之意 如屈原 伍子胥 蒼梧太守陳臨等 更具祛災避瘟 納福迎祥的內涵,它是農耕時代的人們追求和諧 平安生活意願的真實流露。受傳統社會陰陽五行觀念的影響,數字也以陰陽來闡釋。一 三 五 七 九等單數為陽,二 四 六 八等偶數為陰。而陽日陽月的重合,意味著陽盛之極...

端午節詩歌七絕,端午節的兩首七絕詩

端午節的七絕詩如下 現代 許文通 端陽採擷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專 騎父稚子香囊佩屬,粉俏媳婦把景擷。釋義 剝開晶瑩如玉的粽子,陣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 江上正舉行龍舟比賽,千舸競渡,熱鬧非凡。端陽時節,許多人家在門口插上艾葉,還要喝雄黃酒,據說這樣可以消災驅邪。你看那個孩子,正神氣地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