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柳宗元 范仲淹 歐陽修這三者的憂與樂

2021-06-14 06:03:13 字數 4511 閱讀 6065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柳宗元

柳宗元被貶謫到永州,這對他是個不小的打擊,加上母親的去逝,朝廷的誹謗不斷,柳宗元一直沒有找到快樂的理由。儘管他把相當一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放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開拓上,儘管他嘗試在山水間尋找慰藉,但文學上的成就終彌補不了官場上的失意,畢竟「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才是讀書人的最終歸宿;而寄情山水想用美景洗滌自己的抑鬱,終因走不出心靈的蕃籬,最後美景所傷。面對清幽的小石潭,他看到的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淒涼,居於溪邊,雖然故作放達地說「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但我們看到的仍是「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的寂寞無奈。

一個並不願遁世隱居的有志之士,卻不得不過著無所事事的山林生活,柳宗元一直無法從貶謫的打擊走出。也許他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評價,精神上沉重的負擔終於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永州的貶謫生活使他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痺」的地步。十年後被召回京,不久又被貶柳州,這次對他的打擊更大,敏感的柳宗元意識到:

朝中的政敵這樣仇視自己,而自己年事漸高,再次復出希望渺茫,在憂憤貧困交加中,他匆匆走完了47年的人生歷程,而此時,皇帝再次召他回京的詔書正在路上。這不能不是一種遺憾,我們已經無法猜度若他再次回京會有什麼際遇,他已經等不到了。柳宗元空有滿腹經綸,空有壯志凌雲,卻因終日「憂讒畏譏」而早逝。

二、歐陽修

歐陽修也遭受被貶謫的命運,但結果大不相同。歐陽修是個蠻有意思的人,從他的別號「六一居士」可以看出他被貶往滁州,似乎毫不介意,經常帶著同僚朋友流連於琅琊山一帶,不僅尋幽探祕,還著力開發,於是有了豐樂亭、醉翁亭,有了他的名篇《豐樂亭記》、《醉翁亭記》,有了琅琊山旅遊事業的興旺發達。在《醉翁亭記》裡,我們看到一個陶醉於山水間,喝得醉醺醺的老翁形象。

不知情的人以為他整日無所事事,在酒中頹廢,卻不知道在他的「寬政」治理下,滁州早已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他的山水之樂、醉酒之樂建立在滁州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之上。其實,歐陽修是個率性的人,從他的「寬政」只重辦實事而不重名譽就可見一斑,他不為別人而活,不為名望而活,只求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百姓。於是,歐陽修為滁州留下寶貴的物質和文化財富,而他自己也收穫了快樂,怡然自得,為日後繼續做官打下基礎。

把心放寬了,坦然面對浮浮沉沉的際遇,歐陽修留下了「與民同樂」的千古美名。

三、 范仲淹

范仲淹,范文正公。且不說他求學苦讀晝夜不息;也不說他為磨練自己每天只吃一鍋稠粥,任由同學送來的美食腐臭;也不說他幫助別人不遺餘力、鼓勵別人終成學術上的「大家」;光是那當官的三起三落仍然不改憂國憂民之心,卻忘記自己榮辱得失的高尚情操就讓人景仰不止。他的心胸如大海般寬廣,裝著君主,裝著黎民百姓,裝著天下蒼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範公不是用筆,而是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感悟濃縮而成,那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不管他身在何處,心裡裝的都是國家,都是黎民百姓。他無論官做到**,每到一地,都興修水利,培養人才,保土安民,政績斐然,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難怪在他離任時,每每會發生百姓阻攔傳旨使臣,只想讓他繼續留任——做官到這份上,還有什麼可說的!也難怪在他死後,朝野上下一致哀痛。老百姓更是自發地聚集舉哀,併為他畫像、建祠以紀念他——做人到這份上,我們除了景仰又還能說什麼!

一個人成敗如何,受愛戴的程度如何,看他死後別人是怎樣對他便知,那是最真實的表現。范仲淹的行動和思想,贏得身前身後幾代人的敬仰。 官場上,被貶官是常有的事;人生中,挫折和低潮也是自然難免的,人生境界的高下與心胸寬大與否有關。

一個人的人生能走多遠,他的思想能影響多少人、能讓人弔唁多久,不完全靠聰明能幹。

官場上的起落浮沉,在中華大地上演了幾千年,並將繼續演下去。旁觀者將之當作一場熱鬧來看,只有身處其間的人才能識辯其中況味。面對貶謫的失意,人生的低潮,有人憂憤難平,抑鬱以致傷身,一蹶難振;有人坦然面對,豁達自若,隨遇而安以致做了不少好事;有人初衷不改,繼續奮發,時機一到又如野草遇春風一般茁壯生長。

2樓:匿名使用者

柳宗元:遭貶謫遠調,內心的憂愁悽苦無法排遣,於是作《永州八記》, 借山水美景抒發情感.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黎民百姓之樂為己樂,遠大的政治抱負與廣闊的胸襟!

歐陽修的話,鄙人就不大熟悉了!sorry!

3樓:

樓上的不全,我來補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擁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他,卻十分壓抑苦悶,於是,奇麗的永州山水成了他的精神慰籍。他託物言志,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 含緒的表現了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思想感情。

范仲淹:亦是被貶的鄧州州官。但他的思想不同於柳宗元,在被貶之後仍然一心向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座佑名,在激勵自己為國奉獻的同時,勉勵友人一起為國獻身。

歐陽修:亦是被貶至徐州,但卻不為這些身外之物而憂愁,《醉翁亭記》展現了他的志向,表現了他把自己寄情山水和與民同樂的思想。

范仲淹的 「憂 」和歐陽修的 「樂」 在本質上有什麼聯絡?談一談你的看法?

4樓:冰靈紋

范仲淹的「憂」是為天下人、百姓的憂愁而憂 ;歐陽修的「樂」是為天下人的、百姓的快樂而快樂,他們都是為天下百姓著想

5樓:化依

歐陽修的樂是與民同樂,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是先憂後樂,立意更加深遠。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何理解?

6樓:未老竟白頭

慶曆新政失敗copy後,范仲淹貶居鄧州,此時他bai身體很du不好。昔日好友滕子zhi京從湖南來信,要dao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一口答應,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

《岳陽樓記》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

本句意為「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這句體現了本文主旨。同時抒發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作者巧妙地用兩個設問句來逐層深入地闡明論點。第一個設問句先從反面說,後從正面說,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得出「是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句,將文章推向高潮,從而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

與之類似的句子還有: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位卑未敢忘憂國。

小石潭記中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寫「悄愴幽邃」怎樣理解作者這種「憂與樂」的矛盾心情?

7樓:阿沾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所以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然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

可是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就又會流露出來。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

原文節選: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譯文: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裡十分高興。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全文193字,用移步換景、特寫、變焦等手法,有形、有聲、有色地刻畫出小石潭的動態美,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

構思新巧,結構嚴謹。作者以遊蹤為序,採用移步換形、依序寫景的手法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水聲),後寫「形」(潭中景物),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石、樹、魚),後寫「遠望」(水源),最後概寫環境,引發感觸。

這種構思既新穎,又自然,真是匠心獨具。文章按遊覽順序,先寫發現小石潭,然後描寫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再寫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氣氛,最後記錄了同遊者,使全篇遊記結構完整。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

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鬱心情。

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他「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8樓:esc╭ァ翦

樂是憂的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悽苦是他心情的主調。娛情山水是為了排遣這種心情,所以就樂了,但是這種樂趣是短暫的,一經淒涼的環境觸發,悲苦的心情又流露出來。

9樓:輕語的小耳朵

《小石潭記》觀魚時寫魚「似與遊者相樂」,也折**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悅的感情。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風景「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也是作者抑鬱憂傷心情的反映。文章寫「樂

」。聽到「如鳴佩環」的流水聲就「心樂之」,看到「往來翕忽」的游魚便以為「似與遊者相樂」。但好景不長,很快便感到這些「青樹翠蔓」、「悽神寒骨」了,心裡覺得「其境過清」,就匆匆離開了。

這一樂一憂,耐人尋味。這是由於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悽苦是他感情的基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

范仲淹和文天祥誰曾經中過狀元,范仲淹 歐陽修 文天祥三人中誰考取了狀元?

文天祥曾經中過狀元。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上奏說 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鑑,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寶佑...

歐陽修蝶戀花名句,歐陽修《蝶戀花》的原文。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蝶戀花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作者 歐陽修 1007 1072 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 今江西吉安 人。宋仁宗天聖八年 1030 進士,...

蝶戀花歐陽修的意思宋代歐陽修《蝶戀花》的意思是什麼?

蝶戀花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賞析 這是深閨佳人的傷春詞。作者以含蘊的筆法描寫了幽居深院的 傷春及懷人的複雜思緒和怨情。不寫佳人先寫佳人居處。三迭 深 字,則佳人禁錮高門,內外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