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生平簡介短點的別太長,歐陽修生平簡介

2021-03-27 15:52:18 字數 6328 閱讀 9950

1樓:愛連君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史學方面,歐陽修史學成就較高,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新五代史》。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他曾參與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編《集古錄》,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2樓:深藍丿的海

歐陽修出生於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市涪城區內),祖籍:江西永豐,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諡

號文忠,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

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

又喜獎掖後進,蘇軾、蘇轍二兄弟、蘇洵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

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在滁州時,自號醉翁。

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

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豔曲,謬為公詞。

生平成就

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宋詞《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

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

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一詞》,僅一卷,據前本而有所刪節。

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代表作有《醉翁亭記》。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闢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鑑戒。

3樓:小喜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生平簡介

4樓:玉其英侍綾

宋廬陵人,字永叔,晚號六一居士。舉進士甲科。慶曆初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

時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相繼罷去,修上書極諫。出知滁州,徙揚州潁州,還為翰林學士。嘉祐間,拜參知政事,與韓琦同心輔政。

熙寧初,與王安石不合,以太子少師致仕。卒年六十六。修博通經史,其古文力變當時舊格,與唐韓愈並稱。

詩亦佳,詞則視為小技,未嘗別闢門庭。然婉約風流,接踵溫李,不失詞之本色。為南派之大宗。

有新唐書五代史詩文詞筆記若干種。

5樓:匿名使用者

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祐元年(2023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

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2023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知諫院。

慶曆三年(2023年),任右正言、知制誥。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書分辯,因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後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祐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至和元年(2023年)八月, 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2023年)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

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

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2023年),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

  神宗熙寧二年(2023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

此年改號「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今屬安徽省)。

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2023年9月22日),歐陽修卒於家,諡文忠。

歐陽修的生平簡介是什麼?

6樓:小周子

歐陽修(2023年-2023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

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史**、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

敘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卻富有內在的邏輯力量。

章法結構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瀧岡阡表》等,都是歷代傳誦的佳作。

歐陽修歐陽修生平簡介50字左右 30

7樓:匿名使用者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以「廬陵歐陽修」自居,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歐陽修的生平事蹟

8樓:空閒的迷茫者

歐陽修四歲喪父,隨叔父在現湖北隨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母親鄭氏用蘆葦在沙地上寫字、畫畫,還教他識字。

仁宗天聖八年(公元2023年)中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

康定元年(公元2023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知諫院。

慶曆三年(公元2023年),任右正言、知制誥。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

景祐元年(公元2023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至和元年(1054)八月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

神宗熙寧二年(公元2023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此年改號「六一居士」。

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致仕。居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公元2023年9月22日),歐陽修卒於潁州,諡文忠。

歐陽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較清醒的認識。

主張除積弊、行寬簡、務農節用,與范仲淹等共謀革新。晚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想漸趨保守,對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譏評;但比較實事求是,和司馬光等人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後代都有很大影響。

宋初,在暫時承平的社會環境裡,貴族文人集團提倡的西昆體詩賦充斥文壇,浮華纂組,並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一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

9樓:匿名使用者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

景佑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1040),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

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慶曆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後,又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佑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

嘉佑五年(1060),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實行新法。

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熙寧三年(1070),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

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諡文忠。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

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有政**、史**、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各體兼備。

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敘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卻富有內在的邏輯力量。章法結構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

《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瀧岡阡表》等,都是歷代傳誦的佳作。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其《歸田錄》、《筆說》、《試筆》等都很有名。歐陽修的賦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彷彿可聞。

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歐陽修的詩歌創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詩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了腐敗政治。但他寫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的詩。

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總的來看,風格是多樣的。歐陽修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

他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歐陽修也擅長寫詞,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尤善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抒情。還有一些豔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樸實生動。

歐陽修在經學、史學、金石學等方面都有成就。他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提出自己的創見。史學造詣更深於經學,除參加修撰《新唐書》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鑑戒。

他勤於收集,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編輯成一部考古學資料專集--《集古錄》。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

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影響。他的平易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歐陽修的著述,今存《歐陽文忠公全集》,其生平事蹟,宋人胡柯撰《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附錄於全集。

另有清人楊希閔《歐陽文忠公年譜》、華孳亨《增訂歐陽文忠年譜》

歐陽修蝶戀花名句,歐陽修《蝶戀花》的原文。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蝶戀花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作者 歐陽修 1007 1072 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 今江西吉安 人。宋仁宗天聖八年 1030 進士,...

蝶戀花歐陽修的意思宋代歐陽修《蝶戀花》的意思是什麼?

蝶戀花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賞析 這是深閨佳人的傷春詞。作者以含蘊的筆法描寫了幽居深院的 傷春及懷人的複雜思緒和怨情。不寫佳人先寫佳人居處。三迭 深 字,則佳人禁錮高門,內外隔...

後人怎樣評價歐陽修著名的歐陽修是什麼家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首先,他作為政治家,在政治上頗有名望。其次,歐陽修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事實上,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遠遠超過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韓愈 柳宗元 蘇軾被後人稱為 千古文章四大家 並和韓愈 柳宗元 蘇軾 蘇洵 蘇轍 王安石 曾鞏被合稱為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