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人才觀的異同!急需

2021-05-04 09:20:12 字數 5921 閱讀 1638

1樓:衝燕大將

給你舉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你可以發揮一下

龐統入曹營獻連環計,曹操對他非常客氣,文中從沒有提到龐統長相,可見曹操根本就沒在意。自始至終,曹操都非常尊重龐統。

赤壁之戰結束,周瑜去世。龐統見到孫權,孫權就開始注意龐統的長相,而且對他有點煩。最後很冷淡的把他打發了。魯肅勸孫權,但孫權仍然沒有用龐統

龐統見到劉備。劉備也注意龐統長相不好,也沒有重用他,只是讓他去當某縣縣令。但後來張飛發現了龐統確有奇材,劉備才改**度

通過龐統,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用人方面,曹操最高。只是因為政治立場原因,龐統沒有保曹操。

2樓:史保真

樓上說的不對,三國誇大了諸葛亮,並沒有參考多少歷史,三國志才是最準的,三國演義其實是本**。如博望坡燒曹軍根本就沒諸葛亮的事。況且劉備要想讓關羽張飛服氣,肯定武功也有兩下子,百家講談裡有。

我覺得三個人都不錯,樓主可以看百家講壇。

3樓:琳之金伊

曹操用人重實力,輕外表,他曾發過『求賢令』,提出『唯才是舉』的口號,用人上最強的應是曹操,但是他重才不重德的做法也為後世埋下了禍根。

劉備和曹操比起來,一個是內向型的,一個是外向型的。在用人上也一樣,不過劉備更注重名聲,就像劉備註重自己的名聲一樣。像劉備對待劉巴這些人時就顯出了用人者的大度,不過可惜在當時不爽劉備的人還是很多。

孫權也是善於挖掘人才的人,但是他和曹操以及劉備比起來就比較遜了,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孫權接手孫策留下的勢力時已經算得上是人才雲集了,除了自己的選拔之外,手下文官武將也在不斷提拔人才,缺乏像曹操還有劉備那樣的白手起家階段,所以用人上也更『清高』一些,像他對待龐統的態度就是一例。

4樓:蓋亞蘭騎士

曹操生性多疑,亂世之奸雄,河北許多有謀略的人都因他不冷靜給殺了

劉備以仁義廣佈於天下,廣納賢才,鳳雛,臥龍,徐庶都願意投奔他.

孫權總是以貌取人,見了鳳雛,就因為他生得醜而不要他.當時周瑜已死,他還不招賢納士,還以貌取人.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曹操最厲害了!

劉備還是靠孔明的

孫權靠的是地利

6樓:涼月滿天

我最崇拜曹操.其一:有智謀(必須的!)/其二:有膽量(還是必須的)/其三:有人格魅力(個人見解)/其四: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和能力(可惜多疑,殺了華佗)

我最不待見劉備.其一:慫,太慫!(沒前途)/其二:沒骨氣,動不動就哭鼻子!/其三:沒魄力,他要沒有諸葛亮…他就是個草包…

孫權沒什麼興趣……

7樓:濯貞皖

曹操是有雄才大略的人,劉備實際是一個奸狡之人,孫權忽左忽右之人。

《三國演義》裡劉備孫權和曹操三人誰的地位最高?

8樓:匿名使用者

單純的指政治地位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劉備!

原因是劉備和孫權在曹操死後分別稱帝!

而曹操在世時僅為丞相,死後曹丕稱帝后追認曹操為皇帝!

而在世稱帝的劉備和孫權兩人相比!

劉備自稱是漢世宗親,地位自然要高,論輩份,劉備也要高於孫權!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論述《三國演義》中,劉備、孫權和曹操的用人之道?

9樓:手機使用者

一、 曹操的用人之道

首先,曹操用人,不以地位高低論取捨。

其次,曹操在用人方面還頒佈了一條重要命令:「惟才是舉令」。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予以重用。由於這一命令的頒佈並付諸實施,天下賢士爭相歸附。

曹操知人善任,惟才是舉,不以地位高低論取捨,必定表現出愛才如命、求賢若渴的特點。曹操為了得到一個人才,不惜採用任何手段。他禮賢下士,廣招賢才,天下賢士歸附他,有如水之歸海。

第三,給後來的降將以來投之路。不僅如此,曹操還採用挖牆腳的辦法,從敵方挖人才.

曹操雖然求賢若渴,愛才如命,用人惟才,但同樣擺脫不了嫉賢妒能的狹獈思想的束縛。

曹操既要籠絡天下賢士之心,廣開賢路,而對一些「狂傲」之徒又不能容忍。

曹操雖然知人善任,但有時也有不明之舉。

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多疑,愛猜忌。

總之,曹操之所以為曹操,就在於他有得有失,不失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真人。他「用人惟才」,為許多中下層優秀知識分子提供了仕進的機會,也為許多出身低賤的壯士提供了一顯雄風的舞臺。曹操在用人方面為後世提供了值得借鑑的寶貴經驗。

在這一點上,不難看出,不管《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如何的尊劉抑曹,但在用人的具體描寫中,卻始終掩蓋不住曹操的熠熠光彩,字裡行間不時閃爍著對曹操用人之道的讚美之辭。作者把曹操用人的得失與他事業的興衰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鑄成一座赫赫豐碑,矗立在讀者眼前,讓曹操用人之道的熠熠光輝,照徹古今,長存讀者心中。

二、孫吳的用人之道

縱觀孫權的用人之道,有一個顯著的特色,那就是敢於大膽起用新人。孫權任用周瑜破曹操於赤壁之時,周瑜不過二十幾歲,人們呼為周郎;周瑜死後,孫權又任用魯肅接管軍國大事,使曹操不敢正眼覷江南;魯肅之後,呂蒙接任,也是少年英俊,才華橫溢,敗蜀漢「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於荊州,為東吳奪回了這一戰略重地;後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報殺弟之仇,孫權更是大膽起用白面書生的無名小輩陸遜,陸遜風流儒雅而韜略滿腹,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劉備於猇亭。

由於孫權採取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用人策略,使東吳在這場鬥爭中人才輩出,後繼有人,沒有出現蜀漢類似的人才危機。在這一點上,東吳顯得比蜀漢棋高一著,籌高一等,確實是一條寶貴的經驗。

三、劉備和諸葛亮的用人之道

首先,劉備善於籠絡人心,禮賢下士。

其次,劉備也採用挖牆腳的方法尋覓人才。「五虎大將」之一的趙雲,就是他從老同學公孫瓚那裡挖過來的。

劉備善於籠絡人才,也善於運用人才。

但是在用人方面劉備勢必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起用新人(而這又恰恰是魏吳都頗為重視的)。因此,在這場智慧與力量的抗爭中,一旦老將舊臣死去,蜀國就陷入了人才危機的窘境,面對魏吳新人輩出,人才濟濟的繁盛局面,就顯得力不能支了。應該說,人才睏乏是蜀國為什麼最早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劉備豈能擺脫干係?劉備在很多時候還表現出任人惟親,賞罰不明,全「小義」而忘「大義」的積弊。

《三國演義》曹操,劉備與孫權三位領導者的領導力**各是什麼?

10樓:凌風而行

《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是三個不同性格的領導人,曹操是一個霸權主義的梟雄,而劉備的是一個以仁義為主的梟雄,孫權是靠以江東父老嘉業起家的一個人

11樓:幸福一生王老五

曹操靠的是天,劉備靠的是中,孫權靠的是治他三人各有不同,都是他們的另一端弄的。

三國演義中曹操,孫權,劉備的主要事蹟

12樓:牙牙的弟弟

一、曹操的主要事蹟

1、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袁紹舉兵十萬南下,訊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瞭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

為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作出精略的部署,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

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2、襄樊會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出,劉備大將關羽就從荊州向他的東南防線襄、樊一帶發動了進攻。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於禁率兵往救樊城。

八月,關羽乘洪水氾濫之機,擒于禁,斬龐德,乘勢進軍,將樊城圍住。時樊城曹軍只有數千人,城被水淹,水面離城樓僅有數尺,曹仁率軍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領兵去救樊城。

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游,不願意讓關羽勢力發展,且他早有攻取荊州之心,於是聯結曹操,準備以大將呂蒙偷襲荊州要地江陵。

曹操接到書信後,將這一訊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堅守,自己進至摩陂(今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

經過惡戰,關羽敗走。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關羽撤往益州,路上被孫權軍擒殺,孫權將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襄樊戰役結束。

二、劉備的主要事蹟

1、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

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

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2、夷陵之戰

吳國為了奪取荊州,而用計**害了劉備義弟的關羽,反賊又殺死張飛,劉備想起桃園結義之情,不聽諸葛亮的話,並且讓諸葛亮守成都,親自御駕親征,來滅掉東吳,替關,張報仇。

孫權聽說後很慌張,派人求和並一律送還荊州,劉備屢次不答應。孫權只好收集身經百戰的老將迎戰,但是被劉備軍的猛將殺得大敗,兵敗將忙。

黃忠由於中了埋伏,中箭而死,劉備發誓更要滅了東吳!東吳兵敗,人心下降,殺害關,張的仇人都被殺害。劉備不死心,更要滅了東吳,在夷陵下寨。

此時東吳經過辯論,派出了陸遜為都督。起初眾將不服陸遜,後來看見陸遜用兵用得非常妙,佩服不己。

陸遜看見劉備下寨犯了兵家大忌,決定用火攻,當夜便去劉備軍放火,果然放火燒了七百里,劉備兵敗將忙,險些喪命,退回白帝城,這是劉備打的最後一戰了。

三、孫權的主要事蹟

1、少年統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孫權當年虛歲十九歲,被東漢朝廷冊拜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

孫策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

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

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他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

2、奪取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署任的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趁勢進討關羽,命呂蒙為前部,襲取荊州。呂蒙兵不血刃,得到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

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樑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襲位。同年秋,曹丕將領梅敷派張儉請求孫權安撫接納,南陽郡中五縣的五千多戶百姓也前來歸附。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同年,孫權自公安遷都鄂州,改鄂州為武昌,並隨即修築武昌城。

曹丕稱帝后,孫權便遣使請求成為魏的藩屬,並將降將於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同年,劉備興兵問罪,討伐孫權。孫權果斷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次年的彝陵之戰中大破蜀軍,劉備逃回白帝城 。此戰穩固了吳國統治下的荊州疆土。

《三國演義》中,關羽,周瑜,劉備,諸葛亮,曹操,張飛,孫權的人物性格,關於他們的事多寫點

關羽 忠義 傲上不傲下 忠 身在曹營心在漢.傲 大意失荊州 周瑜 忠心.多智卻心胸狹隘 忠 因孫策一句 我若為王 必拜你為相 出山 當時可謂一窮二白 智 火燒赤壁 心胸狹隘 三氣周瑜 劉備 仁義 禮賢下士 仁 攜民渡江 知賢 三顧茅廬 諸葛亮 多智 謹慎 忠心 智 火燒新野 舌戰群儒等 謹慎 從各次...

孫權在《三國演義》中有什麼特點,《三國演義》中孫權的性格特點有哪些

孫權的特點 1 英武果斷,膽略過人 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 2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毅然決定自京口 今鎮江 徙治秣陵 ...

三國演義曹操有幾個老婆,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

曹操一共有15個老婆。分別是 丁夫人,曹操原配夫人,無子女。卞夫人,曹操繼配夫人,武宣卞皇后。生曹丕 曹彰 曹植 曹熊四子。劉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昂 曹鑠二子。環夫人,曹操之妾,生曹衝 曹據 曹宇三子。杜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林 曹袞二子。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玹 曹峻二子。尹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