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縣名字的由來及歷史,空竹的名字由來簡介

2021-04-14 11:21:31 字數 3306 閱讀 7567

1樓:匿名使用者

閻元明:(生卒年待考),安邑人(今山西夏縣),著名南北朝時期北魏隨郡太守。 閻立德:

(公元?~656年待考),名讓,字立德;雍州萬年人(今陝西西安),著名唐朝建築學家、畫家。歷官至將作大匠、工部尚書。

曾主持修建高祖獻陵、太宗昭陵。又於驪山建溫泉宮,於銅川建玉華宮,二宮在中國建築工藝史上有極高的價值。繪畫作品有《文成公主降蕃圖》等。

閻立本:(公元?~673年待考),閻立德之弟;雍州萬年人(今陝西西安)。

著名唐朝畫家。閻立本繼承家學,顯慶中任將作大臣;曾任主爵郎中、工部尚書、右相和中書令,時有「右相馳譽丹青「之譽。工書法,擅畫人物、車馬、臺閣。

其父閻毗,其兄立德,既有畫名,又以擅長工藝、建築工程著稱。閻立本繪畫師承隋代的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展子虔與其父,並上溯張僧繇而「變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區的風格。閻立本善畫臺閣、車馬、肖像,尤長於重大題材的歷史人物畫和風格畫。

據史料記載,其畫跡見之於《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宣和畫譜》中的有六七十件,其代表作有《凌煙閣功臣圖》、《秦府十八學士圖》、《歷代帝王圖》、《蕭翼賺蘭亭圖》、《異國來朝圖》、《職貢圖》和《步輦圖》等。其中留傳至今較為可靠的有《步輦圖》、《職貢圖》、《歷代帝王圖》和《蕭翼賺蘭亭圖》。 閻次平:

(生卒年待考),河東人(今山西永濟)。著名宋朝畫家。有《山村歸騎圖》冊頁,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秋山煙靄圖》冊頁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閻承翰:(生卒年待考),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著名宋朝大臣。曾鑿渠引唐河水百餘里,既通航運輸,又灌溉農田,利國利民。

閻爾梅:(生卒年待考),江蘇沛縣人。著名明朝末年大臣。

明亡後積極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工詩詞,其詩多感懷時事,格調蒼涼,有《白耷山人集》。

空竹的名字由來簡介

2樓:我的科學問題

空竹,以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鐘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以北京、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

空竹分為單輪(木軸一端為圓盤)和雙輪(木軸兩端各有一圓盤)。雙輪空竹比單輪空竹容易操作。圓盤四周的哨口以一個大哨口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為高音孔,以各圓盤哨口的數量而分為雙響、四響、六響,直至三十六響。

拽拉抖動時,各哨同時發音,高亢雄渾,聲入雲表。

空竹的操作技巧有扔高、呲竿、換手、一線

二、一線三等多種形式。有關空竹的最早記載見於明代,據明末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稱:「空鐘者,刳木中空,旁口,湯以瀝青,卓地如仰鍾,而柄其上之平。

別一繩繞其柄,別一竹尺有孔,度其繩而抵格空鐘,繩勒右卻,竹勒左卻。一勒,空鐘轟而疾轉,大者聲鍾,小者蜣飛聲,一鐘聲歇時乃已。制徑寸至**寸。

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在這裡所說的與現代的孩子們玩的音響玩具「地軸」相符,以竹木製成,用繩繞其柄,繩穿入竹尺,用力勒繩地軸即落地飛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直立旋轉移時。因空腔周圍有口,故發聲。

秦孝儀所編《海外遺珍·漆器》中,收有一件「剔紅嬰戲紋圓盒」,盒蓋上刻有嬰戲圖。圖中,一童子正在抖空竹,旁邊另有一童子捂著耳朵**。空竹為圓盤狀,中有木軸,以竹棍系線繩纏繞木軸拽拉抖動。

此處抖空竹之方法與現在的方法完全相同。據編者註釋,這件剔紅漆盒為明代永樂年製作。此說如果屬實,那麼早在明初,空竹造型特點與玩法均已經相當成熟。

明定陵出土的兩件刺繡百子衣,一件被命名為「紅暗花羅繡萬壽字過肩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另一件被命名為「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都是孝靖皇后的陪葬。在百子衣的背面,有一幅 「放空鐘圖」,兩童子挽臂並肩,相互配合,正在合力施放一個大型的空鐘。從圖中可見其特點,與空竹不同。

這裡的放空鐘應該是放「地軸」。

當代空竹的構造與抖空竹的技法均有長足的發展,北京地區除了大量地生產製作空竹之外,還出現了專門研究空竹、開發空竹的組織,比如說「北京玩具協會空竹專業委員會」。有近百人蔘與其中,會員們都是抖空竹的能手。更為重要的是,會員中有不少人自己動手製作空竹,形制多樣,變化豐富。

最大的空竹直徑近一公尺,重好幾十斤。此外,又把茶杯蓋、茶壺蓋、鋼精鍋蓋以至於圓桌面、自行車軲轆等等器物都納入了空竹系列,抖動起來。會員們自己製作的空竹,有「三起樓子」者,即輪盤共三層,逐層收煞,一層比一層小。

有「雙軸單盤」者,即一個輪盤的兩面都有軸,可以兩個人同時抖一個空竹。抖空竹的方法也大膽進取,出現了富於變化、神奇莫測的新花樣,有「金雞上架」、「翻山越嶺」、「織女紡線」、「夜觀銀河」、「二郎擔山」、「抬頭望月」、「鯉魚擺尾」、「童子拜月」、「鷂子翻身」、「彩雲追月」、「海底撈月」、「青雲直上」等等動作,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為驚險駭人的是「螞蟻上樹」,長繩一端繫於樹梢,另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動一隻空竹,忽然將飛轉的空竹拋向長繩,持繩者用力拉動長繩,將空竹抖向高空,可飛上五六十公尺的空中。

待空竹落下時,抖空竹者穩穩接住。初見此技,未有不驚呼者。

最近,玩具協會空竹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先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空竹的結構特點以及北京地區抖空竹的種種動作要領,編寫成一部小冊子,名《空竹**》,在玩具協會內部發行,成為玩具史上空竹專題的第一部專著。

3樓:雲上凡星

相傳,三國時期曹植就曾作過一首《空竹賦》,如果這算是有關空竹最早的記錄,那麼它的歷史至少也有2023年了。在《水滸傳》110回中,宋江在受命征討方臘的路上看到有人玩「胡敲」,有感於宿太尉保舉之恩而做詩云:「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霄。

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攜漫徒勞。」當然,**是後人所寫,但也表明,寫書人的時代,抖空竹已經很常見了。

據明末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裡邊描寫:「空鐘者,刳木中空,旁口,湯以瀝青,卓地如仰鍾,而柄其上之平。

別一繩繞其柄,別一竹尺有孔,度其繩而抵格空鐘,繩勒右卻,竹勒左卻。一勒,空鐘轟而疾轉,大者聲鍾,小者蜣飛聲,一鐘聲歇時乃已。制徑寸至**寸。

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這裡是說,把空鐘「刳木中空(實則截竹成小段),旁口(竹段開小孔)」,口內裝半圓竹成「哨」,竹段上下的截面以薄木板封嚴,成為風匣;板之圓心穿竹棍,上長下短,用粗線繩繞在長柄上,「別一竹尺有孔」,將繩兒穿過竹尺的孔,用力勒緊,然後急放,空鐘就在地面上不停旋轉併發出哨聲(氣流入孔因壓強大又排出)。空鐘就是空竹早期的稱呼,與現在不同,玩它的時候動作不是抖,它的轉動也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

另據秦孝儀所編《海外遺珍?漆器》中,收有一件「剔紅嬰戲紋圓盒」,盒蓋上刻有嬰戲圖。圖中,一個孩子正在抖空竹,旁邊還有個孩子捂著耳朵**。

空竹為圓盤狀,中有木軸,以竹棍系線繩纏繞木軸拽拉抖動。這幅畫裡抖空竹的方法與現在的方法完全相同。據瞭解,這件剔紅漆盒為明代永樂年製作。

如果場景屬實的話,那麼可以說早在明初,空竹造型特點與玩法均已相當成熟。

到了清代,抖空竹已發展成為受人歡迎的雜技節目。雜技藝人們在原有花樣的基礎上,又創作出許多新的花樣和高難技巧。表演時與優美的舞姿和動聽的伴奏**融為一體,更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

ps:**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合肥的名字發源於什麼歷史,合肥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因東淝河與 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 三國故地,包拯家鄉 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 廬州 又名 廬陽 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 包公祠 李鴻章故居 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 包...

名字的由來小故事,名字的由來小故事

1996年12月在中國文聯第六屆代表大全期間的一次晚會上,演唱了 祖國歌 即東關小學校歌 這首歌是李叔同根據民間音調 老六板 填詞而成的。在我國廣為流傳的 送別 是李叔同根據一首美國歌曲 夢見故鄉和母親 填詞而成的。這些歌是20世紀初在我國形成的 學堂樂歌 的一部分,李叔同是學堂樂歌的主要編寫者之一...

孫悟空的名字由來,孫悟空的名字的由來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 西遊記 孫悟空,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西遊記 人物,是真正的主角,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吳承恩在寫 西遊記 的時候給這些人物起名字是根據什麼呢?他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像我們很熟悉的其它天庭的官職這不需要講。那麼孫悟空 豬悟能 沙悟淨這三個法名分別代表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