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2021-03-24 22:25:13 字數 5275 閱讀 6020

1樓:匿名使用者

數字化社會使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產生了重大變化,可是作為培育新世紀人才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卻效益不高。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面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認為應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改首先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分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的過程。對此,我們要立足學生終身發展以及參與未來競爭的需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育人為本的觀念,適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正確認識課程 課程不只是「文字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體;課程也是複雜的「會話」。課程的內涵已經發展為新的趨勢:從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進而強調會話的本質;從強調目標計劃到強調過程本身;從強調教材的單一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多因素的整合。

基於這種理念,課堂教學就不再僅僅只是知識與技能的單向傳授,而是師生共同與教材的「會話」,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會話」。

正確認識教學 教學不再是教學生學,而是師生的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

基於這一理念,課堂上的「師道尊嚴」就非摒棄不可了。教師心目中的學生,首先是與教師具有同等價值的人。師生關係應是平等的,教與學應是民主的,教學氛圍應是愉快、和諧的。

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的凸現、心靈的開放、個性的張揚、潛能的釋放。這樣認識教學,教師便不會「滿堂灌」、「一刀切」、「一鍋煮」了;學生也不會聽你講,學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正確認識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教學不僅是獲取知識與技能,更要學會獲取,培養學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個性的解放與發展。有了這樣的理念,教師勢必注重結論與過程的統一,認知與情感的統一,使課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戰,教學的過程成為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

二、轉變教學行為

首先,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組織者。這裡所說的組織者,好比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維持紀律、不斷施加壓力的監工。

作為主持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其次,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教師中心」、居高臨下、注重表演的傳授者變為共同建構學習的參與者,和學生一道去找真理,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那種認為學生們只是被動聽講,越安靜、越能跟著教師思維走就越好的觀念,不變不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每一個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面對有差異的學生,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第三,由控制者變為幫助者。

作為幫助者,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瞭自己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元認知能力;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髮現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第四,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發現,讓學生一步步走向學習目標。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注意教學的生成性。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和自然,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裡學習和探索。第五,由仲裁者變為促進者。

資訊化和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要求教師必須從「傳道授業解惑」的知識傳遞者、學生學習的仲裁者,轉變為促進學生知識建構和個性發展的促進者。

三、轉變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有機整合,教師運用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影象等多**資訊的系統技術製作課件上課,改變了粉筆加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運用資訊科技到課堂,節省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揮主動性,同時也傳輸了新的教育觀念;資訊科技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工具,教師真正地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影象處理和視聽技術整合在一起,實現計算機對不同**的資訊存貯、傳遞加工、變換和檢索,改變了傳統教育對文字和印刷技術的過度依賴,多通道、全方位、整體化地呈現教學資訊。

對於抽象的概念、原理,不僅可以用文字、語音協同描述,還可以用三維實景虛擬現實過程;對於不可視的變化,無法觸控的物體或有危險的場所,甚至自然界或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去展現,而且,同一教學內容還用多種資訊形式來表現,這有利於克服書本文字單一和難以協同表現的弊端,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益,也促進了個性化教學。

四、轉變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中對學習方式變革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習方式是學習質量的基本變數,高質量的學習效率必須依賴高效率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決定著學習方式的層次、單一的教學目標,對學習方式的要求也相對單一,層次也不夠高;綜合性的教學目標,對學習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高質量、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必然體現出自主性、**性與合作性。

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

2樓:匿名使用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為了教育教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3樓:匿名使用者

數字化社會使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產生了重大變化,可是作為培育新世紀人才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卻效益不高。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面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認為應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改首先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分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的過程。對此,我們要立足學生終身發展以及參與未來競爭的需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育人為本的觀念,適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正確認識課程 課程不只是「文字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體;課程也是複雜的「會話」。課程的內涵已經發展為新的趨勢:從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進而強調會話的本質;從強調目標計劃到強調過程本身;從強調教材的單一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多因素的整合。

基於這種理念,課堂教學就不再僅僅只是知識與技能的單向傳授,而是師生共同與教材的「會話」,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會話」。

正確認識教學 教學不再是教學生學,而是師生的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

基於這一理念,課堂上的「師道尊嚴」就非摒棄不可了。教師心目中的學生,首先是與教師具有同等價值的人。師生關係應是平等的,教與學應是民主的,教學氛圍應是愉快、和諧的。

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的凸現、心靈的開放、個性的張揚、潛能的釋放。這樣認識教學,教師便不會「滿堂灌」、「一刀切」、「一鍋煮」了;學生也不會聽你講,學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正確認識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教學不僅是獲取知識與技能,更要學會獲取,培養學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個性的解放與發展。有了這樣的理念,教師勢必注重結論與過程的統一,認知與情感的統一,使課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戰,教學的過程成為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

二、轉變教學行為

首先,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組織者。這裡所說的組織者,好比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維持紀律、不斷施加壓力的監工。

作為主持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其次,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教師中心」、居高臨下、注重表演的傳授者變為共同建構學習的參與者,和學生一道去找真理,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那種認為學生們只是被動聽講,越安靜、越能跟著教師思維走就越好的觀念,不變不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每一個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面對有差異的學生,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第三,由控制者變為幫助者。

作為幫助者,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瞭自己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元認知能力;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髮現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第四,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發現,讓學生一步步走向學習目標。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注意教學的生成性。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和自然,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裡學習和探索。第五,由仲裁者變為促進者。

資訊化和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要求教師必須從「傳道授業解惑」的知識傳遞者、學生學習的仲裁者,轉變為促進學生知識建構和個性發展的促進者。

三、轉變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有機整合,教師運用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影象等多**資訊的系統技術製作課件上課,改變了粉筆加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運用資訊科技到課堂,節省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揮主動性,同時也傳輸了新的教育觀念;資訊科技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工具,教師真正地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影象處理和視聽技術整合在一起,實現計算機對不同**的資訊存貯、傳遞加工、變換和檢索,改變了傳統教育對文字和印刷技術的過度依賴,多通道、全方位、整體化地呈現教學資訊。

對於抽象的概念、原理,不僅可以用文字、語音協同描述,還可以用三維實景虛擬現實過程;對於不可視的變化,無法觸控的物體或有危險的場所,甚至自然界或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去展現,而且,同一教學內容還用多種資訊形式來表現,這有利於克服書本文字單一和難以協同表現的弊端,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益,也促進了個性化教學。

四、轉變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中對學習方式變革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習方式是學習質量的基本變數,高質量的學習效率必須依賴高效率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決定著學習方式的層次、單一的教學目標,對學習方式的要求也相對單一,層次也不夠高;綜合性的教學目標,對學習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高質量、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必然體現出自主性、**性與合作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的五個方法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 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不同的質量觀會有不同的效率觀。什麼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 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 教師講解問題不...

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內容來自使用者 愛梅890607 王雪一 從抓備課入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上了幾年的課,一直在思考何謂一堂 好課 一堂好課是有效率的課,豐實的課,平實的課,真實的課,常態的課 說到底,一堂 好課 就是一堂有效率的課,能照顧到每一類學生的課,如涓涓溪水娓娓道來,讓學生學起來輕鬆,在課上有所收穫。並且能落...

如何提高薄弱班級的堂教學效益,如何激發基礎薄弱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理論聯絡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絡上去理解知識,並注重學以致用,發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如何激發基礎薄弱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激發基礎薄弱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示 1 從最基礎的字 詞 句抓起,天天抓,反覆抓。2 聽 說 讀 寫 思考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