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幼小飽讀詩書,聲望很高,為什麼沒有封侯拜相 他不是忠臣嗎

2021-03-24 09:21:36 字數 1501 閱讀 9872

1樓:且學孤雲自優遊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

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建安元年(196),徵還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為曹操所殺。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

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後漢書·本傳》稱孔融「幼有異才」。又據《融家傳》記載,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歲時,每次兄弟們一起食梨,哥哥們都拿大的,他卻總是揀小的。

家中大人問他緣故,他回答說:「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誇讚。

十歲那一年,孔融隨父親來到首都洛陽,當時河南尹李膺名聲極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後漢書·李膺傳》)。但是他「不妄接賓客」,不是當世名人和通家都不獲接見。而孔融還是個孩子,卻偏要見見李膺,他對李府守門者說:

「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請通報。」李膺請他進來後問他道:「高明(稱對方的敬詞)祖、父與僕有恩舊乎?

」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

」在座的人聽了無不驚歎,他小小年紀竟如此聰慧,是個「異童」(《世說新語·言語》注引《融別傳》)。李膺也稱讚他將來「必為偉器。」 孔融

三年後,父親亡故,孔融居家守喪。他此時好學勤讀,博涉闊覽,漸為州里所重。東漢桓靈之際,黨錮之禍迭起,宦官把持朝政,蔽塞言路,打擊異己,在朝野大肆搜捕、誅殺正直之士。

當時山陽張儉為中常侍(宦官首領)侯覽所怨,被迫四處亡命。張儉因與孔融之兄孔褒有舊,逃避到孔家,恰巧孔褒外出,只有十六歲的孔融在家。張儉見他年少,起初不信任他,孔融說:

「兄長雖然在外,難道我就不能為你做些什麼嗎?」於是把張儉藏在了家中。不料事情洩露,孔融與其兄孔褒一同**入獄,兄弟二人爭死,郡縣疑不能決,只好呈請上司處理,結果上面下詔問了孔褒之罪,孔融反倒因而聲名顯揚了。

當時平原的陶丘洪、陳留的邊讓都是一時俊秀,孔融與二人齊名,成了當時的大名士。 [2] 孔融雖然是「大聖之後」,又在時事動亂的年代成了名士,也曾自許大志,表示要濟危靖難,匡扶漢室,但他卻缺乏政治識見與匡濟大才。在任北海相期間,他的主要政績是在建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吊死問生等方面。

至於說到用兵打仗,這位大名士可就出盡洋相了。他在北海曾多次被黃巾起義軍和袁紹的人馬所圍困,以至於「不能保障四境,棄郡而去」(《三國志·崔琰傳》注引《九州春秋》)。一次他在都昌被黃巾軍管亥部所困,多虧劉備派兵救援才解圍而去。

又一次在建安元年,袁紹之子袁譚率兵把孔融圍在青州,一連數月,城內守兵只剩下百十來人,形勢危在旦夕,而孔融卻「憑几安坐,讀書、議論自若」(同前)。結果只落得「城壞眾亡」,自己僅以身免,妻子、兒女全都做了俘虜。一方面由於自視過高,議論不切實際,另一方面又因為所任非才,這樣,在豪強紛爭、群雄割據的東漢末年,孔融雖然「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同前),但終究是無所建樹,充其量只能做個名士而已。

幼小銜接主要銜接哪些方面,幼小銜接主要銜接哪些東西?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你好 幼小銜接有哪些困惑相關資訊如下 1 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 內容 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卻無動於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

幼小銜接的利與弊是什麼 上幼小銜接的好處

幼小銜接的利與弊如下 利 1 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縮短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性,成為一名合格小學生。2 讓孩子打好聽 說 讀 算的紮實基礎,成為班級裡的學習小能手。3 讓孩子生成極大的學習興趣,擁有創新思維,成為班級裡的動腦明星。4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握筆 讀書姿勢,成為班級裡的學習課代表。5 讓孩子養成...

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是哪個朝代的人

孔融是東漢末年人。孔融 153年 208年9月26日 字文舉。魯國 治今山東曲阜 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 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元城 今河北大名縣 縣令 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 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 虎賁中郎將 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