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學思想的主要內涵是什麼,孔子仁學思想的主要內涵

2021-03-20 05:38:34 字數 5248 閱讀 7889

1樓:匿名使用者

「仁」 之內涵許慎《說文解字》中的「仁」,謂:「親也,從人二」,進而說「親者,密至也」 。孔子學說具有強烈經驗性質,歷來取近譬遠,據實說虛,其立足點雖是個人的修身功夫, 目標是養成「君子」 的社會。

「仁」 的倫理信條,出發點在個人,每個人必須實行於他周圍的家人,進而才是家人的親戚、親戚的親戚。這便是由近及遠的道德推衍,或稱教化。而「仁」 的內涵便是基於家庭和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這套規範的價值基礎,也就是「孝悌」,至於向家族外的,也就是向社會的道德延伸,便是忠信、忠恕和禮樂。

《論語·學而》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孝的行為準則適用於兒女善待事父母;悌,是符合倫理原則的行為,本指弟弟對兄長的善待與服從,其實也就是年幼對年長的敬重與接受教育。

「仁」 並不是抽象的理念,也必須化為起居行止的「溫、良、恭、儉、讓」 的態度並體現於日常生活,最終實現於和睦的家庭生活中,無數家庭的和睦才能保證社會的井然秩序。

《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從積極一面來講的。

凡是一個人想達到的想爭取的,就應該也同時想到,別人也會同我一樣,也好同好或者相似的意願。

同樣在《論語·雍也》篇中,子貢問夫子: 「如有博施於人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 孔子答道:「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意思是說,凡能夠廣泛地推導其仁心救濟絕大多數人眾的,**僅僅是「仁」 行呢?

「仁」更多地只能化為起居飲食和待人接物的日常倫範,看他是否可以在平時履行道德禮節。這個「禮節」 就是倫理制度—— 孔子的時代,也便是「周禮」。

「禮」本來用來是制「欲」 的,人的慾望氾濫,便有一切不合乎「禮」的行為,孔子因此要求以「達仁」 或「成仁」 為修養目標的,必須「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自己可以做到「終日不違仁」。

孔子認為, 「禮」就是為人的本分和守則。「仁」 之為善,其實往上可以無窮進展,以至於聖人都有難得充分踐履的;往下它又有切實可行的,只要所言所行不逾出「禮」 的界限就可以了。

2樓:大道教育

仁,是人性核心,是良好政治的基礎,是優秀管理者應該具備的道德。人可以從孝弟開始認識社會,愛護他人,從而具備仁心。

3樓:匿名使用者

一.知與仁 從廣義而言,孔子所說的"知",包括知性主體即通常所說的認知心,以及由此而獲得的客觀知識,特別 是文化歷史知識,如典章文物,禮儀制度以至"草木鳥獸之名"之類,並且具有明顯的人文主義特徵.在孔子看 來,客觀的經驗知識及歷史知識,對於應事接物以至提高人心靈境界,是必要的,甚至是基本的.

人的知識是靠"學"與"思"獲得的,而"學"與"思"一般地說,可以歸之於知性活動.就"學"而言,它是經驗 的,客觀的;就"思"而言,可能是經驗的,也可能是先驗的,可能是客觀和,但不管從哪個意義上說,都可以歸於 知性範疇. 事實上,孔子雖然很重視"知",但是,並不以獲得科學知識或"客觀真理"為目的,他不是為知而知,而是 為用而知,為行而知.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孔子所說的"上達"固然是"知",但不是獲得最高的知 識,不是橫向的物件認識,而是自我超越的存在認知,也就是對人之所以為人的自我認識,就孔子而言,則 是"知天命""達天德".

孔子說過:"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說明他是把"知命"看成實現君子人格的重要條件.

人若能知德,便 能知命."知德"和"修德"是相互聯絡的,仁德之所以成為境界,不僅靠知,而且靠行.正因為如此,孔子很重視"修 德",並以"德之不修"為憂.

境界的提高,需要修養和實踐,不只是知的問題,而要在最近生活的地方去思考,這 就是近思."下學而上達"也是一種最高的知,就其實質而言,就是"知仁".它雖然需要生活經驗知識,但又超越 了經驗知識,它是一種真正的超越,也是一種自我實現.

只有實現了這層超越,才能達到最高境界,仁的境界. 二.勇與仁 從心靈哲學的角度說,勇是一種高度凝鍊,高度昇華了的意志力,這種意志力是理性化的,也是持久的.

孔子所說的"志於學",'志於道"就是這樣的意志力.這是生命意志,道德意志.這種意志是人人具有的,比如"三 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就是如此.

意志是人的尊嚴的表現之一.如果經過培養,使之成為持久的, 穩定的,有內容,有目的的精神力量,便成為心靈境界的組成部分. 知仁勇三者,代表心靈存在及其活動的不同方面,即智性,情感和意志.知是為了上達,即知天 命,達天德,而最高的德就是仁,所謂知,歸根到底是為了仁.至於勇,歸根到底也是為了實現仁.

參考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內容包括成為「聖人」和「仁人」的道德

5樓:匿名使用者

1.愛親人

2.愛他人

3.愛民眾

4.愛萬物

6樓:大頭菜

你是回答了還是寫作文了?

7樓:cclun巨蟹

1、「仁」首先是一種足以使人誠服的人格魅力。孔子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曾子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這種「仁為己任」,對自己所選定的人生目標堅定不移,傾其畢生而追求之的精神;這種面對生與死的抉擇,無求「生以害仁」只求「殺身成仁」的豪 邁氣概,不是著實讓人心醉神迷嗎?因此,「仁」便是一種足以讓人為之誠服的崇高,是一種人格美的展示,是一種愛的藝術的實踐。

孔子仁學思想的主要內涵

8樓:天天看你苦笑

1、孔子為他推崇的「仁」下的定義就是「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就是「仁」。「克」就是剋制、約束。「克己」就是剋制、約束自己的心念、言行,用大家常講的話就是淨化心靈、發揚正能量。

2、仁,其實就是佛家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後的境界。孔子接著闡述這個「仁」的境界:「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一旦大徹大悟後,就會明白,這個世界根本就無我無他,萬物本是一體的,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是自己。

3、孔子關於仁的論述是克己復禮為仁。意思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實際上,就是提倡人們要以剋制和禮讓的態度來調和社會矛盾。

4、「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一方面,任何人都有可能達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做到仁是不容易的——「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他認為自己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違仁」。

5、「仁者愛人」。這種愛,有不同的層次。首先,這種愛是從「親親」(愛親人)開始的,所以孝悌是「仁之本」;其次,是廣泛地愛他人,即「泛愛眾,而親仁」。

對他人的愛,主要表現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總之,孔子的「仁愛」是一種有差等的、推近及遠的愛。

6、「仁」是德性的統稱。孔子說,「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於天下,為仁矣。」此外,作為人的最高道德原則的「仁」,可以統攝作為社會篇道德規範的、與義、禮、智、信並列的「仁」。

9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9·隨州)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在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這體現出人本思想。

簡述孔子仁學思想的主要內涵

10樓:燕雪飛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內容包括成為「聖人」和「仁人」的道德

理想,認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價值,「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他重視道德修養,強調自身的努力,即「為仁由己」,「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要求人們「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他提出了一系列修養方法,如反

求諸己;一日三省等。孔子的仁還包含著愛惜勞動者的思想,如仲弓問仁,孔子曰:「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子張問仁,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此「五者」即「恭、寬、信、敏、惠」。孔子的「寬」、「惠」表現在統治方法上就是

要行「德政」。所謂德政包括兩個相互聯絡的方面,即在經濟上實行惠民政策,政治上

寬刑罰而重教化。經濟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論語》記載孔子「所重:民、食

、喪、祭」,主張「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寬民就是要反對「不教而殺」的苛政,

孔子主張對人民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理」,反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認為只有

這樣才能培養人民的道德觀念,促使人民自覺遵守社會規範。為了行德政,孔子還提出

了「舉賢才」的政治主張。《論語》記載仲弓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他認為還必須考慮到民意,「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

11樓:孤獨六劍

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孔子仁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2樓:一米八的脖子

1、實事求是

孔子「仁」學思想的實事求是精神,孔子對他的**子路說:「由!海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認真態度,即反對不懂裝懂的態度,是孔子教導他 的學生並用以律己階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原則。

因此,他對自己不確切知道的 事物,常常是不隨意發表意見,常常是存而不論;只有對他確實瞭解的事情才發表意見,而且常常是主觀上力圖「言必有中」。

2、知行一致

孔子是一個講究實際的現實主義者,一個體現知行一致精神的人。他既不同於主張消極無為思想的老子,也不同於抱著消極厭世思想的長沮、桀溺之流 ,而是主張改變當 時「天下無道」為「天下有道」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對人類抱積極態度的人。

怎樣才能養成和堅持這種積極有力的態度和高尚的風格呢?根據孔子散見各處的言論,可以歸結為三個問題:一是為學,二是為人, 三是為政 (工作)。

因為一個人對人類社會能否做出貢獻,貢獻之大小,都 取決於對這三個問題處理的結果如何。

3、仁者愛人

孔子一生都在踐行著他自己的思想核心「仁」與「禮」,所謂「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

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是基於「親親」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話說:「仁音,人也,親親為大。」《論語?

學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愛人」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是愛人的基礎。

但是「為仁」不是僅止在「親親」上,而必須「推已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作為「為仁」的準則。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孔子的思想主張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 禮 與 仁 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 為政以德 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 德治 或 禮治 這種方略把德 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那些,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一 孔子教育思想之一 德育 素質教育的重點.孔子一生為培養治國人才而進行賢能教育.在 德 才 兩方面,把 德 放在第一位,以 仁 為出發點,提倡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 並把 仁義禮智信 作為五常.他認為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二 孔子教育思想之二 勤奮好學 講究方...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孔子的思想其核心是 禮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96335與 仁 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 為政以德 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