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前赤壁賦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因何而起

2021-03-19 11:21:45 字數 3674 閱讀 8209

1樓:時呵呵

蘇軾被貶黃州,太多了,推薦你看百家講壇 蘇軾第四集瀟灑東坡,康震講的很好,很清晰

蘇軾在赤壁賦中的情感變化以及情感變化的原因體現了蘇軾什麼樣的情懷

2樓:紫月繁星之天翼

蘇軾與眾友人觀月色下江景,這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一曲洞簫,悽切婉轉,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

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是作者繼而思辨道: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又何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

這表現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最終表現了作者忘懷得失,胸襟坦蕩.心情是一波三折,哲理是步步深入.求採納

蘇軾在遊赤壁時的心情為樂而樂?悲又從何來?文中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感情變化?

3樓:古月拓

蘇軾《前赤壁賦》的情感變化為「樂-悲-喜」

首先 為夜遊赤壁之樂;後轉為由聞蕭聲而引起的懷古傷今、人生易逝的悲嘆;最後又化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對人生的悟,悲又化喜

《前赤壁賦》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4樓:ob小青年

赤壁賦》寫景則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遊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後即寫景。詩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時節,柔柔的秋風徐徐吹來,擺弄著詩人的衣角頭髮,吹走惱人的暑熱,大江江面,水波不興,風平浪靜。

詩人信筆寫來,心情閒適瀟灑。在寫了詩人和客人飲酒詠詩之後,詩人再寫日出後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霧浮起在寬闊的江面上,在皎潔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瑩透明。

詩人所寫秋夜月下江景,反襯其澄澈無滓、灑脫無求的內心世界,《赤壁賦》所寫的赤壁景寫得空明柔美,反襯出了詩人怡情山水,閒適灑脫的心境。

蘇軾前赤壁賦中蘇軾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5樓:萬里長城

第一段,寫夜遊赤壁的情景。浩瀚的江水與灑脫的胸懷,在作者的筆下騰躍而出,泛舟而遊之樂,溢於言表。這是此文正面描寫「泛舟」遊賞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一曲洞簫,悽切婉轉,其悲咽低迴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第三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此段由賦赤壁的自然景物,轉而賦赤壁的歷史古蹟。客的回答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

第四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予以進一步的說明。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

第五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後,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遊賞之樂,而至於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6樓:匿名使用者

《前赤壁賦》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從泛舟而遊寫到枕舟而臥,利用主客對話的形式提出矛盾、解決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隱憂,同時也表現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  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觸產生:一是赤壁一帶的江山觸發他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當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何況吾輩漁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三是要擺脫現實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

賦寫「客人」的生悲之因,實為下寫蘇子的開導之詞蓄勢。文中蘇子的話針對「客人」的感觸而發。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

認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且天地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

最後他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託。顯然,賦中客人和蘇子的話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識。

他所談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積極的一面,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隨遇而安、惟與自然相適的消極因素。因而「客人」的話卻很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痛苦,所以當他把手書的《前赤壁賦》寄給好友欽之時,特地寫信叮囑道:「多難畏事,欽之愛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   賦分三層意思,一寫夜遊之樂,二寫樂極悲來,三寫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層層深入。文筆跌宕變化,熔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

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寫志,妙在不離眼前景,而議論、見識又不囿於眼前景。情因景發,景以情顯,兩兩相觸,縹緲多姿,創造出美妙的神話般的境界。

又借景說理、寓理於情,使得賦充滿詩情畫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筆調作賦,中間有駢詞、儷句,也用了韻,更多的是散句成分。這種賦稱為文賦。

《前赤壁賦》除採用賦體傳統的主客問答形式外,句式長短不拘,用韻錯落有致,語言曉暢明朗,其間有歌詞,有對話,抒情、說理自由灑脫,表現力很強。這些都是對賦體寫作的一種發展。

前赤壁賦作者的情緒是如何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

7樓:映雪狂士

赤壁之山水,樂其美也。先生於金秋之夜遊於赤壁,所見清風明月,甚合其懷。故有月出、窈窕之歌。

感其水平,露橫之美,茫然不似人間。而心現飄飄浩浩之念,如羽化而出世。此以赤壁之景引出「樂」也。

於是樂其中,展清歌。歌亦玄妙而有戀眷君子之意,獨聞「予懷」之嘆,「美人」之思也。故吹洞簫者得其意而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以悲音而感乎先生,並起下「愀然」之意。此以境遇引出嘆也。

於是以《短歌行》起意,以喻君子之不平也;以赤壁之景延之,以喻先生之遭境也;以魏武南下啟文,以開傷心之端也;以客嘆此生之渺小,以出朝暮之哀也;以水月之無窮,終以無可奈何也。此亦先生境遇而感,遂不知其所出。此以曹公之際遇而敘己悲也。

於是自解,乃以客所知水流逝、月盈虛,而點其所未知之水無窮、月不盡。以盈虛訊息之無窮,感於眼前之風月可樂,於我皆無盡也。一問一答,境界天地。

悲亦自悲,而答客之開闊景象,昭昭然如明月之光,播於九州而無盡藏也。悟風月之不死,此以天地之無盡以昭明胸襟也。

8樓:

在前赤壁賦中作者的情緒由樂到悲

蘇軾赤壁賦到後赤壁賦的人生追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9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散文,分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其中《前赤壁賦》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賦》通篇以景貫穿全文,「風」和「月」是為主,「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於文中反覆再現風、月形象。

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悲傷轉而獲得超越、昇華的複雜過程。而《後赤壁賦》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與前篇雖無二致,但是筆墨全不相同,以敘事寫景為主,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具有詩情畫意。

前赤壁賦作者感情

10樓:藤井惠美

皮日休的煮茶詩,是她的欠諾,但是即將雲淡風輕的情誼是這赤壁寥寥百人的忠肝義膽,所以,何為草船借箭,周瑜怒打黃蓋,是否出手太重,惹不起一番淚湧。

11樓:桃花淸的小狐狸

對待事物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前赤壁賦》從哪些方面描寫簫聲,《前赤壁賦》中作者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簫聲

在這裡bai,蘇軾是從實寫 其聲du嗚嗚然,如 zhi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 dao嫋嫋,不絕如版縷。和虛寫 舞幽壑之潛權蛟,泣孤舟之嫠婦。兩個方面來描寫簫聲的。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前赤壁賦 中作者從哪些方面來描寫...

赤壁賦寫赤壁地理位置重要,蘇軾 赤壁賦 中寫的赤壁,是三國的古戰場所在地嗎

並不是的,湖北有文武赤壁之說,文赤壁位於黃州,是因蘇東坡在此吟頌了千古絕唱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而著名 武赤壁位於赤壁市 原蒲圻市 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大戰的遺址。文赤壁地處古城黃州西北漢川門外,玉屏山 龍王山 聚寶山緊護其東北,長江環繞其西南。由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於此寫了傳頌千古的前後 赤壁賦 而...

前赤壁賦裡的名句,赤壁賦 經常默寫的名句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赤壁賦 經常默寫的名句 1 2011 年四川 卷 舉酒屬客,蘇軾 赤壁賦 2 2012 年全國大綱卷 月出於東山之上,白露橫 江,凌萬頃之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