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赤壁賦說明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存的道理的句子

2021-04-27 18:36:18 字數 3986 閱讀 7976

1樓:逮依波權友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bai?逝者如斯,du而未嘗往也

zhi;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dao也。蓋將自其變者回而觀之答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翻譯:客人你也知道那水和月嗎?

時間逝去就如同那(水)一樣,卻沒有能倒回來的。月亮時園時缺,但終究沒有變化。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羨慕它們什麼呢?

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共同享用

蘇軾赤壁賦說明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存的道理的句子

2樓:金星緯衣承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翻譯:客人你也知道那水和月嗎?時間逝去就如同那(水)一樣,卻沒有能倒回來的。

月亮時園時缺,但終究沒有變化。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羨慕它們什麼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共同享用

在赤壁賦中,蘇軾從事物運動和變化的角度看待天地萬物存在的名句是

3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賦全文翻譯: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讚美)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

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凌於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

乘著輕風(在江面上)無所不至,並不知到**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於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餘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

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

蘇氏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同伴回答: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裡)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

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轉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打漁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象滄海中的一粒慄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幕長江的沒有窮盡。

(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蘇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

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儘可以一起享用。」

於是同伴喜笑顏開,更換杯盞重新飲酒。菜餚果品都被吃個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裡互相枕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露出魚肚白。

赤壁賦中有關人與自然不變的句子是?

4樓:匿名使用者

陪一個學生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說:沒關係,注射一針就好了。醫生拿藥棉在學生手臂擦了擦,突然,把藥棉湊近眼鏡看了看,又到手臂上擦擦,如此反覆三四次。

學生以為病重,擔心地問:醫生,問題嚴重嗎?醫生認真地說:

同學,你該洗澡了。……

5樓:匿名使用者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6樓:匿名使用者

有錢,連結個婚都這麼任性!

7樓:紅塵劫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在《赤壁賦》中從事物運動和變化的角度看待萬物存在的名句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託遺響於悲風」,通過簫聲傳達出來。客的回答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

蘇軾赤壁賦說明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存的道理的句子

9樓:匿名使用者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翻譯:客人你也知道那水和月嗎?時間逝去就如同那(水)一樣,卻沒有能倒回來的。

月亮時園時缺,但終究沒有變化。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羨慕它們什麼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共同享用

《赤壁賦》第四段蘇軾從變與不變、取與不取的二個角度闡述哲理,有什麼小故事深入淺出地解釋這二個角度嗎?

10樓:萬里獨行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回無盡也」我的理解 變者:有西

答方哲學所謂「人不可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 從微觀的角度看即使是一條河 它的水一直在流動 所以 你再次進去時 水已不再是之前的水,也就是四維座標的事物。而不變者,則是從巨集觀的角度看,一條河不管怎麼流,永遠是一條河 河水是迴圈的 永不衰竭 並沒有改變……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也有點老子的思想,讀讀《老子》就更容易理解這個。

赤壁賦寫赤壁地理位置重要,蘇軾 赤壁賦 中寫的赤壁,是三國的古戰場所在地嗎

並不是的,湖北有文武赤壁之說,文赤壁位於黃州,是因蘇東坡在此吟頌了千古絕唱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而著名 武赤壁位於赤壁市 原蒲圻市 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大戰的遺址。文赤壁地處古城黃州西北漢川門外,玉屏山 龍王山 聚寶山緊護其東北,長江環繞其西南。由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於此寫了傳頌千古的前後 赤壁賦 而...

急需蘇軾《後赤壁賦》的原文及解釋

上面的是 前赤壁賦 原文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 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

求關於蘇軾《前赤壁賦》的一些具體事情和蘇軾的簡介

蘇軾 1037 1101 北宋文抄學家 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 今屬四川 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