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中考題小石潭記中考題

2021-03-07 22:33:26 字數 7061 閱讀 529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16分)

小石潭記(節選)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學家 (人名)。(1分)

6.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

①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②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譯文:②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譯文:8.作者通過謝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理由。(3分)

句子:理由:

10.為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擬開發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4分)

答: 答案

一、(16分)

5.(1分)

柳宗元6.(2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或:潭中魚/可百許頭)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開出一條路來,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誰特別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樹木環抱著,寂靜冷落沒有來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現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游魚,動靜結合,充分顯示出游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於小丘西南面120步,這裡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著述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裡,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

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2樓:勞資信了邇旳邪

小石潭記:

1、《小石潭記》中直接寫出潭水特徵的語句時:

水尤清冽

2、《小石潭記》中寫出潭中石頭形態各異的語句是:

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3、寫出小石潭源頭悠遠、兩岸彎曲的語句是: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石潭記》中表現溪水蜿蜒曲折的語句是: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5、寫游魚動態的句子: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6、寫游魚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態的句子是: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7、表現地理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淒涼的句子是: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8、作者是如何發現小石潭的?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9、文章如何描寫潭水清冽的?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小石潭記中考題(一定要有答案)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16分)

小石潭記(節選)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學家 (人名)。(1分)

6.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

①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②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譯文:②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譯文:8.作者通過謝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理由。(3分)

句子:理由:

10.為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擬開發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4分)

答: 答案

一、(16分)

5.(1分)

柳宗元6.(2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或:潭中魚/可百許頭)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開出一條路來,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誰特別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樹木環抱著,寂靜冷落沒有來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現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游魚,動靜結合,充分顯示出游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於小丘西南面120步,這裡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著述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裡,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

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小石潭記 中考試題

4樓:罪惡de神

5樓:匿名使用者

小石潭的全貌怎樣的?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6樓:c傾聽花開雨落

閱讀《小石潭記》中的兩段文字,完成6~9題。

從小丘西行百

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 )

a.潭中魚可百許頭 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b.全石以為底 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c.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d.皆若空遊無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7.下面哪一個句子中的加點詞不屬於詞類活用現象?( )

a.日光下徹

b.腰白玉之環(《送東陽馬生序》)

c.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d.尉果笞廣(《陳涉世家》)

8.閱讀第一段,說說「伐竹取道」對錶現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點的作用。

9.在節選的語段中,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點?請結合有關語句作簡要說明。

【答案】

6.d7.c

8.①表明作者被悅耳水聲吸引,產生一**竟的願望,突出其內心之「樂」;②表明小石潭無路可通、人跡罕至,側面寫出其環境幽僻的特點。

9.寫小石潭「全石以為底」,說明水清澈見底;寫魚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遊無所依」等讓人感覺不到水的存在,說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7樓:啵こ啵オ糖

1、這篇散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以遊覽的先後次序來描寫的。先寫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寫近處潭中景象,然後寫遠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後寫潭上氣氛。具體描寫了石潭、潭水、游魚和溪流。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

3、潭上有什麼景物?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4、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作者觀魚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遊覽到最後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作者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時心情是快樂的,而「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中流露出淒涼憂傷的心情。

5、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什麼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成什麼手法;第三段寫潭水**及岸勢,多有什麼辭格?

6、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

(3)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

7、作者為什麼將這個無名小水潭命名為「小石潭」?

(扣住作者貶居時的心境去品析,對照文章內容分析)

8.本文主旨:生動寫出了小石潭的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

9.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小石潭的水為什麼這麼清澈?

(因為有游魚的活動,周圍樹木的保護,而且小石潭是活水

8.小石潭記中表現喜的句子有

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

小石潭記中考題詞

8樓:紫藤依夢

深圳市2023年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2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2)佁然不動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描寫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則描繪了大同社會的人文美。結合兩文,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理想中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4分)

答案:6. 2 (1)大約(1分)

(2)呆呆的樣子(1分)

7. 4 (1)水格外清涼。(2分)(得分要點:整句翻譯通順給滿分,其中「尤」、「清冽」各佔0.5分,如學生把「尤」翻譯成「尤其」也給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2分)(得分要點:整句翻譯通順給滿分; 「選賢與能」 翻譯通順給1分, 「講信修睦」 翻譯通順給1分)

8. 4 此題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會的人文美(或「大同社會、天下為公」)兩者結合起來,表達通順的給滿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則酌情給分。

菏澤市2023年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盤屈,不可名狀。

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元結《右溪記》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 以其境過清 ( ) ② 不可名狀 ( )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12.兩文各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分別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4分)

甲文:乙文:

13.兩文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點?試舉一例說明。(2分)

答案:10.答案:① 因為 ② 說出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② 美好的樹木與奇異的山竹投下的陰影,互相遮映。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側面(間接)描寫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寫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寫小石潭的幽美、淒寒,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2023年

小石潭記(節選)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愴幽邃 悄愴:

6、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齊師伐我

b.去 (1)乃記之而去 (2)停數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無馬邪

d.以 (1)以其境過清 (2)屬作文以記之

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答:8、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2 分)

答:答案:5 、 ( 1) 尤:特別(2 )悄愴:優傷的樣子

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翻譯完全正確的得2 分,「鬥」和「蛇」兩個詞意義沒落實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悽悲涼(意思對即可)

小石潭記考題,關於小石潭記的卷子題加答案

1.潭中魚可百許頭 bai,皆若空遊無 du所依 2.以其境 zhi過清,不可久dao居,乃記之而去 3.心樂回之 4.全石以為底,答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5.聞水聲,如鳴佩環 6.為坻,為嶼,為嵁,為巖。7.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8.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

小石潭記中小石潭的特徵是什麼,小石潭記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一是潭水清洌 二是全石為底 三是竹樹環合 小石潭 清靜 美麗而悽清。正如作者被貶,鬱悶而故作擺脫的閒情逸趣 和諧一道。這正是作者寫小石潭記的原因。文中的 水尤清冽 皆若空遊無所依 寫出了潭水的清澈潔淨。小石潭記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課文的寫作順序是 發現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石潭記與鈷鉧記的區別?寫法上小石潭記與鈷鉧記的區別?寫法上。

前者主要 寫水清復,後者寫水急 制前文突出景物優美,bai後者突 du出景物豪壯 前文zhi 抒發作者悽苦的內心情感,dao後者流露出當地農民豐衣足食的生活境況 前者重景,後者重事 前景悽清,後景激盪 前情為己抑鬱,後情為民哀嘆。前者重景,後者重事 前景悽清,後景激盪 前情為己抑鬱,後情為民哀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