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持開朗樂觀的情緒

2021-03-05 09:13:53 字數 6301 閱讀 2806

1樓:易書科技

性格開朗,精神樂觀是健身的要素,長壽的法寶。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

1.性格開朗:性格是人的一種心理特徵。它主要表現在人已經習慣了的行為方式上。

性格開朗是胸懷寬廣、氣量豁達所反映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性格雖然與人的基因和遺傳因素直接相關,但隨著環境和時間的變化,是可以改變的。人們都有一個使自己的性格適應於自然、社會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務。

醫學研究已證明,人的性格與健康、疾病的關係極為密切。情緒的穩定,對一個人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性格開朗,活潑樂觀,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較易**。

不良性格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從各方面對人體大腦、內臟及其他部位產生危害。例如,性情急躁、喜怒無常、爭強好勝、沒有耐性等,易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糖、膽石病等;性格內向,性情抑鬱、消沉失望、多慮孤僻等不良情緒,多患潰瘍病、神經官能症、內臟下垂、哮喘病、便祕、癌症等;好嫉妒,又固執者,常易患慢性胃腸炎、頭痛、偏頭痛、失眠多夢等。性格的不同和變化也影響著疾病的發展變化和愈後**。

培養良好性格基本原則:從大處著眼,從具體事情入手,通過自己美好的行為,塑造開朗的性格。首先要認識到不良性格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看問題、處理問題要目光遠大、心胸開闊,寬以待人,大度處事,不斤斤計較,不鑽牛角尖。

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業餘生活,豐富生活內容,培養樂觀的情緒,陶冶活潑開朗的性格。

2.情緒樂觀:「樂觀者長壽」是已被實踐證明了的養生格言。精神樂觀既是人體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孔子在《論語》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可見,樂觀的情緒是調養精神,舒暢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營養。

精神樂觀可使營衛流通,氣血和暢,生機旺盛,從而身心健康。正如《素問·舉痛論》雲:「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

」要想永葆樂觀的情緒,首先培養樂觀主義精神,樹立堅定的信念,做到「泰山壓頂不彎腰」,「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則無畏,無畏則心地坦然,心胸寬廣,精神愉快。其次,在生活享受方面,要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對於名利和享受,要常體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道理,這樣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

足而生樂,樂而生喜,喜則生情,情則養人。再次,培養幽默風趣感,做到笑顏常駐,笑口常開。列寧曾說過:

「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感的表現。具有幽默感的人,必定是個樂天派。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樂觀者常笑,笑是養生長壽的妙方,防病治病的良劑。現代科學研究已證明,笑是一種獨特的運動方式,對機體來說是最好的體操。

它可以調節人的心理活動,促進生理功能,改善生活環境,使人養成無憂無慮、開朗樂觀的性格,讓生命充滿青春的活力。

3.保持心理平衡:根據自然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長期處在高節奏的競爭環境中,容易產生焦慮,心力疲勞、神經質等心理現象。

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心理健康。比如自殺、犯罪、精神**、患各種疾病等。這種現象是競爭的代償物,這種代償物對心理、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的。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保證健康的體魄,就必須培養在競爭中保持心理平衡。自古以來就有一些消極的心理平衡法,阿q精神勝利法即是其中一種。但從本質上講,這種方法與競爭社會的步調是不一致的。

因此,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1)培養競爭的意識和心理素質:所謂競爭意識,就是要有進取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人的進取心理表現於不甘心落後,充滿自信心,敢於創造。

生活實踐證明,從事創造工作的科學家、發明家、畫家、革新家等,比一般人壽命長,且能較持久地保持創造力。有高度責任感的人,表現於對知識的索取,對技藝的追求和對志趣的傾心,因此,視野開闊生活充實。

競爭社會所需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有頑強的毅力,毅力是一種持久堅強的意志,它是精神健康的有力保證。同時,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劇烈的競爭常會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

所以必須學會自我調節,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為瑣事憂慮煩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心地坦然地迎接新的挑戰。

(2)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在競爭社會中,有些人在競爭失敗後,可產生自卑感。社會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興趣和能力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從來不曾有過全能的「天才」。

因此,不必為一時一事的失利而苦惱,喪失信心。應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克服自卑感,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揚長避短,科學安排工作和學習,就會增加成功率。競爭的社會更易產生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是指對別人比自己優越,如才華、品德、名聲、成就、相貌等高於自己時,想排除別人優勢而表現一種不甘心和怨恨的強烈情緒狀態。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會降低人體生理功能而導致身心疾病。嫉妒是心理上的毒瘤,是健康的大敵。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因嫉妒而產生悲劇的例子也不少。消除嫉妒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培養正確的拼搏精神,即樹立歡迎別人超過自己,更有勇氣超過別人的正確觀念。擺脫一切不良情緒,發揮自己的長處,在可能的範圍內達到最佳水平。

社會的發展將會促進合理的競爭,培養競爭意識,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能在當代環境中保持健康的平衡心理,保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體魄,這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有益的,也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

4.努力調攝情緒:情志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七情六慾,人之常情,喜怒哀樂,人皆有之,但七情過極對人體健康危險極大,所以對外界的刺激和蠱惑,應當善於控制和調節它,能夠及時地加以消釋和排除,從而使我們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危害。正如《千金要方》所指出的:

「莫憂思,莫大怒,奠悲愁,莫大懼……莫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恫懷忿恨……若能不犯者,則得長生也。」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七情調攝,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可分為節制法、疏洩法、轉移法和情志制約法。

(1)節制法:所謂節制法就是調和、節制情感,防止七情過極,達到心理平衡。《呂氏春秋》說:

「欲有情,情有節,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重視精神修養,首先要節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維護心理的協調平衡。

5.遇事戒怒:「怒」為七情之一,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裡說: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饗世矣」。怒為肝之志,怒動於肝,則氣逆而上;氣逼血升,血隨氣出,放甚則嘔血。肝木肆橫,乘襲脾土,以症見饗洩。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身為東吳的大都督,雄姿英發,統帥幾十萬大軍,馳騁疆場,為何能被諸葛亮氣死呢?原來周瑜剛愎自用,「討荊州」慘敗於巴蜀,大怒之下,口吐鮮血而亡。

臨死之前,還對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英國著名生理學家亨特,天生脾氣急躁,他生前常說:「我的命運早晚斷送在一個惹我真正動怒的壞蛋手上。

」結果,在一次醫學會議上,「壞蛋」出現了,他盛怒之下,心臟病猝發,當場身死。

由上可知,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不利的,林則徐把「制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就很有道理。當人發怒時,會出現心跳過速,特別是有心臟病的人,有可能由於嚴重心律紊亂,誘發心肌梗塞而猝死,公元1世紀時,古羅馬國王納瓦,在一次御前會議上,因有人大膽頂撞冒犯他,不禁大發怒火,拍案而起,瞬息倒地身亡。可見,暴怒,往往會使人斷送生命。

義大利一家週刊對一個居民區裡兩年內死亡者的調查表明,愛發怒者的死亡率,比有愉快情緒的人要高出6倍。美國醫學博士湯姆斯,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情緒進行統計分析,易怒者的發病率為77.3%,而處事謹慎,情緒穩定者的發病率為25%。國內外的學者都認為,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易於激動,經常大發雷霆,整天在壞的情緒下過日子,極易患「壽命縮短病」。

因此,要想「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就必須「制怒」。那麼,怎樣制怒呢?

一是保肝。祖國醫學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就是說,人之七情生於五臟,具體地講,心主喜,肝主怒,腎主驚恐,脾主思,肺主悲憂。所以,要制怒,必須保證肝的功能正常。

正如《靈樞·本神篇》所說:「肝氣實則怒,肝氣虛則悲。」怒是發脾氣的表現。

肝主怒,肝氣旺盛的人,一旦遇到不合己意的事,就往往氣憤不平。怒則氣上,怒氣暴發。肝藏血,因發怒而損傷肝血,致陰血虧損不能儒肝而肝失所養,則肝火愈旺,更易動怒。

而肝血益傷,此所謂「怒傷肝」。這就說明,經常發怒的人,往往是肝功能失常的表現。若是肝氣鬱結所引起的,當舒肝解鬱;若是肝火上炎引起的,當清瀉肝火;若是肝陽上亢引起的,當滋陰潛陽。

二是以情制情。就是指醫者以言行、事物為手段,激起病者某種情態變化,以達到控制其病態情緒,促進身心**的一類方法。祖國醫學認為,情態之病,必以情治。

具體到「怒」,《黃帝內經》提出「悲勝怒」,就是以悲哀之情來**「怒」。在中醫**學中所做悲療,其是肺主悲,金克木,故悲哀之情能抑制怒。此外,《素問·舉痛論》還提出「悲則氣消,即悲哀能使氣鬱消散,而發怒常常是肝氣鬱結的表現,所謂「氣有餘便是火」。

三是加強修養。防怒於未然。經常博覽群書,加強自身修養,可使人心胸坦蕩,提高洞察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能夠正確處理將要發生的令人發怒的事。

歌德在年輕時,因受失戀之苦的折磨,幾次想自殺,把匕首放在枕頭底下睡覺。但他後來終於抑制了這種輕率的行為,把已經破滅的愛情作為素材,寫出一部震撼歐洲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四是培養樂觀主義精神,經常心情愉快。怒的產生雖然是多種原因所引起,但遇到挫折或被人惡意地攻擊時最容易發生。此外,在心境不好的時候,也容易被激怒。

而經常保持心情愉快,寬容大度,就能正確對待上述情況。《素問·舉痛論》指出:「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

」榮衛通利,即人體營氣、正氣能正常執行,營氣為血中之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二者的正常執行,是心情愉快的結果。祖國醫學認為:「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而怒為百病之一,這就足以說明培養樂觀主義的重要性。

五是遇事冷靜。怒,按其強度不同,可以分為溫怒、憤怒、大怒和暴怒幾種。但不管怎樣的怒,常常是不能冷靜思考的結果。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但暴跳如雷就能解決問題嗎?恰恰相反,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招致更壞的結果。因此,遇事一定要冷靜,才能積極思考,想出對策,圓滿解決問題。

六是及時宣洩。這是說,如心有不平之事,可及時向領導彙報,向知心朋友傾訴,甚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千萬不要悶在心裡,以致氣鬱成疾。

七要經常聽一些**。當神情興奮、憤怒、狂躁之時,要聽一聽節律低沉、悽切悲涼之曲。

「寵辱不驚」:人世滄桑,諸事紛繁;喜怒哀樂,此起彼伏。老莊提出「寵辱不驚」之處世態度,視榮辱若一,後世遂稱得失不動心為寵辱不驚;。

對於任何重大變故,都要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超過正常的生理限度。任何過極情緒,如暴怒、狂喜、極度悲傷、過度憂愁、劇烈驚恐等,都可引起生理失衡,導致功能紊亂。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情志與免疫功能之間的聯絡息息相關。

任何過激的刺激都可削弱白細胞的戰鬥力,減弱人體免疫能力,使人體內防禦系統的功能低下而致病。為了健康長壽,任何情緒的過分激動都是不可取的,應採取「冷處理」的方法。對於喜事與悲事、興奮與氣憤、順境與逆境、快樂與痛苦等,都應「一視同仁」。

總之,要善於自我調節情感,以便養神治身。對外界的事物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七情平和、明辨是非,保持安和的處世態度、穩定的心理狀態。

(2)疏洩法: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發洩出去,以儘快恢復心理平衡,稱之為疏洩法。具體做法可採取下面幾種方式。

發洩方式: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緒發洩出去叫做發洩法,例如當有的人遇到不幸,悲痛萬分時,大哭一場,讓眼淚盡情流出來方可覺好受些。哭是一種痛苦的外在表現,是一種心理保護措施。

因此,有的學者研究認為,強忍眼淚等於慢性自殺。據此道理,有些國家採用叫喊**,即通過急促、強烈、粗獷、無拘無束地喊叫,將內心的都積發洩出來,從而使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平衡一致。有人在盛怒難以忍耐時,於脆找個體力活猛幹一頓,或外出跑幾圈,這樣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掉,心情亦可得到平靜。

發洩不良情緒,必須學會正當的途徑和渠道來發洩和排遣之,決不可採用不理智、衝動性行為,如甩打傢俱,打人罵人等,這種方式非但無益,反而會帶來新的煩惱,引起更嚴重的不良情緒。

疏導宣散:出現不良情緒時,進行自我調節,有節制地逐漸發洩,或藉助於別人的疏導,把門在心裡的鬱悶宣散出來。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甚至遇到不幸,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親人傾訴苦衷,或向親朋好友寫書信訴說苦悶,從親人、朋友的開導、勸告、同情和安慰中可得到力量和支援,消極苦悶的情緒會變得豁達、輕鬆。

正如俗語所言:「快樂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樂;痛苦有人分擔,就可以減輕痛苦。」所以,擴大社會交往,廣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是解憂消愁、克服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

研究證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縮小「人際關係心理距離」,是醫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藥。

順情從欲: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力滿足其合理的慾望或需求,以創造條件改變其所處環境,滿足生理或心理的需要。《靈樞·師傳》說:

「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順而已矣……百姓人民,皆欲順其志也。」順從病人的意志、情緒,滿足病人心身的需要也是心理保健法的內容。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物質的需求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物質決定精神,需求的滿足與否,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與行為,甚至導致精神情志病變。有些慾望僅靠勸說疏導,或強行壓抑的辦法,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只有當其生活的基本慾望得到滿足時,才能獲得心理滿足。

例如,勞動者能得其衣食,無力者得到集體的關懷。天災人禍時得到社會的救濟,幫助獨身者建立家庭,使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使病人得到及時**等,都屬於順情從欲的基本措施,對那些不切實際的慾望和要求,不能縱容遷就,而應當善意地、誠懇地採用說明教育等方法進行解決。

怎樣保持樂觀的心態,怎樣能讓人保持樂觀的心態?

活在當下,不恐慌未來 現在的年輕人,面對工作 生活的壓力,交流恐慌變成了一種常有的心態,然而這種情緒會影響著我們心理的健康,面對無形的壓力,不可預料的未來會感到十分恐慌,其實壓力 於我們自己的心理,我們想要緩解壓力就得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做到不患得患失,活在當下。不要和別人攀比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每...

怎麼樣保持樂觀的心態,怎樣保持一個良好樂觀的心態?

01 學會知足 一個人,要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感到滿足,認為目前所擁有的是最好的,就會別無所求,當一個人沒有太多欲望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幸福 很開心。02 學會忘記 生活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要學會忘記,忘記讓人不愉快的事,只記著開心的事,人就會變得樂觀 豁達。03 不要攀比 如果一...

怎樣才能一直保持樂觀,怎樣才能一直保持樂觀心態?

凡事都要往好處想,退一步海闊天空,事事都想開些,別鑽牛角尖,總辶一句話就是要有平常心,這樣就能保持樂觀j。啥也不用管,反正天塔下來高個頂著 1 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為之奮鬥的慾望,為了人生的奮鬥目標人必須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