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的詩歌賞析求顧城的詩歌的不同風格的賞析

2021-03-05 08:34:34 字數 5691 閱讀 278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全詩就一句。沒有可字.這首隻有兩行的小詩,2023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猛咯內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稱讚。

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著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徵),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雲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詩,宛如一幅有立體感的版畫。

「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想,滲透出強烈的感**彩。這種藝術表現觸發了讀者的想象,於是,在想象的螢幕上出現了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的頑強求索的精神……。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個簡單的意向群構成了一個開放時空…………歷史轉折關頭特有的社會景象和人的心理結構。有限中表現出無限,單純中包孕著深厚,這是詩的特有規律。新詩潮的先行者在追尋人性復歸的同時,也在追尋詩向本體的復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一種現代美的風格。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造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對歷史進行反思。

2樓:百度使用者

顧城的詩歌,我覺得下面四首最有代表性!

一、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二、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三、土地是彎曲的

土地是彎曲的

我看不見你

我只能遠遠看見

你心上的藍天

藍嗎?真藍

那藍色就是語言

我想使世界感到愉快

微笑卻凝固在嘴邊

還是給我一朵雲吧

擦去晴朗的時間

我的眼睛需要淚水

我的太陽需要安眠

四、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也許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我希望

每一個時刻

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我希望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

畫出笨拙的自由

畫下一隻永遠不會

流淚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屬於天空的羽毛和樹葉

一個淡綠的夜晚和蘋果

我想畫下早晨

畫下露水

所能看見的微笑

畫下所有最年輕的

沒有痛苦的愛情

她沒有見過陰雲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顏色

她永遠看著我

永遠,看著

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

我想畫下遙遠的風景

畫下清晰的地平線和水波

畫下許許多多快樂的小河

畫下丘陵——

長滿淡淡的茸毛

我讓它們捱得很近

讓它們相愛

讓每一個默許

每一陣靜靜的春天激動

都成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還想畫下未來

我沒見過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畫下她秋天的風衣

畫下那些燃燒的燭火和楓葉

畫下許多因為愛她

而熄滅的心

畫下婚禮

畫下一個個早早醒來的節日——

上面貼著玻璃糖紙

和北方童話的插圖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我想塗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

都習慣光明

我想畫下風

畫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嶺

畫下東方民族的渴望

畫下大海——

無邊無際愉快的聲音

最後,在紙角上

我還想畫下自己

畫下一隻樹熊

他坐在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裡

坐在安安靜靜的樹枝上

**他沒有家

沒有一顆留在遠處的心

他只有,許許多多

漿果一樣的夢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但不知為什麼

我沒有領到蠟筆

沒有得到一個彩色的時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創痛

只有撕碎那一張張

心愛的白紙

讓它們去尋找蝴蝶

讓它們從今天消失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

3樓:百度使用者

《雨傘》

你撐起一片天,

給這座城市以溫暖。

4樓:杯子和椅子

**"顧城之城"裡面應該有

求顧城的詩歌的不同風格的賞析

5樓:銀河號起飛

回答者:絕愛無塵 - 魔法師 四級 12-20 12:13

顧城的《感覺》賞析?

6樓:唯愛唐七

讀顧城的朦

朧詩,讀的就是感覺,它穿透歷史所有的朦朧,模糊,點激在我們的心靈,燃起我們對生活的厚重而無奈卻又熱情向前的感觸,這是詩人獨特的感覺的偉力,它們可以穿透時空的阻隔。

感覺總是朦朧,總是飄忽不定,這不接受思考的描繪,更不受理性的統轄。而感覺一旦與由思維導致的理性發生聯絡,便會形成色彩形相的表象,正如畫家心中的願望,幻想,衝動等在畫筆錯落有致的塗描中,化作了動人的色彩效果。

讀顧城的《感覺》,你不難發現:感覺與色彩的關係,即由感覺到色彩形相,他歷經了一份沉痛的生命思考,這份思考,是詩人所要向世人傾訴的。

灰色,本代表憂傷、悲悽、悶鬱等情愫,詩人就是「用黑然的眼睛」去看「天」和「地」,是人世間光明背後的汙濁,美飾背後的醜陋,事實背後的真相,使他覺著壓抑:「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樓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竟沒有鋪設丁點亮色,詩人怎能忍受得了這層層架設的「灰色」,我們希望詩人多少給我們一點明麗的色彩,以滿足我們視覺「色慾」的樂趣。

讀下來,發現,詩人似乎明白讀者對於行行「灰色」的詩行實在枯燥的心理感應,敷衍般地給了我們一絲快慰:「在一片灰色之中/走出兩個孩子/一個紅的/一個淡綠」。

紅色,代表熱情,綠色,代表生命,新生,希望。紅色的孩子,綠色的孩子,終於「活潑嬉笑著」走出「灰色」的桎梏。孩子,總是被視作純潔生命、新生青春的象徵,他們「在一片灰色之中/走出」,是可喜,是活現,給人眼前一亮的「生命與活力與新生與希望」,但是,他們將走向**呢?

沒有天國在他們的前方,他們只能再次在灰色的天底下,踏著灰色的路,迎著灰色的雨,走進灰色的樓。人間沒有天國可以使他們的紅色和綠色永恆不變,他們必然走向別一種色彩,不是絕對的黑或白,更不再是紅或綠。

紅色+淡綠色=灰色。我們那唯一的希望,成了失望,詩人總喜歡打破世人的夢。「兩個孩子」——生命的象徵——最後還是走進了灰色。

走向憂傷,這是詩人的預設,是詩人沉痛的生命思考之後的一個預設:生命的始與終是灰色的,是憂傷的。

紅色,綠色,不過是灰色的派生,《感覺》無疑以拂逆我們的心情來獲取表達上的張力,它於無決中打破了我們美好的願望:明天會更好,生命應該是明麗的,陽光的。

不錯,人的生命,其終始是灰色的,有著極度消極的傾向,它在灰朦之中誕生,又將在灰朦的路途中趲行,且一路苦辛,最後又在灰朦之中死去,然而,生命能夠以陽光明麗態度一步一步地步近死的墓墳,正如叔本華的告誡:「因為痛苦,我們才去生活,」也因為黑暗,人們才有尋找光明的心。

畢竟那個過程是紅色或者綠色的,正如《感覺》裡的小孩,他們是以紅色或綠色在行走,這樣,起始與終結是灰色,又何必計究得太過,因為生命的過程可以陽光明麗的。

擴充套件資料:

《感覺》是中國當代詩人顧城在2023年所做的小詩六首中的第五首。

感覺顧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鮮紅

一個淡綠

顧城(1956—1993)朦朧詩代表人物,2023年生於北京。2023年隨父下放山東昌邑縣東冢公社五年。返京後做過翻糖工、搬運工等,2023年應邀出訪歐美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

2023年赴紐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

2023年重訪歐美,2023年10月殺妻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作品,出版有《顧城詩全編》、長篇**《英兒》,及散文集多部。

7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鮮紅

一個淡綠

感覺是如此重要,對於詩的受者(即讀者),如別林斯基所說的:「詩歌是這樣一種東西,要理解它,必須從感覺開始,而不是從反省開始;在正常發展的情況下,後者必須是前者的結果。」對於詩的與者(即詩人),則如艾青所說的:

「詩是由詩人對外界所引起的感覺,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結為形象,終於被表現出來的一種'完成'的藝術。」由此可見,沒有詩的與者和受者的感覺的交流,就不能使詩最終實現「完成」階段。

顧城的《感覺》,捕捉感覺入詩。要讀懂這首詩,一定要破除一個習慣的成見,即每首詩都必須要有主題。事實上,詩可以有主題,也可無主題。

一種意念,一種感受(包括感覺),一種情愫,一種趣味,都可以單.獨.織就詩。

正如朱自清所說的:「一些顏色,一些聲音,一些香氣,一些味覺,一些觸覺,也都可以有詩。」為此他強調指出:

「發現這些未發現的詩,第一步得靠敏銳的感覺,詩人的觸角得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經人到的的底子裡去。」顧城童年時代被十年動亂的風雨趕出文化的伊甸園,放逐到農村,與白雲、沙灘、野花為伴。大自然的雲光水聲,洗淨了他的感覺能力,一旦發而為詩,往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顧城的這首小詩,是將感覺語詞化的結晶。

詩裁為兩節,每節四行,格式齊整。首節驅灰色天地撲入讀者眼簾:天、路、樓、雨是灰色的——這是鋪墊,在色彩上是欲揚先抑;第二節別見洞天,豁然開朗,在一片灰色的世界裡,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鮮紅 一個淡綠詩人從調色盤裡,僅擷取灰、紅、綠三種顏色,卻為我們繪製了一幅多麼精彩的印象派畫景!平淡質樸、樸曝無華的語言組織成的詩的畫面,之所以能散發出誘人的芬芳,其奧祕誠如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所說的,詩人把客觀事物的「主要特徵」變成詩人的「第一印象」,使之在計中淹沒一切,使其它特徵處於被忽略的地位;並且把「事物的特徵給他一個刺激,使他得到一個強烈的印象」,這正是詩人必須持有的「獨特的感覺」。顧城成功地將這獨特的感覺銘刻在了詩內。

世界是由顏色構成的。顧城卻獨獨拈出三種(其間「雨是灰色的」更是詩人的主觀印象),而棄其它於不顧;這些感覺是未經理性過濾的感覺,僅徘徊於感性認識的門口就被詩人敏銳地逮住,帶有強烈的直觀感。《感覺》有意迴避對具象的栩栩如生的描摹,僅僅凍結感官攝取的直覺,如印象派**大師德彪西所說:

「我的願望是再現我聽到的東西,這是一個寧要感覺而放棄情節的課題」,但作品卻獲得了成功。當讀者步入詩人所描繪的灰色天地,又陡然領略鮮紅和淡綠的明麗色調,突兀感、新鮮感、舒暢感不是象通電一樣搖撼心湖嗎?

讀者從《感覺》一詩中獲得的決非僅僅是純感官刺激。換言之,詩人僅捕捉瞬間感覺入詩,讀者從中卻可收穫知性的認識。那從灰色天地的樊籠裡掙脫出來的鮮紅和嫩綠,不也是對亮色,抑或是對青春和力的讚美嗎?

即便是「走過兩個孩子」這一細節,細細揣摸,亦有深意可究。它表現的不正是詩人對童心的酷愛嗎!顧城是以童心為詩的生命的呵!

詩的畫面彷彿告訴人們,在一片灰濛濛的天地間,「鮮紅」的孩子和「淡綠」的孩子給世界帶來了希望。

顧城的和他的詩歌集,顧城的資料和他的詩歌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顧城的詩 顧城的詳細資料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 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 一代人 中的一句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

顧城的《黑眼睛》原文是什麼顧城詩歌《黑眼睛》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原文 一代人 當代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註釋 1.一代人 指在文革歷史階段中成長起來的人。2.黑夜 暗指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政治運動。一 原詩 一代人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二 一代人 簡介 一代人 是朦朧派詩人顧城於1979年在北京所寫的一...

求顧城的詩,求幾首顧城的詩

比價經典的詩 顧城 我比較喜歡一代人 簡單 但深刻 想採納!一代人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小巷 顧城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牆 山影 顧城山影裡 現出遠古的武士 挽著駿馬 路在周圍消失 他變成了浮雕 變成紛紜的故事 今天像惡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