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火把節的句子關於火把節的句子

2021-03-04 06:35:03 字數 5782 閱讀 9210

1樓:筱鳶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並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

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節日一大早,人們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樹,象徵昂姑咪的化身。樹上掛滿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樹上掛系與人口數相符的小火把。

下午用牲禮祭過「化身」後,由村中年歲最高的一老婦人將「化身」點燃。參加活動者,各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將其點燃。爾後,眾人在老婦人的帶領下,環「化身」跳起鍋莊舞,歌頌昂姑咪獻身傳火的功績。

禮讚過「化身」後,各人相約成組,手舞火把,穿舞於村寨、田野、山林間放聲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賜福,庇佑全村人人畜興旺、五穀豐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種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據傳,這裡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後代。

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並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首次播下了五穀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後人就要點火把夜戰播種小春作物。

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勞動生產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古往今來,每年的火把節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慶祝,從山寨到城鎮,從高山到平壩,人人燃**把,手拉手足跟足圍成圈子載歌載舞。

老人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夥子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吹彈著掛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像一顆顆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間,到處是火的世界,到處是歌舞的海洋。人們盡興地唱,盡興地跳,火把節之夜的熱鬧場面歷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把往村外走,人們唱**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遊戲。   在改革開放、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的今天,火把節賦予了更新的群眾性、娛樂性、多樣性的內容。

人們不僅繼承和發揚光大其優秀傳統文化的部分,而且溶進了時代的氣息,構成新的景象。例如節日期間,國外遊客,省內外遊客大量湧來,做買賣的人大量湧來,外來者遠遠超過本地人,火把節成為 火把節

吸引各方人土前來觀光旅遊和**洽淡的手段和機會。各種群眾性的文藝體育表演節目也一年比一年更豐富多彩,民間節日也自然成了地區性的節日,從鄉村節日走向了城鄉節日,從單一民族節日成為了多民族共同的節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說「火把節」和』阿西跳月」,人們便不會感到陌生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節還是在鄉村中,特別是遠離城區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備民間地道的習俗風情。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還做一種叫「老鷹抓小雞」的遊戲。由一人扮做「老鷹」,其餘的人排成一條長龍,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後衣襬,長龍的第一人扮做「母雞」護後面的「小雞」。

「老鷹」拚命抓後面的「小雞」,後面的「小雞」看到「老鷹」來抓時,前面的「母雞」也拼命去抓「老鷹」,如果「老鷹」被「母雞」抓著,就要來充當母雞保衛小雞。後面的小雞一方面要擺動以躲避老鷹,一方面還要「吱喲」地叫喚。「老鷹抓小雞」遊戲前,母雞要張開翅膀護小雞(扮母雞者伸開雙手)並學母雞叫「咕來!

咕來!」老鷹才能開始抓小雞。   除了「老鷹抓小雞」外,還有一種規模較小的「狐狸護石子」的遊戲。

即一人扮做母狐狸,手和腳著地,身下襬上三個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狸」身下的石子,母狐狸用腳踢著老虎,老虎就要來替換母狐狸護衛狐仔。   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遊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蕩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

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

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準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並準備乾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火把節不僅是每個家庭傳統的節日,也是各家各戶親戚朋友交往歡聚的節日。

2樓:匿名使用者

考慮考慮吧!明理樓11李建成

關於火把節的句子

3樓:心

馬奶酒是琥珀色的,盛在銀製的酒器中,它基本上沒有度數,有股馬奶的味道,初 喝到嘴甩時有些酸澀,難以下嚥,

火把節句子

4樓:快去學吧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為二三天.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關於「火把節」的句子

5樓:溜溜小燈泡

「火把節」是撒尼人歡快的節日,它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情,表姐曾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過撒尼人歡慶「火把節」的熱鬧場面。我渴望去參加撒尼人的「火把節」。

彝族過火把節時,一到夜晚,各村寨即點燃火把,炬火散佈遊動于田野山鄉,頗為壯觀。

如火把節,楊國林總被鄉親們提前半年搶著預訂;平常的日子,楊師傅是大理影視城的特邀嘉賓,他的彈唱彷彿能讓人觸控白族悠久的歷史,吟味那醇厚的文化。

如果說每年七月火紅的火把節是涼山的「第一紅」,那麼每年九月,涼山州會理縣漫山遍野,沉甸甸掛在枝頭的火紅石榴,則是涼山當之無愧的「第二紅」。

雲南祿勸彝鄉歡慶火把節全城舞火狂歡。

弘揚「彝海結盟」光榮傳統,把每年彝族「火把節」當月定為「民族團結宣傳月」。

河流闢開哀牢山脈形成的紅河大峽谷將紅河州切割成南北兩部,此時,兩岸的彝族老少都在為將至的傳統節日火把節躍動著。

這時智慧的惹地毫星發動男女老少點燃蒿杆紮成的火把,經過幾天幾夜的激戰,終於燒滅了天蟲,保住了莊稼,這就是火把節的由來。

廣西的彝族按衣飾可分為黑彝、白彝、紅彝三種,其語言、衣飾、習俗與四川涼山、黔西北、雲南楚雄和大理等地的彝族相近,如尚黑色,過火把節等。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6樓:匿名使用者

1、火燒燙了我的心,映紅了你的臉。閃光的理想染紅了半邊天。火撐開了青春的眼睛,黑夜也透明。

不論路途是遠或近,火光依然指引著心靈。火溫暖著冰冷的靈魂,照亮鮮活的生命,延續著彝家動人的鄉情。

火親吻在柴上,松香驅趕著孤寒。火苗燃燒著希望,驅散寒冷與黑暗。火的民族有火的情感,火的子孫火般燦爛。

2、青山依舊,人何在?自古英雄氣短。故有石墳,人言道,侯普阿合之遺。

想當年,力拔青山,鼎作湯匙。四方無敵,半天為雲! 火把盛宴,八方客,美酒佳餚在案。

壯士好鬥,樂駿馬。從來某本不才,願仿古。英雄不論,勝負成敗,若有虎膽,誰來相陪?

火把節的句子

7樓: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關於彝族火把節的句子

8樓:鬥愛

1、《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白居易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2、《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宋代:蘇軾

雨霰疏疏經潑火。巷陌鞦韆,猶未清明過。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繞遍迴廊還獨坐。月籠雲暗重門鎖。

火把節節選的點描寫和麵描寫是哪些句子

9樓:魔法名字不顯示

一、火把節節選的點描寫

1、老人來了,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夥子來了,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來了,手拉手腳碰腳地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孩子們來了,圍著火堆唱著,跳著,追逐著,嬉鬧著……

二、火把節節選的面描寫

1、看,熊熊的篝(ɡōu)火燃燒起來了。山寨的人們都集中到一起來了。

什麼開心的小句子,可以來形容火把節?

10樓:李俊齊

其實有很多開心的小句子可以用來形容火把節,比如說火樹銀花。興高采烈。龍飛鳳舞這樣都可以用來形容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分到法院後,作為一名法官,我鐵面無私,秉公執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描寫火把節的詞語

12樓:青島鵬峰

從火把節的前一個月開始,人們就盼著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節的來臨,置身火把節自然是歡愉之事。但節前的預備工作更重要。人們要從山上砍來幹竹子或割回幹禾草,捆紮成火把,按家人耍火把的人數,每人以三把計算。

要預備豬、牛、羊,家境不富裕的也要備雞,要找蕎麵,並加當年播下的新蕎做成三根條型的蕎粑,以示五穀豐登。

每年到火把節的前一個月即農曆五月,各地彝族放牧娃們就帶領其他夥伴,拿起繩子,唱起山歌,漫山遍野地去取又長又直的幹蒿枝做火把。涼山地區的火把一般都用幹蒿枝作,而不用竹子或松枝。其原因一是苦蒿有祛汙避邪的功效,彝人埠嘴祛汙時,先在瓢內的水中,放幾根蒿葉,然後把燒紅的石頭放進去祛汙;二是苦蒿為救命草,碰到災年,嫩蒿尖和葉,捶絨洗淨後可以和麵食用。

一把把蒿枝火把做好後,太陽大時拿出來爆晒數日,待十分乾後,放在柴堆或樓上精心保管,以免受潮。火把當然做的越長越多越好。

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就要預備兩件事:一是預備火把節的祭牲品。祭牲品一般都是以前習慣用什麼就預備什麼,如以前習慣打牛的就預備牛,宰羊的就預備羊,殺豬的就預備豬,殺雞的就預備雞,以圖吉利。

二是預備家人的過節服裝。衣服、褲子、頭帕、鞋襪,需要做的做,需要買的買,需要洗的洗。「過節穿破爛,不窮勝過窮」,過節穿破爛衣服,不僅本人丟面子,而且會影響家庭和家族的名聲,所以人人儘量穿好。

彝家姑娘們要預備頭帕、綵衣及彩裙、彩葦等,有的姑娘還為自己的情人趕製衣褲、腰帶及花包;小夥子們也為自己的情人購置銀領釦、耳環或耳墜,甚至有的還專為情人擀制藍色披氈,買黃布雨傘等。因此,有的藝術家稱彝族火把節為佈滿情戀的情歌會;稱彝族是一個火的民族;稱彝族地區是一塊被火把燒紅的土地;稱彝區是一方漂亮富饒而神奇的山水;稱火把節時的彝山,是一幅重彩塗抹的油畫,一支清音繁複的歌,一點都不虛誇。

婆家接兒媳,凡是在當年或頭幾年已為兒子娶了媳婦但還沒正式來安家者,每年要在火把節時將兒媳接回來過節,併為兒媳備點返孃家的禮物,或羊腿或牛肉、豬肉,等兒媳過完節返家時帶走。有的是兒子和兒媳一起背上禮品專程去見岳父和岳母,兒媳孃家也就為此贈給女兒一些衣物或其它東西,也給女婿特製一套新衣褲,有的富有者還給女兒家放發銀子和其它錢物,有的是給女兒女婿牽牛牽羊、送豬送雞等,叫其女兒家發家致富。有的人家還要舉行迎接外孫儀式。

人們預備食品、酒和預備宰殺的牲畜。除了各戶自己預備各種過火把節的食物以外,每年全村還要集資買一頭或數頭牛來宰殺,以示眾人一心敬火神祛災。村裡指派

一、二人到外地去選購又大又肥的黃牛或水牛。各家各戶都派專人到漢區街上採購酒、糖、麵條、水果之類的節日食品。有的是自己節日期間吃,有的是專門為了送人。

關於火把節的句子描寫火把節的句子

火把節 是撒尼人歡快的節日,它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情,表姐曾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過撒尼人歡慶 火把節 的熱鬧場面。我渴望去參加撒尼人的 火把節 彝族過火把節時,一到夜晚,各村寨即點燃火把,炬火散佈遊動于田野山鄉,頗為壯觀。如火把節,楊國林總被鄉親們提前半年搶著預訂 平常的日子,楊師傅是大理影視城的特邀嘉賓,...

火把節的來歷,火把節的由來?

火把節我國彝 白 傈僳 納西 拉祜等民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白天舉行鬥牛 賽馬 摔跤等活動,夜裡飲酒歌舞,並舉著火把在田間賓士,以驅除蟲害。來歷每個民族有自己不同的解釋,選取幾個列舉如下 納西族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

描寫火把節的詞語

從火把節的前一個月開始,人們就盼著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節的來臨,置身火把節自然是歡愉之事。但節前的預備工作更重要。人們要從山上砍來幹竹子或割回幹禾草,捆紮成火把,按家人耍火把的人數,每人以三把計算。要預備豬 牛 羊,家境不富裕的也要備雞,要找蕎麵,並加當年播下的新蕎做成三根條型的蕎粑,以示五穀豐登。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