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把節節日全過程,彝族的火把節來歷???

2021-07-29 00:08:50 字數 5470 閱讀 7418

1樓:匿名使用者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

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

小夥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

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駿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小夥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

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火把節·選美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彝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裡德高望重的老人。

他們的評選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們的穿著打扮;還要看她們平時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她們平時的道德品行和勤勞聲譽來判斷。為了賦予彝族火把節"選美"文化新的內涵和時代氣息,使這項活動既有傳統性又有時代性,2023年中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選美"活動,為了調動觀眾參與,專門設立了最美的觀眾獎,使八方來客也能在場上一展自己風采。同時,不僅有專家評委選出的美女、美男,在場的觀眾也有機會投上一票,讓鮮花成為觀眾的代言人,選出自己最喜愛的美女和美男。

彝族火把節·力的角逐

草坪上,進行著彝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鬥牛----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

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一週,由此身價倍增,好不風光。

鬥羊----鬥羊比賽有一種幽默感和滑稽感。兩隻公羊旁若無人高昂著頭顱跚跚而來,當發現敵手後飛奔向前,"嘭"的一聲隨即分開,無事一般。如此再來幾次,鬥到最後,兩隻羊在昏頭昏腦的情況下挨挨擦擦,握手言和,不分勝負,真是別有一番風趣。

還有賽馬、鬥雞等全是雄性力的角逐,是民族內在活力的勃發,是進取的火與酒的碰撞,是拓荒的倔強與聰敏的雕塑。

2樓:匿名使用者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準備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食品;在節日裡縱情歡聚,放歌暢飲。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

最後青年男女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唱歌跳舞,徹夜不息。

選人彝族火把節的重要節目之一是選俊男靚女。彝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評委由民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評選結果絕對公正。俊美的條件不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

如美女的條件是:頭髮濃黑、眉毛濃、眼睛大、鼻樑高、脖子長、**細膩紅潤,身材勻稱(不能太瘦)、言談舉止得體、人品好、勤勞等多種條件。俊男的條件又不同:

勇猛善戰,儀表堂堂,體魄雄健。言行要有風度,頭梳英雄結,佩帶英雄帶和寶劍,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牽駿馬。如今,這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節都要進行的比賽。

狂歡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製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

然後,家家戶戶,由家庭老人從火塘裡接點用蒿杆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裡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裡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遊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種遊戲。

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臺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杆、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

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

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一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天空。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因此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

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祭過火神吃畢晚飯,各家各戶陸續點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設祭火臺,舉行送火儀式,唸經祈禱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賜給子孫安康和幸福,賜給人間豐收和歡樂。

人們舞著火把念唱祝詞,"燒死瘟疫,燒死飢餓,燒死病魔,燒出安樂豐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這時還要帶著第一天宰殺的雞翅雞羽等一起焚燒,象徵**的精靈和病魔瘟神也隨之焚燬了。然後找一塊較大的石頭,把點燃的火把、雞毛等一起壓在石頭下面,喻示壓住魔鬼,保全家人丁興旺,五穀豐登,牛羊肥壯。

最後,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龍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眾人團結一心,共同防禦自然災害。

活動火把節期間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於英雄黑體拉巴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為紀念這一事件,每年火把節,就要象徵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漸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3樓:

目前還沒有最終的日程安排,出來後及時告知。

彝族的火把節來歷???

4樓:匿名使用者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

5樓:沈煉

火把節的由來已久,傳說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無數的蝗蟲。它們啃食莊稼。但是,勇敢的彝家人並沒有屈服於天神。

他們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領下,想出了用火來消滅蝗蟲的辦法。人們點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間地頭捕燒害蟲。

經過幾天的艱苦奮戰,人們終於消滅掉了「天蟲」,為了紀念這次用火把消滅「天蟲」的勝利,慶祝五穀豐收,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人們就點**把遊行,並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

6樓:載飛翮羿茜

火把節,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四開始。

都知道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其實白、納西、哈尼、僳僳、普米等民族也過火把節。只是,麗江納西族的火把節要比彝族晚一天——即農曆六月廿五才開始。

火把節通常延續三天。活動有歌舞、鬥牛、摔跤、射箭等。各民族各地區的節日活動不盡相同,但在節日夜晚點燃松木扎制的火把則無一例外。

四川的涼山和雲南的楚雄,是我國的兩個彝族自治州。在這兩個彝州的州府西昌市和楚雄市,每當節日來臨,都有隆重的節日慶典活動,同時舉辦鬥牛、賽馬、摔跤等比賽。當然,為吸引遊客,很多文藝活動是官方組織的,也就帶有些表演成分了。

節日的白天則是巨大的商品交易場所。

雲南石林(原路南縣)是彝族分支撒尼人的聚居地,因是著名景區,節日期間也非常熱鬧,火把節晚上的石林風景區內人滿為患。昆明民族村也有隆重的活動。

在雲南,除楚雄州外,思茅、紅河等地區還有多個彝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寧蒗縣也是(被稱為「小涼山」)。如果想看到真實的民間自發的節日活動,不妨去這些偏僻縣區的鄉村看看。有一年我參加了哀牢山中部景東彝族自治縣的火把節,規模很小,但感覺不錯。

但在這些縣鄉,別指望跳著舞的當地人們都穿著民族服裝,沒有的!只有那些表演給你遊客看的風景區才有!

這些年來,大理麗江的火把節活動都是自發的,所以都很自然。你可以在古城、新城的大街上圍著點燃的一堆堆篝火和大家一起跳舞,也可以去到白沙、龍泉等鄉村參加活動。

在麗江,火把白天開始扎制,古城四方街上的火把更是全城最大的。火把紮成後,人們還要在火把上裝飾鮮花、水果等。入夜,各族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大街小巷,地上的大火把點起來,手中的小火把也點起來,快樂的人們圍著火把跳起來,唱起來。

火把節是三天,就是說這火把也要燃三天。所以納西人的規矩是,通常不讓火把在一個晚上燒完了。

所以,晚間十點多,鄰居牛叔發話了:「小謝,要讓這火熄嘍!」

我說:「可是這火把燒得很旺,不會滅呀。」

「你明後天還要點的,用水潑。」

呵呵,我還真只好用水潑滅了這火把。

第二天白天,再加些新柴火在火把上,晚上又燃上了。

第三天晚上,火把要完全燃盡。

當火把只剩下一堆炭火時,人要從上面跳躍而過,那麼接下來的一年裡,平安吉祥,凡事如意。

我?也要跳的。呵呵。

玉龍雪山下、金沙江邊的麗江大具鄉,主要民族也是納西族。大具的火把節更有特色。節日晚上,大具一兩百米長的主要大街上,人人必須舉著火把才能通行,不然就將被火「梭」——將著火的松香撒向你身上,很是「驚險」。

如同傣族的火把節,人們將水潑向你身一樣,用火「梭」你,也是一種祝福。

可是被火燒怎麼受得了?一旦沒舉火把進入這街道,你想逃是逃不掉的,舉著火把的大人孩子圍追堵截,必是「梭」定你,但是你以最快的速度蹲下——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人們就會散去,不再用火「梭」你。同行的**只顧好攝,忘了蹲下,就被「梭」了一下,燒掉了兩腿的毛(因為炎熱,**只穿短褲;而因為禮節,向你「梭」火的人是將松香「梭」(撒)向下身的)。

也正是如此「危險」,

涼山彝族火把節的節日由來,彝族火把節的節日起源

關於火把節的來複歷,制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 個魔玉殘酷 百姓,群眾無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白族傳說與此不同,光緒 昆明縣誌 ...

彝族火把節的傳說,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彝族火把節的由來?火把節是彝 白 納西 基諾 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 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彝族 納西族 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至三天,主要活動有鬥牛 鬥羊 鬥雞 ...

彝族的火把節 左右 ,彝族的火把節 450字左右

漢族的春節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 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