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教文化的發展,敦煌歷史文化背景

2023-05-07 01:50:10 字數 3365 閱讀 5701

1樓:匿名使用者

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

敦煌是多種文化融匯與撞擊的交叉點,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文化在這裡相遇。

敦煌是藝術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紀的壁畫與雕塑,帶給人們極具震撼力的藝術感受。敦煌又是文獻的寶庫。

在這數以萬計的赤軸黃卷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獻資源,漢文、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粟 特文、梵文,文種繁多;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文學、民族、民俗、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

2023年農曆5月26日,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這個藏經洞,那些古代文獻赫然堆滿整個窟室。由此,產生了一門世界性的學科--"敦煌學"。

2023年,敦煌藏經洞劫餘文獻運藏京師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前身)。而今,藏經洞發現已經整整一百年了,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世界上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單位,以其豐富的館藏,為敦煌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舉辦的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專題文獻展覽,旨在揭示敦煌遺書的流散歷史,展示敦煌遺書的風采及內涵,介紹敦煌遺書的保護與研究現狀。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推動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敦煌學的研究;對於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遺產,帶動我國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發展,以及激發社會公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敦煌是全人類的敦煌。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敦煌歷史文化背景

2樓:甜甜的小生活

敦煌在歷史上,是佛教傳入漢朝的第一站,這也是記載中佛教第一次東傳,後在魏晉時期開始逐漸有西域的僧侶來到敦煌,在巖壁上開鑿洞窟,在洞窟內進行壁畫創作和泥塑佛雕,向當地人民宣揚佛教教義,吸引信徒。

敦煌在北魏時期進入鼎盛期,在當時信奉佛教的皇室支援下,莫高窟中有著比以往要多得多的工匠畫師進行創作,這些作品風格融匯中西方的藝術特點,給後世留下了諸多藝術珍品。

敦煌位於現今甘肅、青海、新疆三地的交匯處,整體為一個小盆地,南面是祁連山,西面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面是北塞山,東面是三危山。

何為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的人文價值

敦煌歷史文化背景

敦煌的發展歷史

3樓: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鱷魚。

敦煌的歷史沿革。

隋朝之前。敦煌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

夏、商、周時,敦煌屬古瓜州的範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遊牧定居。敦煌地區發現遊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巖畫。

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著大月氏、烏孫人和塞種人。後大月氏強盛,兼併了原來的羌戎。戰國末期,大月氏人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佔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西漢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兩次挫敗月氏,迫使月氏人西遷徙於兩河流域(錫爾河、阿姆河)。整個河西走廊為匈奴領地。漢武帝繼位後,於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烏孫夾擊匈奴。

漢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二次出使西域,開通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於元狩二年在河西設定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將酒泉、武威二郡分別拆置敦煌、張掖兩郡。又從令居(今永登)經敦煌直至鹽澤(今羅布泊)修築了長城和烽燧,並設定了陽關、玉門關,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敦煌成為中西交通的"咽喉鎖鑰"。當時的敦煌疆域遼闊,統管六縣。西至龍勒陽關,東到淵泉(今玉門市以西),北達伊吾(今哈密市),南連西羌(今青海柴達木)。

北魏滅了北涼,統一了北方,佔據了河西。這個時期,敦煌比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佛教隨之盛行。北魏的人在莫高窟開鑿洞窟清康熙後期,

4樓:匿名使用者

敦煌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絲綢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匯處的大邊關要塞。從敦煌東北行過安西,為通向中原的河西大道;西出陽關,沿絲路西域南道與新疆的若羌縣相連;西北行出玉門關,沿西域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羅布泊;敦煌南行經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逾阿爾金山,則直達青海省的格爾木。

敦煌歷經了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蹟遍佈,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觀。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

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

敦煌的自然風光同樣毫不遜色:沙漠奇觀鳴沙山和月牙泉,澄黃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續千年不變,景色奇異迷人;陽關及玉門關雖只餘下斷壁殘垣,置身其間,卻仍能隱隱感受到邊關的鐵馬金戈之氣,使人不得不慨嘆歷史的沉重和蒼涼。

敦煌莫高窟在中國佛教界中的地位?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莫高窟以及其他石窟都是佛教藝術勝地,但是由於佛教的核心是佛學,而不是單純的藝術,所以,在佛教界不會時常強調它的地位,但並不表示不入流,你可以嘗試問問他們,誰會敢說大量的佛陀造像及佛本生圖不入流?

其次,在佛學裡有一個論點,各派都承傳的,那就是破執,一味的追求藝術效果,就算是有執見,需要破除,畢竟修佛者是人,那麼興盛的佛教活動都會存在於人群之中。

再次,莫高在北魏時期參與修建時期是有出家人介入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加之其所在之地又是歷代戰亂殺伐之地,僧伽體系早就蕩然無存了,這倒不是國家搞的,至於說到藏經洞問題,其實和本題無關,那個是光緒時期的一個意外發現,而且裡面所藏的文獻,不止佛經,還有大量日常文書等,但都是殘卷或者草稿,其**尚無定論,但是可以確定並不是為了儲存佛經的刻意行為,因此其學術價值遠遠大於宗教價值,也就沒有在佛教界產生太大的朝聖心理。

最後,說到敦煌,歷史上戰亂不息,一次意圖朝聖者也不會選擇那裡,而且近現代佛教興盛之地大都集中在中國**腹地四周,敦煌對於大多數信徒來說路途太遠,可望而不可即,也就沒能發展成為聖地,倒不是佛教界排斥,而是歷史,習俗使然。

6樓:黑夜的受難

我只是來補充一下,莫高窟在明朝建立嘉峪關之後就被明朝**徹底的遺棄了,而且敦煌本來地處西域偏遠之處,對於當時的中原信徒來說只是個傳說,而且敦煌本身並不是以佛教傳承作為根本,莫高窟的洞窟主要是用於個人信仰的傳遞為私人供養,並不是一座寺廟,而且莫高窟的洞穴大多為本地富豪所出資修建,當然在中原人心裡沒有不會有太多的感受。其實敦煌的壁畫更多的展示的是藝術的一面,而且因為作為東西方的交流中間地,所以洞窟的佛教傳承和中原的也有不同,入不入流是人心的感受並不代表敦煌本身的價值。

莫高窟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和尚,在北窟曾經有過修行的僧侶路過居住,但是在三危山下和敦煌城中都曾經有顯赫的寺院。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界無法界定,單從佛家來講,一切平等,如果是學述界,可作為敬仰之聖地。

莫高窟的歷史文化,敦煌莫高窟的歷史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 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大型石窟寺,歷史悠久,規模巨集大,製作精美,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珍貴遺產,是一個必去之地。莫高窟是中國歷史文化最鼎盛時期的精華,更是西域的經典代表。很值得前往一看,尤其是那月牙泉,更是神奇的自然風光,岌岌可危的令人更加呵護備至,有生之年不虛此行。被莫高窟...

福州的歷史文化,誰知道福州的歷史文化?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 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 冶 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 福州 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 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7 國家衛生城市 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6 國家環保模範城 8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9 ...

關於陝西的歷史文化,陝西省的歷史文化

陝西這個地名的由來,與歷史變遷有關。在今河南省西部陝縣西南,有一個叫作陝原 陝陌 的地方。周朝初年,周公與召公以此劃分領地,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 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宋朝時設陝西為路 相當於今省制 以其地處陝原之西,而稱陝西路。陝西之名出此開始。陝西在歷史上較長時期一直簡稱為 秦 若依照漢語拼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