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 冬至大如年

2023-03-19 03:40:09 字數 1954 閱讀 2479

1樓:楓影飄零

冬至大如年是因為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大過年,敬神明、拜祖先、吃湯圓、做臘味糯米飯、殺雞宰鴨燉八珍。冬至陽生,由於被認為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自古以來都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節氣。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32fa828ba61ea8d3c5852a1b980a304e251f580d"/>

2樓:sss卍

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人在冬至這一天要舉行慶賀儀式。周代在冬至時曾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的盛大禮儀;漢代冬至被列為“冬節”,官府要放假,並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晉書》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官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的記載;唐宋時冬至更為熱鬧,據南宋周密寫的《武林舊事》載:“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於九街。

婦人小兒服飾華炫,謂之像過年”;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一天去天壇內的“圜丘壇”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大典。

隨著時代的發展,冬至的許多民俗今已不存。只有冬至的食俗還沒被當代人遺忘:冬至這一天,北方人習慣吃餃子、吃餛飩,南方人喝紅豆粥、吃湯圓,還有人則喜歡在這一天吃火鍋。

3樓:暴走談教育

我們先從它的起源開始說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一個,關於冬至最早的記錄是在商末周初,周公用土圭法測影“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古人講: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陰氣盛極而衰,而陽氣漸長,此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開始了下一年的迴圈,是一個大吉的日子。其後,這一節日沿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a9d3fd1f4134970a312a87be87cad1c8a6865dc1"/>

在古代,冬至還可以用於**未來的天氣:

有“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說法。這是直接**過年的天氣的:如果冬至是陰天,那麼過年就是晴天。

相反,如果冬至晴的話,過年的時候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不相信的夥伴可以以今年的冬至天氣和明年過年的天氣印證一下。

4樓:乾萊資訊諮詢

冬至大如年理由如下: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年,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人在冬至這一天要舉行慶賀儀式。

周代在冬至時曾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的盛大禮儀;漢代冬至被列為“冬節”,官府要放假,並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晉書》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官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的記載;唐宋時冬至更為熱鬧,據南宋周密寫的《武林1日事》記載:“都人最重一陽貿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於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謂之像過年”;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一天去天壇內的“圜丘壇”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大典。

隨著時代的發展,冬至的許多民俗今已不存,只有冬至的食俗還沒被當代人遺忘:冬至這一天,北方人習慣吃餃子、吃餛飩,南方人喝紅豆粥、吃湯園,還有人則喜歡在這一天吃火鍋。

冬至大過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

哦給我送 殷周時,以冬至前一天為歲終,後二十四節氣則以冬至為首。因此,中國民間有 冬至大如年 一說。冬至又被稱為 小年 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祖節日。冬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