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件外觀檢驗有相關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嗎?

2023-01-11 18:45:25 字數 2108 閱讀 2560

1樓:匿名使用者

成型注塑件之國家標準(細則):cqc13-036047-2009

測試所依據標準就比較多了。 具體在cqc13-036047-2009中都有明確的說明。

塑料件外觀檢驗標準

2樓:落日_餘暉

檢驗標準:

1、mil-std-105e ii表(國家標準gb2828-87一般檢查水平ii),正常檢驗、單次抽樣計劃,aql訂定為 cri=0 、maj= 、min=。

2、相關抽樣標準或判定標準,可視品質狀況或客戶要求等做修正。

mil-std-105e ii表如下: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考問大家吧,你既然是做iqc,你們應該有個行業標準的吧,產品的每一個部件都因該有一系列的質量標準啊,你可以參見那個標準來執行,要是沒有這樣標準,你就按照一個苛刻的客戶或者一個消費者的眼光和要求去甄別產品的標準。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都不知道你還怎麼做啊。

塑料件外觀麵皮紋有無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有的,我做表面腐紋時,只要給廠家一個編號就可以了 週一再仔細看一下是什麼標準。

注塑件的外觀檢驗

6樓:匿名使用者

1.目的: 建立和規範適當之檢驗流程,檢驗方法,以使檢驗結果一致性和全面性以及準確性。

2.範圍: 適用於intech塑材類檢驗。

3.檢驗依據:依mil-std-105e抽樣表,檢驗水準為ⅱ級,ma為,mi為。

4.檢驗條件:2只40w熒光燈(220v,50hz),視力以上,距離為30cm,時間10s以上。

5.檢查專案:主項檢查2、3、4、6、10項,其它依次檢查。

6.檢驗步驟與方法。

原料報驗:開機測試,觀察其製品顏色、材質、外觀是否合格。

客戶承認樣品:試產時由客戶指定專員對製品外觀、結構、顏色、材質予以承認。

首件檢驗: 品管負責人依客戶承認樣籤樣本作為生產線生產標準用。

巡線檢驗: 1次/時,依據下列**之內容判定。

判定級別標準:

專案 缺點代號 缺點說明 判定。

cr ma mi

巡線檢驗 1 料號,品名,規格不符(錯料) v

2 表面有縮水 v

3 表面有斷裂痕,無法使用者 v

4 塑材嚴重變形,影響組裝 v

5 塑材嚴重缺料,品質無法保證 v

6 表面有明顯流痕,影響外觀 v

7 表面有凸點,但不在a級區內 v

8 邊沿有或內部有毛邊不影響組裝和外觀 v

9 表面有脫花,不在a級區內 v

10 表面刮傷或刻痕或削傷嚴重 v

11 表面斑點大小,數量未超出客戶限度樣品 v

12 表面凹點明顯 v

13 接合線明顯 v

14 暗影不在a區內 v

15 塑材組合後有段差,且超出客戶限度樣品 v

16 尺寸不符工程承認規格,影響組裝 v

17 比對樣品有明顯色差。 v

18 與工程承認樣品材質不符 v

填寫報表:巡檢記錄表,p管制圖。

製品報驗:依據mil-std-105e表再次抽檢,並填寫塑材檢驗記錄表。

最終判定:品管在標示單上蓋「pass」(接受)或「rej」(拒絕)章。並將良品入庫。

塑膠件檢驗標準

7樓:匿名使用者

塑膠件檢驗標準主是有外觀的和功能的,外觀主要看一些表面的,如劃傷,異色,披鋒等,功能要根據承認書或圖紙進行對比,如螺絲孔的位置,尺寸是否符合等等。

注塑件的外觀顏色有國標之類的嗎?

8樓:範魯發

一般注塑件在顏色方面,常使用色卡(行業內通用的,也有叫成色牌的)來進行調色和對比,沒有國標。如果注塑件顏色要求很高且易出現變色,常會籤一些顏色範圍(顏色極限板,顏色偏深偏淺都有上下限),此顏色板一般一年需要更新一次。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沒有,需要看客戶的需要。

關於注塑件的問題,注塑件是什麼

當然是pp收縮率大啊,pp是結晶性材料,收縮率在1 到的樣子,abs是不結晶的,收縮率通常按照左右估計。看你的 你應該是說上端面那個塌陷的部分吧?估計是冷卻縮水引起的,根據進膠口的位置和形狀,在注塑時降低料溫,增加保壓壓力和保壓時間試試吧,具體改多少需要你自己去摸索。由於看不到另外幾個面的縮水狀況,...

注塑件皮紋色差怎麼解決,注塑出來的顏色有色差怎麼辦?

1.你的染色劑是否耐溫不夠,這樣隨著機臺溫度的偏差,就會有波動 2.為了調節有些外觀問題或尺寸,有時會將溫度調高,導致不穩定,3.混色不均勻,如果是這個建議抽粒比較穩定 注塑出來的顏色有色差怎麼辦?可能的起因及建議使用的補救方法從下面兩方面著手 一 注塑機 a 注塑機的射料缸內顏料混合不充分。增加背...

怎樣鑑別注塑件材料?用密度來區分是否可行

樓主你好!根據材料的密度來判定,這對於材料的組成成分是沒法鑑別的,假設我們按單個產品的重量來控制來料產品,是同種材質在不大範圍變動,還是有一定可取的。但鑑於注塑壓力大小會使產品密度發生變化,且原料生產商生產的每批都會有差異,這個範圍值很難定。個人建議 我們直接管控產品的效能是否更好?將產品的衝擊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