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這首詩

2023-01-07 22:20:39 字數 1060 閱讀 3578

1樓:匿名使用者

清·徐錫麟《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①,誓滅胡奴出玉關②。

只解沙場為國死③,何須馬革裹屍還④。

【簡注】①大刀環:環與還音近,古人用作還鄉的隱語。這句是說:

軍隊應唱凱旋戰歌。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統治者。

玉關:即甘肅玉門關,漢時為出塞要道。③解:

知道,懂得。④馬革裹屍: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後漢書?馬援傳》)

【賞析】徐錫麟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因槍殺安徽巡撫恩銘英勇就義。他詩作不多,但《出塞》一首卻是一篇意氣豪雄之作。據記載,徐錫麟2023年前後「曾出山海關至奉天、吉林,再經西北諸省邊疆而歸。

」這首詩是2023年春這次壯遊時所作。作品在藝術上繼承了唐代邊塞詩的風格,具有豪邁雄渾的特色。前兩句詩開門見山,以詩言志,顯示出克敵制勝、橫掃千軍的英雄氣概,表示革命者立誓要推翻滿清封建王朝,乘勝追擊,直出塞外,把反動統治者消滅乾淨,革命軍隊應當高唱凱歌,勝利歸來。

作者用倒裝句式和「應唱 」、誓滅」等字眼,充分突現出革命者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體制的決心及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念。末兩句詩,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勇於為國獻身,義無返顧的豪情壯志。東漢名將馬援認為,男子漢應該為國家戰死在疆場上,以馬革裹屍歸葬。

作者將前人的意思翻進了一層,認為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那就只知道在戰場上為國捐軀,至於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須考慮。「青山到處埋忠骨」,如果為祖國為革命光榮犧牲,即使長眠於異鄉的土地上,不也同樣是躺在祖國母親的懷抱裡嗎?顯然,此處立意比馬援更深了一層,加上「只解」、「何須」的強調語氣,因而更顯得慷慨激昂,動人心魄。

這首詩,通篇直抒胸臆,以詩言志,而又化典自如,真摯坦率地表達了作者的革命豪情,實乃文如其人。誠如梁啟超所言:「這類文學,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開——至少也是當他作出這幾句話那一秒鐘的時候,語句和生命是迸合為一。

這種生命,是要親歷其境的人自己創造。所以這一類我認為是情感文中之聖。」

2樓:賜心依舊

出塞。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衝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出塞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出塞這首詩表達了什麼?

出塞這首詩表達了什麼?出塞這首詩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 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詩人對邊疆戰士的同情和而是人。對合平戰爭的嚮往。初賽的作者是唐朝詩人王昌齡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

《出塞》的作者是時期的詩人,出塞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遠征萬里的大軍仍然沒有回還。只要有飛將軍李廣守衛在龍城 邊塞 不讓胡人戰馬敢踏過陰山半步。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是唐朝的王昌齡寫的,一共有兩首,我們耳熟能詳的一般都是第一首,意思是 秦漢時期的明月照著...

出塞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景下寫的,王昌齡《出塞》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出塞 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 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長安是東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