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乾旱和缺水的問題,地理當前我國長江中下游乾旱的原因和措施

2022-04-14 19:34:05 字數 5873 閱讀 1007

1樓:不要叫我貓

1。自然原因: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處於季風區,降水主要受季風影響,而季風氣候不穩定。

人為因素:該地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量較大;水汙染和水資源的浪費較嚴重。

2。影響:嚴重影響了農業、工業的發展,也使得人們的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使當地的自然環境受到影響。

3。國家:實行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進行調整水價。

企業:注意節水、合理利用水資源,做到廢水處理再利用。

個人:增強節水意識,從點滴小事做起。比如節約用水,等等。

2樓:神龍馭虎

1、客觀的講,這次乾旱主要是自然原因。受新一輪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夏季風偏弱,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

2、乾旱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不利影響,也影響了長江航運和沿岸地區生態系統的正常維持。

3、國家加大抗旱資金支援力度,打井抗旱,三峽水庫加大下洩流量。企業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儘量實現迴圈利用。每個公民都應提高節水意識,並落實到行動中,節約使用每一滴水。

地理當前我國長江中下游乾旱的原因和措施

3樓:懶羊羊學

原因:(1)季風氣候不穩定,東南季風偏弱,帶來的降水少;

(2)氣溫升高,蒸發量大;

(3)農作物需水期,農業用水量大;

(4)工業發達,工業用水量大;

(5)城市眾多,人口密度大,生活用水量大;

(6)長江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

措施:(1)在適當的時機實施人工降雨;

(2)加強**;

(3)減少南水北調的水量,保證長江中下游度過缺水期;

(4)合理利用水庫大壩調節水量

(植樹造林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並不能馬上解決現在的缺水問題,應仔細申請題目再回答)

4樓:魔劍親王艾米

1.季風氣候不穩定,東南季風偏弱,帶來的降水少。

2.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高大山脈,阻擋水汽進入,降水量少。

3.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蒸發量大。

4.中下游地區圍湖造田,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

5.該地區工業發達,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5樓:神龍馭虎

現在的乾旱主要是暖溼氣流活動比較弱,造成降水偏少,但現在還不是伏旱。其實現在還未進入梅雨時節,估計入梅以後降水將逐步增加。伏旱是在梅雨過後,夏季風北上到達華北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受單一夏季風控制,缺少成雲致雨的條件,所以形成乾旱。

現在能夠採取的措施,就是合理運用水庫存水,利用地下水。治本的辦法目前還沒有。

6樓:

原因:1、氣候方面。今年大氣環流異常,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夏季風偏弱。導致輸送到大陸的水氣不足,難以形成足夠的降水。

2、水利建設方面。長江上游的三峽大壩,攔截了大量的水,導致下游流量減少。為補充幹流損失,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支流的水流失加快。導致乾旱區擴大。

3、用水方面。長江中下游流域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用水量很大。而這些地區的居民和企業平時不注意節約用水,加劇了旱情。

對策:1、我們無法改變徹底控制天氣,但可以區域性控制,這就是人工降雨。所以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進行人工降雨。

2、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要統一排程。包括三峽在內的所有水庫,都要服從調動,適當放水,減輕旱情。

3、注意節約用水,用好每一滴水。

7樓:柯雅雋

原因:1副高控制:連續的晴天,降雨偏少:2長江中下游地區工農業發達,用水量較多:3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

措施:1實施跨流域調水,2**加大水系工程建設:3公民加強節水意識。

8樓:僧綠凝

自然原因:屬季風氣候 氣候年季變化大

人為原因:下游圍湖造田 植被破壞 涵養水源能力差 全球氣候變暖蒸發強烈

措施:植樹造林 保護環境 修建堤壩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加強預報與監測

9樓:匿名使用者

天災人禍

天災 氣候反常

人禍 環境破壞 本來好多河流湖泊尤其是洞庭湖區面積大幅減少,你可以找專門的資料看看。洪水來了就發水,雨水不來就乾旱,典型的大自然涵養水源的能力被破壞了,還有就是植被的破壞,也及其嚴重破壞了涵養水源的能力。

措施,覺得人力能與大自然抗衡嗎?根本就是保護大自然,其他杯水車薪

10樓:

暖溼氣流不夠,不能形成規模的降雨,今年全國東南西北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暖溼氣流不夠是關鍵原因。6月中旬梅雨鋒到後加上適當的人工增雨作業,長江中下游的旱情基本就能得到解決了。要不中國的「魚米之鄉」就沒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影響我國東部的大氣環流系統異常顯著。

目前,西太平洋(10.14,-0.12,-1.

17%)副熱帶高壓位置較多年平均狀況偏北、偏強,西脊點偏西。在對流層中低層有反氣旋性距平環流,因此,造成無降水天氣出現、長時間降水偏少,從而形成旱情。而往年,江南一帶在春季由於副熱帶環流系統的影響,會形成持續時間較長的春季連陰雨。

其次,水汽輸送條件不足,水汽通道未能有效建立。

在春夏季節轉換期間,隨著熱帶對流系統的發展和南海夏季風的爆發,影響我國水汽的通道通常有三個——索馬利亞越赤道西南氣流、孟加拉灣以南越赤道西南氣流和來自南海及其以東附近的副熱帶高壓南側轉向的西南氣流,但目前三個通道的水汽輸送總體偏弱。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對長江中下游乾旱區對流層整層水汽收支的分析診斷,該地區在5月有很大的水汽流失,因此缺乏降水的物質條件。

此外,今年以來,冷空氣活動顯著且勢力強大,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無法形成冷暖交匯的局面

12樓:手機使用者

雨水形成的過程是冷熱空氣pk的結果,從大洋流入的熱空氣遇到較強的冷空氣,那麼他就會迅速的凝結形成雨雪,如果地表水流動量偏少或人為生產活動導致地表溫度持續升高那麼他就會導致形成的冷空氣能力偏弱,形成的冷空氣根本就pk不過太平洋流入的熱空氣,也就不能讓他們迅速凝結形成雨雪天氣.這就是乾旱的地方會持續乾旱的原因.

13樓:夏日清風的問候

原因:七八月份伏旱天氣是主要的(也就是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

措施:植樹造林 修建堤壩加強工程建設 減輕天氣預報與監測 人工降雨 等等很多啦

14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暖溼氣流活動異常,致使乾旱。

措施:合理利用水庫、地下水;植樹造林、修建堤壩、人工降雨。

15樓:手機使用者

由於夏季風活動異常,東南季風推遲登陸,造成梅雨推遲,使長江中下游乾旱。

當然,還有人為原因,例如春播的耗水,輕重工業的用水,人們的生活用水等

16樓:北懷雁

原因:由於三峽大壩的建成,以至於中下游的水減少。

17樓:手機使用者

措施一般都要分為:工程方面的措施和非工程方面的措施

18樓:手機使用者

2012快到了 這是前兆啦

19樓:手機使用者

長江中下游的大旱對策

長江上游建成大壩後,其水面擴大了,但擴大的水面面積與長江中下游因大壩截流減少了流量而縮少溼地等面積相比還是少得多,這樣就影響環境中的水氣蒸發,最終就影響天氣。如果變壞了的氣候年復一年,就會每況愈下,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長江中下游流量應恢復到未建大壩以前的正常水平,使沿岸水面、溼地、植被和灌溉面積都恢復到原來的狀況,水氣蒸發也就恢復到未建大壩以前的正常水平,天氣也就會恢復正常;所以不是暫時補水和短期抗旱的行為,而是永遠的長江運營原則,要不然環境和天氣就越發不可收拾。(baotu)

20樓:匿名使用者

降水偏少

上游蓄水發電,造成下洩水量減少

這次長江中下游的大旱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求詳細解釋。

21樓:手機使用者

還是考慮大氣環流異常的原因多一些吧!

22樓:匿名使用者

氣候反常是一方面

三峽工程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是一方面。

查一下資料就知道了。

三峽大壩造成周圍幾十公里內空氣流動不暢,降雨偏少。

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下滲,土地乾旱。下游長江水位低於周邊各湖水位,造成湖水倒流,水位見底。。

可惜zf磚假是不會承認的。。。

23樓:匿名使用者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對長江中下游乾旱區對流層整層水汽收支的分析診斷,該地區在5月有很大的水汽流失,因此缺乏降水的物質條件。 此外,今年以來,冷空氣活動...

24樓:手機使用者

旱災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氣候變化,今年雨水少;二是人為因素,人類活動大量消耗淡水,對地下水的隨意開採和肆意浪費、汙染,造成大面積的缺水。三峽大壩只是那些人找到的一個替罪羊而已。比如最近旱成草原的鄱陽湖,它是彙集贛江、修水、鄱江(饒河)、信江、撫河等水經湖口「注入」長江,它的乾旱跟長江水量毫無關係,當然也跟三峽無關。

25樓:

氣候變暖,生活環境汙染嚴重,在加上長江也沒有水補給,70年一遇,我在洪湖岸邊長大的,我也是頭一回見湖底啊。

26樓:匿名使用者

大原因是氣候變暖,引發的全球氣候,自然氣候多發,大旱後估計就要大澇。小原因,人類生活和工業是水資源緊張,沒有合理的使用。

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什麼會有乾旱問題,是什麼時候

27樓:匿名使用者

伏旱。在伏天時期出現的乾旱,稱為伏(夏)旱,屬於季風區災害性氣候。主要發生在中國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特別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

伏旱是指我國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盛夏(多指7月8月)降水量顯著少於多年平均值的現象。

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且少颱風活動時,容易出現嚴重乾旱。

今年長江中下游乾旱原因

28樓:匿名使用者

專家表示,降雨異常偏少是導致長江中下游嚴重乾旱的「禍首」。今年1月至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持續少雨,平均降水量260.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1.

1%,為2023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尤其是4月份以來,該地區降雨過程明顯偏少,與同期相比偏少五至八成。

一是拉尼娜及其衰減對熱二是今年春季歐洲和俄羅斯中部出現持續的高氣壓異常活動,而東部為低氣壓環流。長時間維持這種大氣環流形勢,造成了歐洲乾旱少雨,強冷空氣頻繁入侵我國。帶與副熱帶地區天氣氣候產生了強烈影響。

29樓:匿名使用者

(1)季風氣候不穩定,東南季風偏弱,帶來的降水少;

(2)氣溫升高,蒸發量大;

(3)農作物需水期,農業用水量大;

(4)工業發達,工業用水量大;

(5)城市眾多,人口密度大,生活用水量大;

(6)長江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

30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較多年平均狀況偏北、偏強,西脊點偏西。在對流層中低層有反氣旋性距平環流,因此,造成無降水天氣出現、長時間降水偏少,從而形成旱情。

在春夏季節轉換期間,隨著熱帶對流系統的發展和南海夏季風的爆發,影響我國水汽的三個通道的水汽輸送總體偏弱。5月有很大的水汽流失,因此缺乏降水的物質條件。

此外,今年以來,冷空氣活動顯著且勢力強大,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無法形成冷暖交匯的局面。今年1—4月,影響我國東部的冷空氣均為全國型,其勢力強大,不利於熱帶系統向北推進。

31樓:hippo小窩

哎。。。不提也罷 大家都知道的

長江下游乾旱和三峽水庫有什麼關係?三峽水庫造成的?誰能解釋下?

32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能證明有直接的關係,只是人們喜歡往上面想

長江中下游為什麼會大旱呢,長江中下游為什麼會大旱

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拉尼娜現象使得副熱帶高壓位置持續偏南,強度持續偏弱,其北緣溼潤氣流難以抵達江南北部,江漢平原和江淮地區 也就是長江中下游一帶 從去年十一月開始上述地區降水持續偏少,但冬季氣溫低蒸發量,又是農閒季節,固乾旱不明顯。但入春後氣溫明顯回升,農業用水進入高峰期,加之四月下旬以來上述地區長期受...

長江中下游地區從哪到哪,長江中下游是哪些地方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 湖南洞庭湖平原 合稱兩湖平原 江西鄱陽湖平原 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 皖中平原 以及江蘇 浙江...

長江中下游平原到底包不包括江淮平原

首先回答標題的問題 包括江淮平原位於長江下游的北岸,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第二個,海拔高於200m的提問者舉的幾個例子都是第三個,這個我不很清楚,塞外江南指的是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1.包括 長江中下游平原指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接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勢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