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韓國,如此弱小,為何能笑傲到最後

2022-04-11 09:18:41 字數 1043 閱讀 8055

1樓:大劉憂

韓國脫胎於春秋霸主晉國,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共伐滅知伯」而共分其土地,由於晉國國土面積非常廣袤,韓國分得了今山西省東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與魏國交錯,並將周王室包裹在其中,西邊是秦國,南邊是楚國,東南是鄭國,東邊則是宋國,這雖然是個四戰之地,但卻地域廣袤,還佔據宜陽產鐵之地(所以韓軍**精良)。

史載:「(韓)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共敗智伯,分其地,得益大,大於諸侯」,可見,韓國分家之時,其家底就已經超過了其它中小諸侯。這也是韓國後來能位列戰國七雄的原因之一。

由於韓趙魏同出於晉,三家分晉之後,韓趙魏建立了同盟關係,對外號稱「三晉」,這也韓國能站穩腳跟的原因之二。公元前403年,韓趙魏聯軍伐齊,迫使周天子正式冊封三家為諸侯。

憑藉這種同盟關係,韓國不斷蠶食東南方向的鄭國,並於公元前375年滅亡鄭國,遷都新鄭。此後三晉同盟破裂,韓國陷入魏國的巨大軍事威脅,魏惠王一度攻佔韓國馬陵。也就在這個時候,韓國開始了申不害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實行郡縣二級的行政管理體制,使得國君可以直接調動國內一切戰爭資源,這位韓國在強國中自保奠定了基礎。

韓昭侯之後,韓國國勢出現衰退,但因西邊秦國崛起,韓魏重新建立了聯盟關係,魏國主導了巫沙會盟,主動退還侵佔的韓國國土。同時,韓國採取了「示弱」的外交政策,公元前348年,韓昭侯甚至入朝秦孝公。

獨特的地緣政治,讓韓國能在秦、楚、魏等國的夾縫中左右逢源,所謂「韓,天下之咽喉也」,任何一家諸侯都不會坐視其它諸侯國將韓國併入囊中。直到秦國實力出現壓倒性優勢之後,這種平衡在打破,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發動統一戰爭,弱小的韓國首當其中,最先被滅,但與其它早已消亡在歷史長河中的諸侯國相比,韓國也算是笑到了最後了。

2樓:三棵樹

因為當時的韓國非常弱小,只能抱其他大國的大腿,而當時的韓國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導致其他國家不敢輕易進攻。

3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韓國的地處非常重要。它是軍事要地。所以說雖然戰鬥力弱,但是可以存活到最後。

4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統治者能夠韜光養晦,儲存實力,還有就是他們做事的時候謹小慎微。

戰國時期韓國的歷史

起源韓起源於晉國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晉穆侯。曲沃桓叔庶子韓萬,因協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晉,被武公封於韓地,繁衍氏族,在晉成為門閥名卿,傳至韓康子。韓康子與魏桓子奉宰相智伯之命,在晉陽之戰中,討伐趙襄子。最後韓 魏倒戈,與趙合滅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從此韓 趙 魏三卿世族獨霸。然後三卿再將晉的領地...

戰國時期的銅鏡價格怎樣,戰國時期銅鏡值多少錢古銅鏡拍賣鑑定

您的問題,戰國青銅鏡直徑10cm,真品 要超過3萬元!看東西,沒有 沒意義 戰國時期銅鏡值多少錢古銅鏡拍賣鑑定 戰國時期銅鏡,具體的價值取決於是否真品 工藝水平怎麼樣,補充 看看就知道,這裡就可以鑑定。春秋戰國銅鏡價值高嗎 第一,看來歷。當時的銅鏡,普通百姓肯定是用不起,但是是諸侯用的,還是諸侯手下...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關係,有關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背景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趙國作為秦國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一直時時處處和秦國作對。而秦國也正是在戰國末期幹掉了趙國才得以統一中國的。可是,很多人也許想不到,這麼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其實是 一祖同宗 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子孫,而且,在早年間,趙國的祖先是有恩於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