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描寫了什麼,關於「乞巧節」的古詩有哪些?

2022-04-09 05:10:55 字數 4565 閱讀 5457

1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

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有哪些關於「乞巧節」的詩句?

2樓:匿名使用者

1.《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2.《鵲橋仙·乞巧樓空》

清代:納蘭性德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

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3.《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清代:顧太清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欄干斜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神仙之說本虛無,便是有、也應年老。

4.《喜春來·七夕》

元代:佚名

天孫一夜停機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雙星心事密話頭長。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5.《乞巧詞》

唐代: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雙雙並綺羅。不嫌針眼小,只道月明多。

3樓: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五代·後唐)楊璞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權德輿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鵲橋仙(宋)秦觀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關於「乞巧節」的古詩有哪些?

4樓:月亮下的戰士

1、《癸丑七夕》 (宋)陸游

風露中庭十丈寬,天河仰視白漫漫。

難尋仙客乘槎路,且伴吾兒乞巧盤。

秋早時聞桐葉墜,夜涼已怯紵衣單。

民無餘力年多惡,退士私憂實萬端。

2、《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3、《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4、《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5、《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5樓:

1、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飈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柳永《二郎神·炎光謝》

2、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3、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清.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5、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唐.祖詠《七夕》

7、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唐.孟郊《七夕》

8、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唐.羅隱《七夕》

9、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孟浩然《他鄉七夕》

乞巧詩中描寫這一天的習俗都有什麼什麼等?

6樓:天上在不在人間

乞巧 唐 ·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乞巧是哪代詩人根據什麼節日寫的

7樓:教育解答助手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具體指的是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的古詩。

原文:乞巧 ·林傑(唐)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表達了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8樓:修羅還是羅剎

唐代詩人林傑根據乞巧節寫的

描寫乞巧節的詩句

9樓:匿名使用者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孟浩然《他鄉七夕》

2、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3、風輕惟響?,日薄不嫣花。——李商隱《壬申七夕》

4、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5、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6、東飛烏鵲西飛燕。——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7、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女。——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8、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9、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10、喜鵲橋成催鳳駕。——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11、塵緣一點,回首西風又陳跡。——吳文英《六麼令·夷則宮七夕》

12、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13、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14、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15、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任希古《和長孫祕監七夕》

16、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吳文英《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17、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18、夜色銀河情一片。——吳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19、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李商隱《壬申七夕》

20、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21、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22、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孟浩然《他鄉七夕》

23、乞巧雙蛾加意畫。——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24、世間離恨何年罷。——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25、瓜果幾度淒涼,寂寞羅池客。——吳文英《六麼令·夷則宮七夕》

26、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27、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28、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29、流蘇翠帳星渚間,環佩無聲燈寂寂。——王建《七夕曲》

30、拋梭振鑷動明?,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乞巧》是描寫什麼古代節日的

10樓:社會你的郭哥哥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

11樓:在潛山學車的彩狐

乞巧節在農曆七月七日,又名七夕。

乞巧節,即七夕節。

關於乞巧的古詩有哪些,有哪些關於「乞巧節」的詩句?

1.乞巧 唐代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2.鵲橋仙 乞巧樓空 清代 納蘭性德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 為予縫綻。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 人間非幻。3.鵲橋仙 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清代 ...

乞巧節在農曆的幾月幾日,乞巧節指的是農曆幾月幾日又名什麼

乞巧節在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由此衍生為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名列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初步考證,這一美麗動人 千古流傳的愛情傳說起源於古老的南陽。七夕 最早 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

古代乞巧節的風俗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幹啥的?是讓娘們在家紡紗織布,縫衣穿線,提高勞動技能的。七夕,對女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日子。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這一天晚上,女孩子們悉心打扮,走出家門,來到璀璨星河之下,藉著月光聚會,切磋技藝,祈求智巧。今年的乞巧會開始了。河岸邊早早佈置好的火把花燈被依次點著,發出橘色的火光,從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