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全文的翻譯是什麼,《馬說》原文及每個字的翻譯是什麼?

2022-03-10 23:51:04 字數 5150 閱讀 8385

1樓:匿名使用者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註釋:①、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②、祗:同「只」,只是。辱:屈辱,埋沒。

③、駢:成雙成對。槽櫪:原指養獸的食器,這裡指養馬的處所。

④、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被稱道。以,按照,介詞。稱,稱頌,稱道。

⑤、馬之千里者:馬(當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係。

⑥、一食:吃一次。或:有時。盡粟一石:吃盡一石粟。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石,十鬥為石。

⑦、食:同「飼」,餵養。

⑧、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⑨、是:這,指示代詞。

⑩、能:才能。

⑾、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表露。

⑿、且:將。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⒀、安:怎麼,**,疑問代詞。

⒁、策:駕馭。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

⒂、盡其材:全發揮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⒃、鳴之:吆喝它。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⒄、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臨視著馬。臨,從高處往下看。

⒅、其:語氣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⒆、其:語氣助詞,加強肯定語氣。

參考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2樓:勁草東東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馬,也只是辱沒在低賤的人手裡,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的粟(穀子)。飼養馬的人不懂得根據千里馬能日行千里的食量來餵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特殊的本領和英武的體態不能表現在外面,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麼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餵養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聽它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道:「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樓:閃電族光

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有伯樂,這以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裡受到埋沒,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裡,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懂得根據千里馬日行千里的特點來餵養它。這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飽,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顯現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餵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馬鳴叫但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起馬鞭面對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能識別千里馬吧!

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

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食馬者:食——飼,喂

才美不外見:見——現,表現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才,才能

其真無馬邪:邪——耶,表疑問,相當於「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意。

通假字: 食馬者:食——飼,喂

才美不外見:見——現,表現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才,才能

其真無馬邪:邪——耶,表疑問,相當於「嗎」

大意:本文借伯樂和千里馬為喻,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4樓:匿名使用者

世上有伯樂,這以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裡受到埋沒,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裡,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懂得根據千里馬日行千里的特點來餵養它。這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飽,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顯現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餵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馬鳴叫但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起馬鞭面對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能識別千里馬吧!

《馬說》原文及每個字的翻譯是什麼?

5樓:凌峰汽貿

原文《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解釋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馬

2,辱:辱沒

3,之:的

4,奴隸人:僕

5,駢(pián):兩馬並駕

6,駢死:並列而死

7,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8,櫪:馬棚

9,以:把

10,一食:吃一頓

11,或:有時

12,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3,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石: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

14,食:通「飼」,餵養。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5,其:指千里馬,代詞

16,是:這樣,指示代詞

17,能:才能

18,見:同「現」,表現;顯現

19,且:況且,尚且

20,欲:想要

21,等:等同,一樣

22,不可得:都做不到

23,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4,安:怎麼,**,疑問代詞

25,策:馬鞭,這裡是「 鞭打 "的意思

26,之:指千里馬,代詞

27,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辦法

28,道:正確的方法

29,食之:飼養它

30,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指餵飽了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31,材:同「 才 」,才能

32,鳴:馬叫

33,之:無意義

34,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5,執策:拿著馬鞭

36,執:握。策,趕馬的鞭子,名詞

37,臨:面對。   38 嗚呼:表示驚歎,相當於「唉」

39,其:難道,表反問語氣

40,邪:同「 耶 」,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41,其:恐怕,大概;表推測語氣

譯文世間有了伯樂,這樣之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到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

恐怕是他們真不得千里馬啊!

韓愈的《馬說》原文和翻譯。

6樓:sy素年傾城

原文:雜說四·馬說

【作者】韓愈【朝代】唐代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

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說馬 韓愈文言文,韓愈《馬說》原文及翻譯

韓愈 馬說 原文及翻譯 馬說 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原文及翻譯如下 1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馬說的譯文,馬說 全文翻譯

雜說四 馬說。唐代 韓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

馬說的主旨是什麼反映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本文的主旨是 其真不知馬也。文章先具體描繪了千里馬的悲慘遭遇,然後揭示千版裡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即 食馬權者 的無知。最後全面總結了 不知馬 的表現,三個 不 字,形成排比,構成了強勁的語勢,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 食馬者 的平庸淺薄。文章結尾照應開頭,突出主旨。全文的主旨句 中心句 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