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佛教文化精髓,你如何看待佛教?

2022-02-27 02:44:33 字數 4022 閱讀 5781

1樓:千度得分王

「生活禪的真諦」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人生面對的實相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如何處理人生中的困惑,是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

草堂寺鳩摩羅什的舍利塔上刻著五個字:煩惱即菩提。也就是說,煩惱就是生活,煩惱就是禪。

「煩惱」和禪的轉化,就在一個「即」字上,能夠「即」得了,兩者就能夠轉化,不能「即」得了,兩者就不能轉化。「菩提」就是覺悟,覺悟的生活就是菩提的生活,就是佛教的生活。

生活禪就是去掉煩惱,這種方法有四句話:第

一、將信仰落實於生活。理想和信仰只有落實到生活,才能得到徹底的實現。第

二、將修行落實於當下。煩惱即菩提,要當下解決煩惱。「即」是一個等號,但這個等號並不好畫,它要求修行的人立刻去解決煩惱, 成就菩提。第

三、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六祖惠能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佛法永遠只能存在於藏經閣中,佛法永遠不能實現。第

四、將個人融化於大眾。這句話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人們總是個人當頭。

但每個人如果離開大眾,不但一事無成,恐怕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儲存下去。一棵樹木不能成為森林,許多茂盛的樹聚集在一起,才是一片茂盛的森林。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是學習一切佛法和世間一切法的法門,

覺悟人生:講的是如何做人;奉獻人生:講的是如何做事。

如何做人呢?有八個字:信仰,因果,良心,道德。

如何做事呢?也有八個字:感恩,包容,分享,結緣。

淨慧長老一個人在世間,他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世間的萬物無法分開的,一朵花之所以能夠鮮豔地開放,是整個宇宙的成就,故而要用感恩的心面對整個世界;同時,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因為有不同顏色的花朵同時存在世間,要有包容,世間才能呈現出美麗的色彩。人的一切成就,都不是他個人的,要與大眾分享,要回到大眾中去,以分享的心態回報大眾;關於結緣,淨慧長老說,世間的人往往是事業成就了,「緣」就沒有了。這樣的心態要不得。

要以事業的心成就緣,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淨慧法師總結說,這些就是我主張的做人做事的兩個八字方針,生活禪的道理正蘊含在這樣一些道理中。

2樓:丙秋梵

1. 普天之下,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2.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4.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5.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6. 真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7. 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心中有善,不易生惡。

8. 盡多少本份,得多少本事。

9. 地廣不如心寬。

10.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11. 世事有二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12.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13. 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14. 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做好社會環保,也做好內心環保。

15. 人先自愛,方愛天下人;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心。

16.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授人與花,手留餘香。

17. 信心、毅力、勇氣,天下無事不成。

18. 不怕事多,只怕多事;能幹不幹,不如苦幹實幹。

19. 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20. 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為能為,方能昇華自我人格。

3樓:煩惱即菩提

佛教文化的精髓,一是三世因果說,就是什麼事件都受因果律支配。一是迴歸本源說,叫人們徹底解脫輪迴痛苦。

4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東西我贊同,但有的事情就~~~~玄乎了。 反正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什麼都聽人家的或者什麼都不聽人家的就好了,假如信就信沒什麼擔心的,但是主見也要有腦袋才行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心向明月,明月光輝映大地。眾生皆可為,眾生皆不為。佛,是一盞生活的明燈,使我們向善..

6樓:實料

生命的真理...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遇見的法寶...比我的生命還重要

你如何看待佛教?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至善圓滿的教育 佛教中的書籍每個字都在告訴人們行善 還告訴人們因果 使人們明白宇宙的真相 這世遇到不幸的事 都和前世有關 信佛的人都是隨著緣分過日子 遇到不幸 不會著急 因為知道原因 還告訴人們六道 和出六道的方法 現在的人都被名利衝昏頭 不知道將來的果報多可怕 壽命到了 什麼也帶不去 只能帶去一生所做的業(行為) 去接受果報 到頭來名利一場空 南無阿彌陀佛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內容大致有比喻、方便、權宜等學說法門,另有究竟法門就非文字、語言、意識可以表示,屬不可思義之範濤。

9樓:

南無阿彌陀佛!只有自己體會才會知道,佛法妙不可言,所有能說出的其實都是非法的。

10樓:真沒好名字

如果您問的是你如何看待佛教,那麼我的觀點很簡單:不入菩提路,焉知無明處。

11樓:匿名使用者

永遠脫離苦海之中,只有與佛有緣才行。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分為金剛乘 大乘 小乘 小乘只講究自己解脫 大乘講究利益眾生 金剛乘在利益眾生的基礎上還能達到即身成佛的效果 金剛乘即密宗的基礎經典為大日經 而金剛乘的法是一種方便法 大日經對方便法的說法是 菩提心為因 大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

13樓:匿名使用者

出世間法的學問,與所有世間學說完全不同。

14樓:韋青青

與所有宗教都一樣

都是在精神上安慰人的虛假的理論

15樓:月之十字架

佛教能讓我們離苦得樂!

16樓:青山碧水間

就是一些大實話

沒甚奇特處

17樓:佛學館

看風水,測風水,找風水,這些都是人的自我安慰,還是真實有據可循呢?

佛教作為外來宗教文化,其教義和文化精髓是什麼?

18樓:樑慕遲

佛教的基bai本教義

從某du種意義上,佛教教義的主要內zhi容可分為兩大方dao面:版一是關於善惡因果與權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

二是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當然,從具體內容上看,這兩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開來的。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佛教文化的精髓在於緣起論,或說是緣起性空的理論,這是佛教的精華所在,也是整個佛法的基石,脫離了這個,也就失去了佛教的特質.

在表述上有不同的分類,譬如十二因緣緣起、性空緣起、賴耶緣起、六大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等等,這些都無非從不同側面和角度來闡發緣起理論。所以佛教文化的精髓就是緣起論,或說緣起性空理論。

19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宗教文化,屬於出口轉內銷,遠道的和尚好唸經

20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之,教義就是求證無上智慧(解脫、涅盤、般若都為此意)文化精髓歸結為四法印:

一、諸行無常

二、有漏皆苦

三、諸法無我

四、涅盤寂靜

這是一個提綱和思路,可以順著深入瞭解。

21樓:煩惱即菩提

緣起、性空兩大教義。

22樓:青蓮荷花藕

了生死、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

如何看待如今的「快餐文化」,談談你如何看待當今的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的重要特點就是快,也就是高效,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建立健全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就有利於在社交中與各領域的人進行有效地溝通,不斷拓展圈子。處理和解決的問題的效率很高。所謂快餐文化 指的是追求速成 通俗 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積累和內在價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現象,是隻求速度不求內涵的一種社會 文化現象,...

你是如何看待分手這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待「跟你分手是為你好」這句話的?

分手是為了讓彼此解脫。分手,當他不愛你的時候,請不要不開心,或者是遇到麻煩而彷徨的時候去打攪他。他那兒絕對不是你此刻應該的去處。也許他會在接到你的 的時候,淡淡地安慰你幾句,並且說衷心祝福你快樂,卻也僅此而已。當他不愛你的時候,你的愛,你的人,就會顯得廉價許多。你佔了下風,這是人的本性。也許你會再想...

你是如何看待此問題,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金鑰匙的概念 concierge是一個非常法國化的單詞,通常被譯為酒店裡的 禮賓司 1929年10月6日,11位來自巴黎各大酒店的禮賓司聚集在一起,建立友誼和協作,這就是金鑰匙組織的雛形。1952年4月25日,歐洲金鑰匙組織成立,1972年絯組織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組織,目 前,國際金鑰匙組織共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