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李清照這首詩讓我們思考什麼

2022-02-06 01:30:52 字數 5762 閱讀 6347

1樓:瘋狂的王老闆

詞中運用了對比和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為作者晚年傷今追昔之作。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淒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淒涼景象作對比。

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

作品原文

永遇樂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白話譯文

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雲色彩波藍,彷彿碧玉一樣晶瑩鮮豔。景緻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於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

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閒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髮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

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時而傷今追昔之作。寫作地點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時間約在公元2023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作品鑑賞編輯

文學賞析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落日熔金,暮雲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雲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

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裡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出「人在何處」的嘆息。

這是一個飽經喪亂的人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筆寫初春之景:

濃濃的煙靄的薰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凋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幾許」是不定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重於少。

「春意知幾許」,實際上是說春意尚淺。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藉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正因為這樣,雖有「染柳煙濃」的春色,卻只覺春意味少。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佳節良辰,應該暢快地遊樂了,卻又突作轉折,說轉眼間難道就沒有風雨嗎?

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雨」的心理狀態,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詞人的晚景雖然淒涼,但由於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盛會。只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

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憂患後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寫今轉為憶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這裡專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節。

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閒暇遊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這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捻絲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遊樂。

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那時候無憂無慮的遊賞興致,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以上六句憶昔,語調輕鬆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卻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擔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嚮往,但骨子裡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

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

這首詞在藝術上除了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外,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鍊工緻的書面語交錯融合,造成一種雅俗相濟、俗中見雅、雅不避俗的特殊語言風格。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

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2樓:匿名使用者

永遇樂是詞牌名 後面不加題目鬼知道是哪首

分析李清照《永遇樂》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3樓:小白家裡小白

作者因懷戀故國而寂寞孤苦的情懷與外界「元宵佳節」「酒朋詩侶」的熱鬧氣氛形成強烈反差,曲折委婉地表現出作者無以慰藉、不可化解的對故國刻骨銘心的懷戀之情及對舊日生活的無限惋惜之意。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

這首詞的一個藝術手法是委婉含蓄卻不失淺近通俗的鋪敘。

李清照作詞,強調鋪敘的重要性,她在《詞論》裡對她推崇的詞壇大家晏幾道致「不滿」之意,她評晏幾道詞「晏苦無鋪敘」,她得益於晏詞之精巧,又輔之以鋪敘之妙處,使詞的創作又大大提高了一步。

且看詞的上片,「落日」、「染柳」、「元宵」三組四言對句,描繪臨安元宵之夜的樂景,作者的妙處就在於這裡不單是寫景,寫景只是緊跟其後的三個設問的鋪墊,似問實慨,以景物敘寫作了委婉含蓄的鋪敘,並非無「香車寶馬」,而是主人「謝他酒朋詩侶」。

以鋪敘傳情,隱約透露出家破人亡的哀痛,深刻表達了自己孑然一身的寂寞情懷,這是完全不同於昔日「此情無計可消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的相思,也不同於「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的閒愁,這是對家國之痛和飄零身世的無奈嘆息。

下片的鋪敘,詞人又為我們渲染出一幅昔日三五之夜的快樂圖畫,敘述昔日的元宵盛況,撫今追昔,由「簇帶爭濟楚」到「風鬟霧鬢」,不勝悲涼之感自胸臆自然流露。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不做任何粉飾雕琢,平淡自如,可是在平淡中卻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其中的家國之痛,不似辛詞「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激厲豪放,蒼涼悲壯;其中的孤苦寂寞,也不似蘇詞「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記夢》)的肅穆遒勁,繾綣迷茫。

因為李清照以女性獨特的心理所感受到的失去故國家園無所依傍的絕望心情,以這樣含蓄委婉、淺近通俗的鋪敘手法達到抒情的目的,比之慷慨悲歌、直抒胸臆更耐人尋味,難怪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每聞此詞,輒不自堪」,並「為之泣下」 (劉辰翁《須溪詞》)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後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後,愁苦寂寞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

語言於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緻。

5樓:匿名使用者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的這首《永遇樂》當是作者流寓臨安時所作。這首詞雖寫元夕,卻一反常調,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對比,抒發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落日熔金,暮雲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雲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

但緊接著一句「人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裡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出「人何處」的嘆息。

這是一個飽經喪亂的人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筆寫初春之景:

濃濃的煙靄的薰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調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幾許」是不定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重於少。

「春意知幾許」,實際上是說春意尚淺。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藉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正因為這樣,雖有「染柳煙濃」的春色,卻只覺春意味少。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佳節良辰,應該暢快地遊樂了,卻又突作轉折,說轉眼間難道就沒有風雨嗎?

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雨」的心理狀態,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

心境「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詞人的晚景雖然淒涼,但由於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

盛會。只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憂患後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寫今轉為憶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這裡專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節。

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閒暇遊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鋪翠冠兒,金捻雪柳,簇帶爭濟楚。」這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捻絲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遊樂。

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那時候無憂無慮的遊賞興致,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以上六句憶昔,語調輕鬆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卻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耽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嚮往,但骨子裡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

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

這首詞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鍊工緻的

書面語交錯融合,以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寫出了濃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個人身世之悲。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我們語文老師讓我們把《離騷》改寫成五言詩或者七言詩幫幫忙吧注意要押韻 謝謝

正好沒事,幫幫你吧。是從 紛吾既有 道夫先路 吧?吾有內美又修能,江離辟芷紉秋蘭。時光若水飛流去,年歲滔滔不吾與。朝搴木蘭夕宿莽,日月春秋忽代序。美人遲暮草木凋,何不撫壯改此度?騏驥馳騁千萬裡,吾作前驅道先路!可以嗎?求高手幫忙,把高一必修一 靜女 一文,改寫成五言詩 七言詩 現代詩,這三種詩任選兩...

絕句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描寫春季的詩我們還學過他的什麼詩是描

我們還學過 春夜喜雨 也是描寫這個季節的詩。作品原文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作者簡介 杜甫 712 770年 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

思修課,老師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瞭解一些關於法律的知識,計劃開

希望能提供一些法庭審理程式的說明 不同性質案件審理程式不同,建議你自己看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非常明確 法官應有的一言一行 這個屬於法官的職業道德規範和法庭審理程式是2件事你的案例 1非常怪.小海走投無路在夜晚竟撬開藥店的門,為妻子偷來了藥。然後怎麼了,是小海被起訴了嗎?那就是刑事案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