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的區別在哪,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2022-02-02 06:50:36 字數 5202 閱讀 6853

1樓:彌陀村長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謂菩薩,即指立下弘大誓願,要救渡一切眾生脫離苦海,從而得到徹底解脫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階段,即在修習「菩薩行」的階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張可以在家修行,並不強調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樣需要出家修行,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一。

大乘教徒把菩薩的修行發放概括為「六度」、「四攝」。「六度」是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們認為這六種方法是能夠脫離生死苦海,達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攝」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在與他人相處時需要遵守的原則,具體是指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認為這是菩薩救渡眾生時所應遵守的原則和方法。

為了與小乘相區別,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學說稱之為「菩薩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實踐稱作「菩薩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稱之為「菩薩戒」。

在教義學說上,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的重要區別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唯物思想傾向。大乘佛教則通通常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

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這是大乘思想,特別是早期大乘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另外在修行目標上,小乘佛教把證得「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

而大乘佛教則以「普渡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為最高的修行目標。

小乘偏於自度,大乘不僅自度而且還要度人,大小乘的持戒的意義上也不一樣,大乘和小乘的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佛教,本分有原始佛教與後期佛教。原始佛教又稱為小乘佛教,後期佛教又稱為大乘佛教。

事實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綜合五戒十善,稱人天道聲聞是由於聽法修行而得解脫生死的,獨覺是不由聽法無師自覺而解脫生死的,綜合聲聞獨覺,稱為解脫道菩薩道是既求取解脫道而又不捨人天行的一種法門,所以大乘的菩薩道是解脫道與人天道的綜合。

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瞭解脫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聖人,因他們只顧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脫,不回頭過來救度其他的眾生,所以稱為小乘。菩薩是上求無上佛道而自己解脫生死,下化無量眾生同離生死苦海,所以稱為大乘。

也既是說大乘、小乘,乃是一種比喻。大乘喻能渡無量眾生。小乘喻渡少數眾生。大乘與小乘的分別是覺悟境界高低的差別。

回答者:竹夜青龍

2樓: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是佛教的兩大宗派. 大乘佛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該派認為修行者不能單為自我解脫,應該修持成佛,普度眾生.

大乘佛教為爭取佛教的正統地位,而把只求自我解脫的原始佛教和部派貶稱小乘. 他們的區別在與:大乘把釋迦牟尼神話,提倡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宣揚大慈大悲,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國淨土為最高目標.

小乘把釋迦牟尼視為教主,堅持原教義.釋迦牟尼被看作僅是一個現實的教主和傳教師,他只追求個人自我解脫,他只把"灰身滅智"證到阿羅漢作為自己的最高目標.公元五世紀前後,小乘教主要流傳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以及我國雲南地區,自稱南傳上座部佛教,不承認"小乘"的稱呼.

我們現在所說的"大乘",小乘只是沿用歷史固定說法,沒有褒貶之意.

3樓:青竹遺風

大乘、小乘之分,在於修學之人,發心的心量有大小之別。發救世利他之心的,屬菩薩法門,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叫做大乘。發修身自利之心的,屬聲聞緣覺的法門,以成就阿羅漢果及辟支佛果為最終目標,叫做小乘。

4樓:嗡阿吽

自《法華》前為小乘 自《法華》後所有的經書(無論小乘 大乘)同時反轉為大乘 小乘為自度 大乘為自度 度他

5樓:潮汐的戀

佛教是一個在非常複雜的印度社會中產生的宗教,它包括兩種成分,一是印度當時崇拜的鬼神,一是印度當時盛行的唯心哲學。佛教經典因之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稱「小乘」,屬於前者一部分稱「大乘」,屬於後者。唐僧西取回來的,就屬於大乘。

6樓:匿名使用者

小乘修身養性

也是中土中庸之道

認為修身養性就是個有品德的賢人

可是 能被其感化的人 總是小數 更多的是不認同或者被利益衝突大乘 是讓智慧惠及每一個人

不論那人是富貴還是貧窮 是健康或者病痛

大乘是每一個人都能共同享有各自的平等

如果 做個比喻

小乘就是自己給自己做個發電機 發電自己用 自己造風扇自己用 自己種菜 自己吃

大乘 則是規模化

發電有發電廠

種菜有農菜場

電器有電器廠

然後讓一切大眾獲利

7樓:匿名使用者

前者只是教化眾生,而後者則有起死回生,度人脫離苦海. 與前者相比,一個是初級,一個是高階.

8樓:智者

釋迦牟尼傳的是小乘佛法.

傳入中國時小乘佛法被改良,稱大乘佛法.

小乘把釋迦牟尼視為祖尊.

大乘則是多佛的信仰.

9樓:匿名使用者

《法華經》雲: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10樓:匿名使用者

大小乘的分別在您的分別妄想心裡。

11樓:匿名使用者

鑑別大乘佛教,佛法中說,有一法印:一真法界。

由於有此一法印,大乘菩薩方能啟用度眾。站在大乘的立場上,看小乘,見地不徹,非佛法王,不能起用,只了分段生死。

需等有一天,小乘極果行者忽然明白了,回小向大,渴慕大乘,才再入輪迴,得人身,遇佛法,一聞千悟,頓證八地菩薩。

12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佛教重在普渡眾生

小乘佛教重在普渡自我,自我的解脫

這個是兩個的本質區別

13樓:粒粒皆辛苦

大乘度人,小乘自度.

14樓:

西遊記中講過,不過我忘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大乘、小乘,只有根基不同。阿彌陀佛

看看《圓覺經》《楞嚴經》《華嚴經》《般若經》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16樓:aaa**王

小乘就是自我解脫 最高果位 羅漢

大乘就是成就眾生 修菩薩道 最高是佛果

17樓:匿名使用者

小乘修身養性

也是中土中庸之道

認為修身養性就是個有品德的賢人

可是 能被其感化的人 總是小數 更多的是不認同或者被利益衝突大乘 是讓智慧惠及每一個人

不論那人是富貴還是貧窮 是健康或者病痛

大乘是每一個人都能共同享有各自的平等

如果 做個比喻

小乘就是自己給自己做個發電機 發電自己用 自己造風扇自己用 自己種菜 自己吃

大乘 則是規模化

發電有發電廠

種菜有農菜場

電器有電器廠

然後讓一切大眾獲利

18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佛法裡重要講發心、動機、思想、概念;

小乘佛法裡重要強調錶面和形式的東西;

大乘佛法裡重要強調發心和動機,如果你發心善、動機善那就是善,

如果你的發心、動機是惡就是惡,任何時候都一樣。

很多人都希望能往生,其實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裡講的,小乘裡不講這個。修往生法、淨土法都是修大乘佛法。但是現在很多人把淨土法都變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

」卻根本不考慮眾生,也不想為度化眾生而成佛,沒有發願菩提心,也沒有發行菩提心,或者為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持居士五戒,這完全是小乘法、是小乘的別解脫戒,這樣不能往生。

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別解脫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別解脫戒。密宗裡講的受持別解脫戒的特殊的方法是密乘的別解脫戒。

什麼是小乘法?什麼是大乘法?什麼是世間法?

什麼是出世間法?這些都要弄明白。自私自利,為自己解脫,不管受持什麼法都是小乘法;為了眾生的解脫,無論修什麼法都是大乘法。

為了今生的升官發財、健康長壽、為來世的人天福報都屬於是世間法,哪怕你修的是大圓滿法也是世間法,根本談不到出世間法;為了解脫、為了超出六道輪迴的痛苦,你無論修什麼都是出世間法。

小乘是為了解脫的,但他是為了自己的解脫,最終還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完全看心,不僅強調動機,也強調行為。但是大乘裡完全看心,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就像樹根是藥,樹枝樹葉也一樣是藥;樹根是毒,樹枝樹葉也一樣是毒一樣。你的語言行為也許是善的,但是你的發心動機是惡的,那麼你表面上善的語言和行為也是惡;為自己怎麼都不行,為眾生怎麼都行。

別解脫戒主要是小乘裡講,小乘裡沒有任何時候允許殺生、飲酒、偷盜、妄語,但是大乘裡就不一樣。發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前提,在不是自私自利的情況下再看具體的情況。如果你殺害他了,對他的傷害小,但是對眾生的利益大,這樣就允許。

偷盜也是一樣,完全是為了他、為了上師三寶,就可以偷他的東西,雖然偷他的東西對他必然有一定的傷害,但是利大於弊,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偷東西。

大乘佛法能圓融一切、容納一切,所以大乘佛法裡的解脫是究竟的解脫,大乘佛法裡的成就是圓滿的成就。

喜歡 愛的區別在哪,愛與喜歡的區別在哪裡?

喜歡和愛的區別,別被花言巧語所矇蔽。喜歡是請ta吃飯,愛是為ta做法.感情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喜歡,一種是愛。有人覺得喜歡和愛是一樣,都是對別人有好感。的確,都是有好感沒錯,可是啊,這好感的程度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喜歡和愛,是有區別的,喜歡是放肆,而愛是剋制。喜歡是一類人,愛是一個人。一切都是美好的,對...

溝通與說服的區別在哪

溝通是雙方都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但是說服別人就是用自己的知識是觀點經過論證去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個人感覺溝通就是彼此都要表達自己的目的,再向同一個方向伸展.說服就是以個人的目的,向另一個表達,並讓另一個同意向自己的這個方向伸展 說服是建立在溝通之上的,溝通好了,達成共識了,才能說服他人啊,讓他人...

佛法,破身見什麼意思,佛教與宗教的區別是什麼?

身不是好東西,身是造一切業的工具,身語意,沒有一天不造業。業有染淨 有善惡,凡夫所造的業,染業,不是淨業,染業就是造成六道,六道里頭有善惡。惡染汙清淨心,善也染汙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放下身見對學佛人來說很重要。身是我所有的,像工具一樣,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體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