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嫡長子,李憲甘願讓位,真的是兄友弟恭嗎

2022-01-31 17:27:26 字數 2997 閱讀 7020

1樓:

在旁人看來,生在帝王家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地位尊貴權勢滔天,總好過食不果腹的平民百姓。

殊不知,他們的人生有很多無奈之處,婚姻嫁娶不由自己、爭奪皇位手足相殘,這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作為皇帝的兒子,即便沒有奪位之心,也會成為別人的棋子,與其被動承受還不如主動出擊。歷朝歷代都奉行"嫡長子繼承製",可是在唐朝,李憲卻甘願放棄唾手可得的權力,將弟弟李隆基扶上皇位。

在這其中,究竟是李憲忌憚李隆基的勢力,還是兄友弟恭呢?

李隆基劇照

李憲恭謹自守,與李隆基兄友弟恭

在唐朝相關的歷史中,李憲還是比較有名的,他雖然沒有登臨帝位,卻被追諡為"讓皇帝",體現出李隆基對兄長的敬重緬懷。

有些人認為,李憲之所以讓位給李隆基,無非是礙於對方的權勢與功績,根本就不是心甘情願的。也有人認為,李憲等人的成長環境過於坎坷複雜,未必不能培養出真正的兄弟情義。

無論是李治還是李旦李顯,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軟弱無能,所以才有了武則天的崛起。

在武則天的威壓下,李旦雖然暫時坐上了皇位,也只不過是沒有權力的傀儡皇帝,一言一行皆受武則天的控制。後來,李旦被廢,連帶著李憲也失去了太子之位,身份待遇可謂是一落千丈。沒想到,正是因為生活的事事不如意,才使得一家人的感情越變越好,也算是因禍得福。

李旦一共有五個兒子,他們的府邸都建造在同一條街上,沒有所謂的身份差別。

後來李隆基順利登基,幾位兄長的待遇都還不錯,跟年少時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武則天劇照

在李憲的輔佐下,李隆基非常順利地得到了皇位,所以他感激自己的兄長。

在李憲面前說話或者寫信時,李隆基的自稱從來不是"朕"而是"弟隆基",說明他對手足之情的重視。

李憲去世後,李隆基追封其為"讓皇帝",出殯當天還派人送去了天子服飾和親手寫的祭文,給了他足夠的威儀體面。在他的一生當中,雖然沒有亮眼政績,但主動讓賢贏得了無限榮光,也算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

李憲自知無帝王之才,讓位明哲保身

在部分人的觀點中,李隆基貪戀美色貽誤朝政,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但是,

年輕時的李隆基英明神武志向遠大,絕對是治世明君的典範。

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大唐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那才是真正的盛世之景

。跟李隆基的才華比起來,李憲就稍顯遜色,況且他志不在此,還不如把位置讓給更加合適的人選。

李隆基劇照

在"唐隆之變"當中,李隆基是絕對的主角,他帶領眾人費心謀劃剷除韋后勢力,為李唐政權的穩固勞心勞力。後來,李隆基又平定了太平公主的亂事,才能過人貢獻卓越。

在李隆基的光環掩映下,李憲並沒有表現出為君者的天賦,更沒有值得一提的卓越戰績。

換句話說,除了這個嫡長子的身份外,李憲確實不具備皇位繼承人的資格。

當所有的事情都塵埃落定以後,李憲原本應該被立為太子,但在朝堂當中,卻是李隆基的呼聲更高。

就這樣,朝中大臣漸漸分成了兩派,如果皇帝再不能作出決斷的話,朝野鬥爭一觸即發。面對眼前這種情形,唐睿宗李旦更是左右為難,

一方面來說李憲身為嫡長子

,是當之無愧的皇太子人選;

另一方面,李隆基手中握有大量兵權,如果不立他為太子的話,很可能禍事重演。

最後,李憲主動站了出來,將太子位讓給弟弟李隆基,完美地解決了所有人的困擾。李憲對眾人說:"

若是國家安寧沒有禍事,自然要遵循立嫡立長的規矩。但若是國家境況危急,就應該讓位給有功勞的人,否則四海之內皆失望。

"就這樣,李隆基順利得到太子位,並且不久後登基為帝。

太平公主劇照

關於主動讓賢這件事,李憲有自己的謀算。當時,大唐的亂事剛剛被平定,估計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之前的盛世狀態。這就意味著,新君即將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若是處理不好的話,豈不是被世人唾罵。

李憲對自身的能力有準確的評估,他掌控不了眼前的局勢。

況且,李隆基這個人對皇位虎視眈眈,李憲沒有信心跟他對抗。李憲的主動退讓,一方面能"逃避"皇帝的重任,另一方面,能讓李隆基的才華得以施展,跟這些因素比起來,能不能登基並不重要。

李隆基畫像

李隆基重兄弟情義。

李隆基並不是心狠手辣的人,他感恩兄長的退讓,對其他人更是寬容以待,並不像其他的皇帝一樣對兄弟趕盡殺絕。

李憲退讓以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藝術創作方面,這是他最大的愛好。從少時起李憲便精通音律,只不過之前身上的擔子比較重,所以才沒有時間發揮。李隆基登基後,李憲整日待在府中,要麼是沉浸於聲色,要麼就是讀書畫畫,從來不跟權臣結交,這一點讓李隆基格外放心。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管李隆基是不是仁義寬容,都不能否認他一國之君的身份。剛開始的時候,他或許會時常感念兄弟情義,但誰能保證這份情義會一直存在呢?

所有的皇帝都會生出猜忌之心,與其為自己埋下禍端,還不如好好地享受人生,這才是大智慧的體現。

李隆基劇照

歷朝歷代中,總有一些皇子為了帝位不顧親情泯滅人性,可是,真正能登臨高位的只有一人,其他人都會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與那些人相比,李憲格外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他對登基沒有執念,更不想站在李隆基的對立面,所以從一開始便做出退讓。

李憲的"讓賢",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對後世子孫裨益良多。與此同時,他還有足夠的時間發展愛好、享受生活,這才是最聰明的人。

2樓:涵瑜兒

李成器讓位於李隆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是心甘情願的。甚至並不存在被動一說,因為早在唐中宗時期,唐中宗就封李成器為蔡王,但是李成器堅決辭謝還是繼續做他的壽春郡王。他是真的不願意處在權力的漩渦中。

所以在李旦復位後,準備立太子的時候,李成器就上書要求立李隆基為太子,原因就是和平時期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是李隆基立下大功,理應成為太子,所謂立賢不立長。這絕非虛情假意。

3樓:我是四瑤

其實怎麼會呢,那個年代,誰不想站在最高位,甘願讓位的大多都是因為清楚自己根本坐不穩這個位子,還不如主動讓出去,這樣還能落一個好的下場。

4樓:嗯想露

是的。主要是由於他們五兄弟從小在一起長大,兄友弟恭,關係十分親密。李憲甘願讓位,也贏得了一生的榮華富貴與逝後的尊榮。

5樓:度小解

至高無上的皇權及其象徵的地位是很多人渴望的,所以他應該也是如此。至於會選擇讓位,可能出於自己能力的考慮,也可能是皇權內部不為人知的爭鬥。

李成器身為嫡長子為什麼自己不當皇帝,讓位給弟弟

可以說,李成器是一個非常有先見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治國和平亂的能力,遠不及李隆基,所以主動把皇位讓了出來,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失去太子之位還能善終的皇子,且一生榮華富貴,自在清閒!有人曾經懷疑,李成器是被脅迫的,其實不可信,因為據文獻記載,他曾兩次向父皇李旦奏明,要讓位李隆基,他能這麼做,跟他本人的性...

什麼叫做嫡長子

嫡子bai亦寫作 適子du 特指正妻zhi生的繼承家業的長子。dao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專 趙屬姬請逆盾與其母.以盾為才,固請於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 襄公二十三年 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而愛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語.曲禮公西赤問 公儀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那嫡長子就是正妻所作的第一個兒子。古...

古代的長子 嫡子和嫡長子有什麼區別

都是他的兒子,長子是他第一個兒子但不一定是正妻所生有可能有的是小妾或者沒有名分的丫鬟所生。嫡長子是正妻第一個兒子,嫡子是只要是正妻生的都是嫡子。但是如果這個人有財產的話,首先考慮嫡長子,然後其他嫡子,再之後是庶長子 然後是其他庶子。如果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一般會招上門女婿繼承家業,也有人從家族侄子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