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碳水飲食容易肥胖,那中國人長期如此,為什麼沒有普遍發胖

2022-01-20 02:15:59 字數 5797 閱讀 7613

1樓:怪羅網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百姓的條件變好。生活富裕了溫飽問題也得到了改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於飲食問題已經從吃得飽,轉變成吃得好吃得健康。

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美國**情報局把全世界各國的肥胖人口百分比統計成為肥胖人口比例排名的國家/地區列表。

從表中看美國排名較為靠前位於第十一位上,高達36.2%,而同樣是發達國家日本,以4.30%的數量倒數第7位上。中國的情況不好也並不差以6.2%的數量排在倒數23位。

當下正是全民健身時代,不在健身房也不用去諮詢營養師就可以瞭解很多關於「健身」「健康飲食」的知識。

很多接觸到減脂、養身這些熱門話題。明白這個道理吃肉不容易胖,吃米飯和饅頭更容易胖。但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是吃大量碳水長大的,身邊所有人也都是重碳水。

外國人則以肉為主食,為什麼相比較外國人而言我們沒有卻過度肥胖呢?

圖為:血糖指數分級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碳水化合物到底是什麼鬼?

通俗的說碳水化合物是一個總稱,不只有米、面還包括蔗糖、葡萄糖等糖類。用高中生物知識,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供能,如果身體不需要那麼熱量,就會轉化儲存,也就是「長胖」。

其實我們和外國人一樣也是把碳水類食物當主食。全世界那麼多重碳水的國家,終歸到底不一樣的是我們攝入的碳水種類。

中國人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是一碗米飯或者幾個饅頭,再配上幾塊炒肉和炒菜。外國人的碳水化合物則是兩片面包中間夾著比麵包還大的炸雞,或者兩片乾麵包上面塗一層又一層硬幣厚的黃油乳酪花生醬,再配上超大杯的肥宅水。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提到gi。食品的gi是血糖生成指數。通俗的說也就是你吃了一種食物後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

圖為:不同食物的gi值水平

gi>70的食物為高gi食物,gi<55的食物為低gi食物。

gi高的食物進入腸道後消化快並且吸收好,葡萄糖可以速進入人體中的血液,所以更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糖。

反過來看gi低的食物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更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會變低,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可能較小。因為胰島素需求量會相應減少,所以避免了血糖的劇烈波動,既防高血糖也可以防低血糖,更好的控制血糖平衡。

不同的食物其gi不一樣。相同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其gi也不一樣。我們的主食和老外的主食基本也都是高gi食物,有一樣是例外——土豆。

一個熟土豆的gi是66.4,光看土豆的gi值並不算特別高,但老外用一種新的形式賦予了它更高的gi——薯條。

綜上所述那中國人為什麼不容易長胖呢?

歷史原因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食品糧食都是定量提供的,一個成年人一個月只有25斤到30斤糧食,重體力勞動者45斤,把所有能吃的肉都算上一天也只有2兩肉。

當時精加工食品很少,也沒有新增劑更沒有薯條這種東西。加上每天的工作量大,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自然也就胖不起來。

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近幾年。生活滿滿變好,節奏變快。原本不容易胖的中國人,也慢慢開始變胖。

讀書時候的學生飯量都是比較大的,但虛胖的情況還是不多,因為合理運用時間。每45分鐘就要活動10分鐘,一週還有三節體育課,再加上平常上下學等等一系列的「運動」,自然也不會胖到**去。

但是久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因為壓力大,沒有時間運動,飲食也選擇越快越好的食物,發福就比較普遍。

雖然我們拿米飯當主食,但架不住我們有菜啊

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多樣,普普通通的一餐晚飯,飯桌上至少得有三個菜,其中包含的食物也至少得有四五樣了。各種糧食,葷素搭配,其中的膳食纖維有很好的飽腹感,也不會讓人餓的太快。平衡了我們的gi,不會讓我們的血糖升的太快。

烹飪方法的不同

傳統的烹飪方法大多是炒、燉、蒸、煮為主。這些烹飪方式保留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而油炸食品就會大打折扣。

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飲食就大不相同。中國的富人和窮人說來說去也都是一碗飯搭配幾個菜,條件好的配菜更豐富點罷了。

但反觀美國,富人的飲食都很健康,比如新鮮的蔬菜、上好的肉製品、新鮮的奶製品所以富人的身體更健康身材也就更好。

再看窮人,他們因為吃不起新鮮的事物,只能吃廉價的合成食品。例如薯條、漢堡等這些快餐食品。最重要的是因為這些食物不僅便宜而且好吃。雖然不健康,但有很強的飽腹感和幸福感。

現代人生活節奏變快,很多寫字樓外賣和美食廣場都出現了「新中式快餐」的招牌。這其實和油炸快餐食品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換了個名字讓人吃的更心安理得。

新中式快餐不需要學習傳統烹飪手藝,也不需要蔥薑蒜配料,只需要一包料理速食包,就能做出美味佳餚。這種產品的出現其實是想要中式餐飲的快餐化,讓很多人都實現了「沒有廚師也不用廚房照樣可以開餐廳做外賣夢想」。跟外國的油炸快餐的主義沒有區別,「廉價」「快速」「好吃」。

所以在我們看來感覺非常健康的熱氣騰騰的加班營養餐,極大可能是用新增劑勾兌的。

事實上當代中國青少年飲食習慣已發生巨大的改變,雖然與科學合理仍然相差甚遠,但是比上幾代人已經好的太多,這反映在了新一代的身高上。

換而言之,只要不是特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並不需要特別健康的飲食才能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狀態。

2樓:娛樂達人掌掌呀

這跟中國人的體型和飲食文化有關,因為中國人在飲食方面比較節制,而且比較愛勞動。平時勞動與飲食的合理均衡,才不會導致身體的發胖。

3樓:技術小輝

因為中國人喜歡喝茶,而喜歡碳水飲食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沒有普遍發胖。

4樓:

雖然碳水會使人發胖,但是要是控制在一定的卡路里內,就不會導致發胖,所以不論是碳水還是什麼,只要控制好卡路里就沒有問題了。

5樓:方想狗帶

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胡吃海喝的。另外,很多人只是皮下脂肪細胞少,然後都胖肚子上了

6樓:石皮竹

中國人超重和肥胖比都百分之五十以上了,你還問這麼幼稚的問題。

中國人長期偏重碳水飲食,所以才不容易長胖嗎?

7樓:一個小淑女啊

這是一種錯誤觀點,碳水才是長胖的根本因素,但是人長時間不吃碳水也是不行的。

8樓:

不是的,其實碳水化合物是我們生活的必須產品,是非常重要的,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過量的飲用是會造成長胖的緣故

9樓:喬松情感

中國人長期偏重碳水飲食,脂肪堆積較少,再加上大眾運動非常普及,所以中國人大多數都不容易長胖!

10樓:鏈鎖

我們只是將碳水化合物當做主食來吃,一般的話都是米飯饅頭為主配菜的話是蔬菜營養健康不會變胖。而國外的碳水食物就是麵包配炸雞,當然會胖。

11樓:追風少年飯飯

不是的,恰恰相反,正因為國人的飲食習慣偏重於碳水,所以才會變得越來越胖,無論是米飯還是麵食,都是碳水食物,所以,如果不想要變胖,應減少主食的攝入。

12樓:

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與胖瘦沒有直接關係。

1.胖瘦只與總熱量是富餘還是有缺口有關係。

2. 碳水化合物佔比高與胰島素反應沒有直接關係。

3. 遊離糖攝入也與胖瘦沒有關係,僅僅是甜飲料攝入與胖瘦有關係

那胖瘦究竟跟什麼有關係?

讓我們詳細解釋三個基本原則

1.碳水化合物的高比例與肥胖和瘦無關,但肥胖和瘦只與總熱量有關。

這實際上是一個常識,也就是說,當總熱量不夠或僅夠時,不管碳水化合物有多高,並不意味著它會變胖。此外,如果高碳水化合物伴隨著植物蛋白的高攝入量,這通常意味著全穀物和蔬菜食品,這種飲食已被證明與更好的體重控制有關。

例如,沖繩飲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們的碳水化合物佔能量比例的85%,但沖繩也是著名的長壽島。這當然不能證明高碳水飲食與長壽有關,但間接表明高碳水不是決定飲食質量的關鍵指標。

所以對於中國這20年來的變化,已經60年代生人和80年代人生人的飲食變化的解釋就是- 能量有了盈餘所以變胖了。但是這個變胖與碳水比例和脂肪比例有沒有關係,就非常複雜了。

2.碳水化合物比率和血糖生成指數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3.遊離糖的攝入與胖瘦,無關,但甜味飲料的攝入與胖瘦有關。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吃太多的遊離糖並不一定意味著總能量過剩,但至多意味著飲食質量可能較低;因此,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結論指向兩個方面:遊離糖與低膳食質量有關;液態食物中的遊離糖容易發胖。

原理是固體中的遊離糖伴隨著飽腹感。如糖醋排骨、三明治餅乾等。雖然它們的卡路里比不含糖的高,但如果你吃了,它會佔據你的胃,讓你少吃其他食物。

但是這種飲料完全不同,它不能提供飽腹感。許多人除了固體食物之外完全喝飲料,或「水」來解渴;雖然甜飲料有能量,但它們不會感覺飽,所以它們完全是多餘的熱量。

為什麼總說吃碳水化合物容易發胖?

13樓:知不知乎不知乎

因為碳水化合物在進入體內後,經過一系列轉化,一部分可以變成脂肪。脂肪堆積造成發胖。但我們應該清楚食物不會直接轉化為脂肪,這是有邏輯的。

可以這麼說,從我們吃的食物中提取的營養將作為補充我們身體的需要而被優先考慮。只有當多餘的營養在體內沒有用時,它們才會在轉化為脂肪。碳水化合物進入身體後,它的旅途是這樣的:

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原,儲存在我們的肌肉和肝臟中。因此,它也被稱為肝糖原和肌肉糖原,等待被我們的活動消耗掉,因為無論我們進行什麼樣的體育活動或運動訓練,儲存在我們體內的糖原都會被分解為提供能量的燃料;因此,我們通常消耗的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將轉化為糖,以補充已經消耗的糖原。

一般來說,我們成年人可以儲存大約400克肌糖原,而肝糖原只有大約100克;加入大約500克糖原,相當於在體內儲存1公斤糖原。然而,一旦你攝入過多的糖原,糖原的「倉庫」就會通知大腦:「我這裡有充足的糖原,你可以把碳水化合物儲存在其他地方」,然後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

然而,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容易。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碳水化合物被比作木柴,而脂肪是煤。木材的特點是體積大,不適合儲存,燃燒時間短。

然而,煤體積小,易於儲存,燃燒時間長。當然,當我們有更多的木材和木炭時,最好使用體積大、燃燒時間短的木材。

我們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儲存的同時也被消耗掉。這也是我們人體奧祕中不變的原則

14樓:科學闢謠

近年來,很多人認為富含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米飯、面製品、馬鈴薯等會使人發胖,這是不正確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

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類產能營養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1g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在體內可產生約17kj(4kcal)能量,而1g脂肪則能產生約38kj(9kcal)能量,也就是說同等重量的脂肪約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

另外相對於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慾,使人容易攝入更多的能量。

動物實驗表明,低脂膳食攝入很難造出肥胖的動物模型。從不限制進食的人群研究也發現,當提供高脂肪食物時,受試者需要攝入較多的能量才能滿足他們食慾的要求;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時,則攝入較少能量就能使食慾滿足。

因此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麵製品,不容易造成能量過剩使人發胖。

許多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唯一**,不瞭解蛋白質、脂肪等非糖物質在體內經糖異生途徑也可轉變為血糖,所以他們嚴格限制主食,並大量食用高蛋白質及高脂肪的食物,盲目鼓勵吃動物性食物。這種做法只注意到即時血糖效應,而忽略了總能量、脂肪攝入量增長的長期危害。無論是碳水化合物還是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多,都會變成脂肪在體內儲存。

食物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體內更易被利用,食物脂肪更易轉變成脂肪儲存。朱珍妮

中國人未來對健康飲食方面的要求,中國人健康飲食標準?

中國人未來對於吃的方面肯定向有機生態食品這方面發展,多吃有機粗糧,有機雜糧雜豆,有機大米。重慶北超生態糧食專賣有機食品。只要沒有任何新增劑就謝天謝地了 中國人健康飲食標準?10條原則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3.每天吃奶類 大豆或其製品 4.常吃適量的魚 禽 蛋和瘦...

為什麼中國人均gdp這麼低,但中國肥胖率全球

因為中國人過苦日子過慣了。餓怕了都,所以就使勁兒的吃。這也是中國的文化所在。無可厚非的。真的擔心哪天沒有飯吃了。為什麼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和發達國家差很多,但消費水平卻如此高呢?中國的人均gdp雖然與發達國家相差很多,但是我國的貧富差距不均啊,我國的富人多的是,而窮人更是多的是。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真...

中國人學哪門外語最容易,中國人學哪門外語容易呢

這個不能只靠感覺吧 看你學來幹什麼,就現在而言,英語毫無疑版問是最實用的外權語,如果要感覺的話,可能日語跟韓語好點,畢竟跟漢語有點像,我學韓語的,但感覺以後工作中用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推薦學日語,相對韓語來說用到的可能性會大點。都挺容易,把你扔到一個地方一年你的口語能力就提升了 中國人學哪門外語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