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禮樂文明,孔子所說的禮樂文明,指的是什麼?

2021-08-04 16:18:55 字數 3018 閱讀 5440

1樓:閭振英巨裳

禮樂文明

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明特徵,通過制禮作樂,利用「禮」教與「樂」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維護封建等級秩序。對後來歷代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種禮樂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書》曰:「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候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製作的禮樂是處理等級社會上下貴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倫理規範。

禮的本質是差異,也就是說貴與賤,尊與卑,長與幼,親與疏的各種人之間,必須遵守各自的行為規範,絕對不可混餚。這種有差異的秩序叫「禮」,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

「非禮忽視,非禮忽聽,非禮忽言,非禮忽動」。但是社會只講差異,不講大同,社會就不會和諧。因而周公「制禮」的同時又「作樂".

樂講和同,樂當然是指**,但已超越了**,以**激起人們相同的共鳴的喜怒哀樂的情緒。

禮和樂不可偏廢,「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禮樂文明是國家和諧的基礎。春秋魯人孔丘發揚了儒行。其所謂儒,其有不灰心喪志,不得意忘形,有上尊下慈的美德。

無怪乎孔子對禮樂崩潰時,發出如此的感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一生所致力追求的理想就是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

孔子招受學生開經講學,整理《詩》·《書》·《易》·《禮》·《樂》·《春秋》。他死後,他的學生把的他言行整理成《論語》。上述著作構成儒家博大精深的政治倫理體系。

孔子主張「仁愛」,「克己復禮為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己所忽欲,忽施於人」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最高準則;「節用愛人,伺使民於時",是對執政的要求。在孔子看來,仁是禮的基礎,禮是貴淺有序,樂是對禮的排程。禮樂不僭越,就會形成和諧社會。

所以,一個有文化的人要以「格物·致遠·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最高理想。

2樓:孟淑蘭修香

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明特徵,通過制禮作樂,利用「禮」教與「樂」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維護封建等級秩序。對後來歷代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種禮樂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書》曰:「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候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製作的禮樂是處理等級社會上下貴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倫理規範。

禮的本質是差異,也就是說貴與賤,尊與卑,長與幼,親與疏的各種人之間,必須遵守各自的行為規範,絕對不可混餚。這種有差異的秩序叫「禮」,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

「非禮忽視,非禮忽聽,非禮忽言,非禮忽動」。但是社會只講差異,不講大同,社會就不會和諧。因而周公「制禮」的同時又「作樂".

樂講和同,樂當然是指**,但已超越了**,以**激起人們相同的共鳴的喜怒哀樂的情緒。

禮和樂不可偏廢,「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禮樂文明是國家和諧的基礎。春秋魯人孔丘發揚了儒行。其所謂儒,其有不灰心喪志,不得意忘形,有上尊下慈的美德。

無怪乎孔子對禮樂崩潰時,發出如此的感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一生所致力追求的理想就是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

孔子所說的禮樂文明,指的是什麼?

3樓:淡紫色的旋轉

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明特徵,通過制禮作樂,利用「禮」教與「樂」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26661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維護封建等級秩序。對後來歷代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種禮樂文明是指「周公之典」。

《尚書》曰:「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候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製作的禮樂是處理等級社會上下貴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倫理規範。

  禮的本質是差異,也就是說貴與賤,尊與卑,長與幼,親與疏的各種人之間,必須遵守各自的行為規範,絕對不可混餚。這種有差異的秩序叫「禮」,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

「非禮忽視,非禮忽聽,非禮忽言,非禮忽動」。但是社會只講差異,不講大同,社會就不會和諧。因而周公「制禮」的同時又「作樂".

樂講和同,樂當然是指**,但已超越了**,以**激起人們相同的共鳴的喜怒哀樂的情緒。   禮和樂不可偏廢,「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禮樂文明是國家和諧的基礎。春秋魯人孔丘發揚了儒行。

其所謂儒,其有不灰心喪志,不得意忘形,有上尊下慈的美德。無怪乎孔子對禮樂崩潰時,發出如此的感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一生所致力追求的理想就是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   孔子招受學生開經講學,整理《詩》·《書》·《易》·《禮》·《樂》·《春秋》。

他死後,他的學生把的他言行整理成《論語》。上述著作構成儒家博大精深的政治倫理體系。孔子主張「仁愛」,「克己復禮為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己所不欲,忽施於人」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最高準則;「節用愛人,伺使民於時",是對執政的要求。

在孔子看來,仁是禮的基礎,禮是貴淺有序,樂是對禮的排程。禮樂不僭越,就會形成和諧社會。所以,一個有文化的人要以「格物·致遠·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最高理想。

禮樂文明與詩經的關係是什麼?

4樓:米西奧雷叉叉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研究經學、儒學、特別是研究《詩經》學與禮文化的熱潮中,江林博士的《(詩經)與宗周禮樂文明》是一部獨特的研究詩禮文化的著作。我以為這部書的最大創新特色,就是把《詩》學與《禮》學結合起來研究,採取了詩禮雙向交流的研究視角與詩禮互解互證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以《詩》探禮,從《詩》中對周代社會實行的各類禮典進行考察與還原;一方面以《禮》探詩,以周代社會實行的禮典對《詩經》各篇內容作新的闡釋,所以無論是在《詩經》的研究上還是在三《禮》的研究上都有新的突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禮文化。在先秦時代,詩、樂、禮是不分的,周公制禮作樂,宗周社會形成了以「禮」為核心的文明,把詩、樂、禮統一起來,三者都成為當時貴族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

儒家的禮儀有什麼作用?孔子所說的禮樂文明內涵是什麼

5樓:謝絕的閒聊

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明特徵,通過制禮作樂,利用「禮」教與「樂」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維護封建等級秩序.對後來歷代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禮樂制度為什麼是維護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1.宗法制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緣關係同政治關係結合起來的制度,其目的是鞏固分封制下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的權力 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2.內容 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 規定嚴格的大宗 小宗體系,大宗和小宗的關係是相對的 大宗是土地 財產和權力的主要繼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權。3.作用和影響 宗法制所確...

請問孔子是屬什麼生肖的,孔子屬什麼生肖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 公二十五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齊莊公三年,陳哀公十八年,蔡景侯四十一年,曹武公四年,燕文公四年,吳姬諸樊十年,杞孝公十六年,許靈公四十一年,邾悼公五年,滕成公二十四年,莒黎比公二十六年,楚康王九年,衛煬公八年,晉平公七年,秦景公二十六年,鄭簡公十五年,薛獻公二十...

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有什麼區別,什麼是精神文明建設

1 思想道德包括思想修養和道德品質兩個基本方面。主要指人的政治觀點專 理想信念 思屬想意識 價值觀念 行為準則及道德規範等方面 2 思想道德素質是指應具備先進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在我國先進的思想是馬列主義 思想和 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3 精神文明指的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進步狀態.精神文明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