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的最後一課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

2021-06-29 20:06:38 字數 1185 閱讀 2693

1樓:遠古的軟綿綿

說實話,非常扯,非常沒有生活經驗。如果不除草,雜草是會弄死莊稼的!很簡單的道理為啥偏舉一個蹩腳的例子呢……一看就不是哲學家寫的文章啊!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意思就是讓我們用美德拂去心中的雜念。至於哲學家為什麼沒有來,我覺得就是希望**們自己領悟,因為美德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這個答案如果出自哲學家之口就有點自誇的意思了,而謙遜恰恰也是一種美德。

或者說因為是最後一課已經上完,一年後如果哲學家再來的話,最後一課也就不能稱之為最後一課了,這樣的最後一課給人的感覺也更加雋永,有點受用終生的意思。說點什麼,借用康德的一句話:「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

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看了樓下的答案,也覺得自己理解不是很到位,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應該是比較貼切的。頂一下!

3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地上的雜草易除,心裡的雜草需要我們用時間用美德來佔領。

一點建議,祝你好運!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這位哲學家的做法比較像蘇格拉底和孔子的作風。蘇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稱作「助產術」,孔子的教學方法可稱之為「啟發」,相似之處就是不直接告訴你道理知識,你要自己去悟。說到這兒,我想這套方法其實更像中國禪理的闡述方式。

其次,「要想讓靈魂淨潔,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領它」這句話讓我聯想到蘇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識」,此外蘇格拉底還有個名句「認識你自己」,這兩句合起來就是說:一個人對他自己的認識就是關於德性的知識。蘇格拉底認為人的心靈內部已經包含著一些與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則,為使靈魂不致盲目必須求助於靈魂內部的原則去發現真理,而這個原則就是德性。

蘇格拉底終其一生都在踐行著「德性就是知識」這條準則,他知道什麼是不正義,寧肯受到不正義的懲罰也不願做不正義的事情,以求無愧心靈的自省。

那麼,就替哲學家說句「德性就是知識」吧。

附:1.寫了這麼多,如果你不哲學專業的,那我說的可能有點偏了。一家之言,自圓其說罷了,還望提問者多加思考、批判。

2.我不同意樓上引康德的話來作為哲學家的話。頭頂的星空是指理性,道德律令指實踐即自由的領域,這正好對應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拿到此處來,不說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得說是大物小用了吧。

當然,你如果只是把那句名言做通俗的理解也無可指摘。一己之見,旨在求知,遠非攻擊。

哲學家的最後一課閱讀答案哲學家的最後一課的閱讀答案

1.如何除掉曠野裡的雜草。2.學識豐富 成語略 3.不是失信,哲學家雖未到,卻已經用事實宣佈了最正確 最理想的答案。4.震驚 疑惑 頓悟 言之成理就行 5.點題 美德是一個人靈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6.要想讓靈魂淨潔,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領 1.主要內容是哲學家要求他的學生們用各自的方法去剷除一片...

誰能告訴哲學家的最後一課的賞析急急

1 根據文copy意,在最後一段的兩處橫bai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du 2 對哲學家 如何除zhi掉這些雜草 的提問,為什麼弟dao子們的回答都不正確?3 根據上下文的提示,該怎樣正確地回答哲學家 如何正確地除掉雜草 的問題?4 文中說原來相聚的地方已變成了一片莊稼地。它是怎樣 變成一片長滿穀子的莊...

尼采是偉大的哲學家嗎,尼采算是一個哲學家嗎?

是德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詩人,作家。這個在中國廣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著他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特點。他是大學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業業從事教育的教授工作 他是哲學家,但他異常起勁地反對出現在他以前的諸家哲學。他高喊出一個驚世駭俗的口號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不僅在東方,就是在西方哲學史上,尼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