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指歷史什麼

2021-06-26 03:42:46 字數 5147 閱讀 8196

1樓:一生有你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希望採納 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美玉經此輸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

玉門關名稱的來歷有一個傳說。相傳絲綢之路暢通之後,西域諸國的商隊絡繹不絕地經此入關。于闐國的特產"和田玉"也源源不斷地經此運往內地。

于闐國王為換回中原王朝的大批絲綢,派了官兵,專門押解運送玉石。官兵押運了幾次後,就出現了怪事--馱運玉石的駱駝一進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運官對此束手無策。

一個拉駱駝老人告訴押運官:"駱駝入關生病,事出有因。咱們長年途經此地運玉石,從未祭禮關神。

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運官問:"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消病除災,確保人畜平安呢?

"老人說:"用上等玉石,在此城關門上鑲嵌一圈,這樣關樓就有了光彩,關神也就高興了。"押運官按老人的建議辦了,駱駝災病果然消除,平安到達了長安。

關城因為城門砌了一圈閃光的玉石從此就稱為玉門關。

玉門關的設立,始自西漢武帝時,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秦漢以來,好戰的匈奴對漢民族威脅很大。漢初,匈奴東敗東胡,西逐大月氏,佔據河西,並以河西為基地,屢犯漢境。

漢王朝開始曾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希圖換取暫時的安寧。漢武帝時,放棄了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擊了匈奴右部。

同年,漢分河西為武威、酒泉兩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設張掖、敦煌兩郡,同時建玉門關和陽關。從此,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為西漢王朝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關隘。

西歸漢以後,內地通往西域及歐洲諸國的通路開啟了,中國特有的絲綢源源不斷運往西方,西方的**、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從此傳入中國。人們習慣把東起長安(西安),聯絡亞、歐、非3大洲,遙遙數千裡的交通大道稱為"絲綢之路"。這條路自敦煌以西分為兩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北經玉門關、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南經陽關、安南壩,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

因此,玉門關和陽關也就成為絲綢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關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將的重要停息站。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蹟,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關城全用黃土夯築而成,面積約600多平方米。西、北兩面各開一門,城垣東西長24.

5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上寬3.

7米,下寬4米,南北牆下寬4.9米。城頂四周有寬1.

3米的走道,設有內外女牆。城內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馬道, 靠東牆向南轉上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佈,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

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只存斷垣殘壁,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從敦煌去玉門關旅遊,只有走戈壁灘上汽車軋出的便道。旅客租用越野車,要請當地熟悉路線的嚮導帶路,以防迷路

3樓: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風景照(20張)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定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的特殊含義是什麼?

4樓:水滴一滴一滴

此句中「春風」的特殊含義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

該句出自《涼州詞》。

原文: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5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春風」的特殊含義:

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創作背景

唐代自安史亂後,隴右道(轄今隴山以西直至新疆西部)東部各州縣先後陷於吐蕃。這首詩大約寫於穆宗長慶(821—824)年間,作者五十多歲時,安西已經陷落了三十多年。

聽到這西去的駝鈴聲,曾身歷這段史事的作者不能不想到國運的衰微,想到那條經由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從而想象這支西去的駝隊應當還是馱運白練經由這條大道遠去安西,而安西卻久已淪為異域了。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公元713—741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

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

「《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6樓:匿名使用者

龍舟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江堤核心月亮有中方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王之渙,王之樺,王之樺,王王之,渙煥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山楊迪說雙方都說暮光

7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指什麼風,該現象出現在什麼地區?

8樓:嶺下人民

「春風」,是指氣候學中所講的夏季風,就是從海洋上吹過來的暖溼偏南氣流。

玉門關的四周群山環繞,地形起伏也很大,高大的山脈和一些大小不同的盆地形成了複雜的地理環境,氣候有著明顯的大陸性。它的西部和帕米爾高原合抱,阻隔了自大西洋來的暖溼氣流;南部和青藏高原相接,阻隔了自印度洋來的暖溼氣流;而且東南面還有一些著名的山脈(例如賀蘭山),也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這兒的暖溼氣流,實際上就是指夏季風——春風。

夏季風來自海洋,不僅溫暖,而且潮溼。夏季風吹到的地區降水率普遍增多,植物生長比較茂盛 。可是夏季風的勢力較弱,侵入內地的速度又比較慢,影響的時間也較短,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受到夏季風控制的時間就更短了。

每年4~5月之間,夏季風到達了我國南部沿海;6月到達長江流域;直到7月份才推進華北與東北;到了9月,它又受到北方冬季風的逼迫,所以又迅速地撤回到長江以南。在氣候學上,把我國境內受到夏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做季風區;而把受到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做非季風區。具體的界限大概以我國著名的山脈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為界。

根據這個界限來劃分,玉門關恰好處在非季風區內,因此夏季風——春風也就吹不到玉門關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哪?

9樓:金六福

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出自: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

原詩文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譯文: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10樓:li小狐狸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原句如下:

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11樓:我們一起燥起來

意思: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拓展資料:

1、原文: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釋義: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3、賞析:《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4、詩人介紹: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

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

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12樓:春季綠意

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含有什麼物候現象

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現象 在詩句之中其實反映了地理的一個基本知識 自然帶的經度地帶性 這裡的春風當指我國的夏季風.季風是由於海陸的熱力差異導致海陸上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變換而形成季風.夏季北太平洋高壓勢力大大增強,亞洲大陸上形成印度低壓,太平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意思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本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意思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出處 出自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古詩作品 涼州詞 作者簡介 王之渙 688 742 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 今山西太原 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什麼修辭手法

羌笛怨楊柳,擬人,羌笛化身成女人,怨恨楊柳不發芽茂綠。春風不來,天氣寒冷,楊柳也不能快點發芽啊 擬人。怨和度分別賦予羌笛春風人 情與動作,將之擬人化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羌笛何須怨楊柳是寫聽到羌笛的感受,由 折楊柳 曲名與春風相聯,以 春風 暗喻皇恩,春風不度玉門關 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