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青銅器有哪些特點

2021-05-05 15:27:31 字數 4866 閱讀 8617

1樓:陌陌於筱

參考的一部**的考證部分

青銅器的分類,主要是為了清楚地區別青銅器的性質和作用,有利於研究各自所形成的器形體系。

具體分類如下: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車馬器、農具與工具、貨幣、璽印符節、度量衡器、銅鏡等。下面就各類器物的名稱、用途和形制特徵做具體介紹:

一、食器。包括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主要有鼎、鬲、甗、簋、盨、簠、敦、豆、匕等。

(1)鼎:古代炊器,有烹煮肉食或盛放魚肉的用途。形狀大多數是圓形、三足、兩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圓形、方形的扁足鼎等形式。

圓形鼎的器身,一般為盆、盂的形狀。方形鼎器身一般呈鬥狀。最早的銅鼎都是仿照陶器製作的。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會中它被當作「明尊卑,別上下」,即統治階級等級制度和權力的象徵。據禮書的記載,西周時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稱為太牢,以下為羊、豕、魚、臘、腸胃等;諸侯一般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也有用一鼎的,鼎實為豕。

(2)鬲:煮粥器,新石器時代已經普遍使用陶鬲。《爾雅•釋器》指款足鼎謂之鬲。

《漢書•郊祀志》謂鬲為空足鼎。可見鬲的形狀是似鼎而足空,足空則煮水易熱。最初形式的銅鬲就是仿照陶鬲製成的。

還有一種方形的鬲,鬲體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有門可以開合,門內可以放入木炭。

(3)甗;蒸飯器,全器為上下兩部分,上體用以盛米,稱為甑,**為鬲,用以煮水,中間的箅通汽以蒸於甑。其形制有圓形、方形;有上下合體的,有上下分體的。漢晉以後甗的鬲足就沒有了,這種無足鬲則稱為釜。

甗是絕大多數殉葬青銅禮器的墓中必有之器,它和鼎、簋、豆、壺、盤、

組成一套隨葬禮器,主要出土於西周末、春秋初的墓葬中。

(4)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樑等飯食的器具。銅器銘文中的簋字一般都寫成「?

」,古籍中寫成「簋」。其用途相當於現在盛飯的大碗。多數為圓腹、侈口、圈足,有無耳、兩耳、三耳,甚至四耳的。

商周時期,簋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西周時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樣,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陣列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據文獻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考古發現也證明簋以偶數出現的時候為多。

(5)簠: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稻、樑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鄭玄注:「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樑器。」在實物中見到的簠都作長方形,口外侈,有蓋,蓋與器大小相同,合上為一器,開啟則為相同的兩器。

這一特點,在古器物學上又稱為「卻立」或「卻置」。器、蓋各有四短足。簠在經籍中稱為「胡」或「瑚」,又有稱為「匡」的。

(6)盨:是盛放黍、稷、稻、樑飯食的器具。形似簋而橢圓,斂口、鼓腹,兩旁有獸耳或附耳,下有圈足或四足,上有蓋,蓋上有作矩形的四足或可提拿起的圈形足。

蓋也可以仰置盛物。盨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主要流行於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一般成偶陣列合。

(7)敦:盛放黍、稷、稻、樑飯食的器具,由鼎、簋的形制結合發展而成。其基本形制為圓腹、二環耳、三短足、有蓋。

有的敦為「上下圓相連」形,即通常所說的「球形」或「西瓜形」的敦。蓋與器特點完全一致,使用時可分一器為兩器用,提高了器物的使用價值。古人又稱一種無足的敦為廢敦。

敦產生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春秋晚期到戰國晚期,秦以後消失。

(8)豆:專備盛放醃菜、肉醬等和味品的器皿。從甲骨文和金文看,豆最早可能是盛黍稷之器。

豆的基本形制是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長握稱「校」,握下圈足稱「鐙」,青銅豆出現在商代晚期,盛行於春秋戰國。

(9)匕:古代挹取食物的工具,古文獻中多有記載,《儀禮•少牢饋食禮》鄭注云:「匕所以別出牲體也」。

可見匕的用途為挹取飯食和牲肉。考古發現的匕常與鼎、鬲等器物共出,如安徽壽縣蔡侯墓出土的鬲就附有匕。匕體一般為橢圓形,後有柄,為挹取方便,有的匕體前端作成尖形。

柄常常雕鏤出很精美的花紋,禮稱這種雕鏤柄的為「疏匕」。

酒器。飲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統稱酒器。包括爵、角、斝、觚、觶、尊、觥、卣、盉、方彝、罍、壺、勺等。

(1)爵:最早出現的禮器。爵由銘文證明,為用於宴飲酌酒之器。

其形制為圓形,平底或凸底,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後有尖狀尾,以均衡流的重量,起到全器平衡的作用。爵的一側有鋬,下面有三個高尖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此為商和西周早期的共同特點。

(2)角:飲酒器。《禮記•禮器》:「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鄭玄注:「四升為角」。與其它酒器組合。角的形制似爵,但無兩柱,兩端都是尾。

(3)斝:溫酒器。王國維《說斝》引羅振玉之說,認為經籍飲器之散為斝之訛。斝的形狀似爵與角,與爵、角主要不同點是無流無尾,僅在口緣上有兩柱。腹的形狀為圓形、平底。

(4)觚:飲酒器。傳世的數量很多,考古發掘時,經常與爵共出。形狀似喇叭,一般是細長身,大侈口,圈足,在長身上常有凸起的稜作為裝飾,這與鑄造時範的接榫有關係。

(5)觶:飲酒器。青銅器中習稱的觶有兩類,一類是扁體的,一類是圓體的,形似小瓶,侈口、圈足。此兩類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後者且沿用至東周。

(6)尊:高體的大型或中型的盛酒器。金文中稱禮器為尊彝,尊象雙手奉酉形,彝象雙手獻瀝血的雞,即尊酒奉雞牲祭祀之意。

尊彝是祭祀的禮器之共名,是指一組祭器,而不是指某種禮器的專名。諸凡酒器食器,金文中泛稱為尊彝。尊的形制最常見的有圓形、侈口、圈足的,也有侈口方形的尊。

另外,在尊一類的器物中,還有一些鳥獸形狀的,即所說的鳥尊、象尊,這應該是尊的一種特殊形制,統稱為鳥獸尊。它們的用途均為盛酒器。

(7)觥:盛酒器。器形特徵是形似匜,橢圓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把手,有蓋,蓋作成有角的獸頭形或作成長鼻上卷的象頭形。觥出現於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8)卣:盛酒器。卣是專用以盛酒的祭器。卣形制似壺,但有提樑,故俗稱提樑卣。卣腹的形狀很多,或圓、或橢圓、或方形,也有作成圓桶、鴟

、虎吃人等形的。

(9)盉:盛酒器或酒水調和的器具。盉的形狀教多,一般是深腹、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把手,有三足或四足。

也有流在頂上的異形盉,以及圓腹有螭樑的盉。青銅盉的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至西周。

(10)方彝:盛酒器。彝,古代青銅器中禮器的統稱。

《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郭璞注:

「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在古籍和銅器銘文中未見以方彝為禮器的名稱,宋人以這類器形體作方形而定此名。其特徵是高方身,帶蓋,蓋似屋頂形。

腹有直、有曲,有的還從腹旁有兩耳上出,蓋與腹大都相對應地有四條或八條稜脊。商代早期已經有陶質的類似方形器的出現,但已發現的青銅方彝出現於商代晚期。

(11)罍:盛酒器。《說文》曰:

「罍,酒尊。」罍又兼可盛水。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寬肩,肩上有二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

這兩種形狀的罍,常見在一側的下部有一個穿系用的鼻。罍的器形,見於商代晚期,它的流行時間至春秋中期。

(12)壺:盛酒器。《周禮•秋官•掌客》:

「壺四十。」鄭玄注:「壺,酒器也。

」《詩•大雅•韓奕》:「清酒百壺。」金文壺字象有蓋兩側有系和腹部龐大的容器,故壺可以視為長頸容器的統稱。

古代酒的品種多,故酒壺的器形也各有不同。青銅壺在歷史上使用的時間自商至漢代或更晚。壺的樣子很多,有圓形、方形、扁形和圓形帶流的壺等多種形狀。

水器中絕大部分用於盥洗,故亦稱之為盥器,大致可分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種,包括盤、匜、盂、鑑、缶(fou)、瓿(bu)等。

(1)盤:承水器。商周時宴饗用。宴前飯後要行沃盥之禮《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

盥卒,授巾。」此外,盤還可用來裝冰。商代晚期逐漸開始流行,戰國以後,沃盥之禮漸廢,盤也被洗代替。

(2)匜:盥手注水之器。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

(3)鑑:《說文》:「鑑,大盆也。」用作盛水,並可沐浴。在銅鏡尚未盛行時,

古人也用鑑盛水照容貌。

四、樂器。包括鐃、鍾、鉦、鼓等。

(1)鐃:

我國最早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流行於商代晚期,周初沿用。鐃形似鈴而較大,身體短寬,

口部呈凹弧形。《周禮•地官》「以金鐃止鼓」。即退軍時用以指示停止擊鼓的。也用於祭祀和宴樂。

(2)鍾:祭祀或宴饗時用的青銅打擊樂器。鐘的形式是從鐃演化而來。

(3)鉦:古代行軍所用樂器。形體似鐃,比鐃高大厚重,俗稱大鐃

五、兵器。包括戈、矛、戟、鏃等。

(1)戈:商周時期兵器中最常見的一種。古稱勾兵。由戈頭、柲、帽和末的鐏構成。商和西周

帽大多為木質。

(2)矛:用於衝刺的兵器。

(3)戟:戈與矛的合體。兼有勾、刺兩種作用。

(4)矢鏃:遠射兵器。

六、雜器。包括生活用具、車馬器、貨幣、璽印等。

(1)鏡:古代照面的用具,一般呈圓形,正面光潔,背面有紐可穿系。

齊家文化:

殷墟:素背,鏡面較小春秋:數量不多

戰國中期:盛行期,數量大增,製作精巧美觀,背面圖案多幾何紋和動物紋,無銘文

漢:西漢至東漢早期,銅鏡逐漸變厚重,背面多鑄吉祥語。王莽時出現紀年銘銅鏡。西漢時「透光鏡」

隋唐:銅鏡的再盛時期。種類繁多,葵花鏡、菱花鏡、人物故事鏡、狩獵騎射、海獸葡萄鏡等

宋:仍流行菱花鏡元以後鑄鏡技術逐漸衰退

(2)帶鉤:束腰皮帶一端的掛鉤,古稱鮮卑師比頭,初為北方草原民族使用,春秋戰國時期傳入中原,一直沿用到漢代。基本形制為下端有釘柱釘於皮帶的一頭,上端曲首作鉤,用以鉤掛皮帶的另一頭,中間有鉤體,側視呈s形。

(3)薰爐:漢晉時期薰香用具,也稱博山爐。

(4)貨幣: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鑄幣主要有布幣、刀幣、貝錢和圜錢。

布幣—仿照青銅農具鏟的形狀鑄成,原始空首布出現在西周時期,大量鑄造在春秋時期,式樣與銅鏟相同。戰國時期布幣改制,銎部扁平成一體。

刀幣—仿照刀鑄造的,齊大刀,燕小刀(明刀)

貝幣--,俗稱「鬼臉錢」或「蟻鼻錢」,流行於戰國時期的楚國。

圜錢—仿照圓形玉璧。

(5)符及璽印

符—傳達命令或調遣兵員的憑證,一符分為左右兩半,分存兩方,使用時兩半相合,稱為「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

因狀若伏虎而又名虎符。盛行於戰國、秦、漢。

璽印—官私書信往來和相互交往的憑證。

商代青銅器都有什麼祕密,商朝的青銅器有什麼特點

贛江流域地區的文史記載,歸納起來只有四個字 荒蠻服地 然而就在人們漸漸淡忘這塊被歷史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6364 忽略 的荒蠻之地的時候,1989年這塊大地卻給人們帶來了驚喜。1989年,在這裡發現了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靜臥在千里...

青銅器有哪些,什麼是青銅器

什麼是青銅器 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 金 或 吉金 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 鉛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青銅器的使用開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地區,及敘利亞古代tellramad遺址出土的銅珠等。中國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

我的這個青銅器值多少錢,商朝出土青銅器現在值多少錢

青銅螭龍耳四方尊 西周風格 檔次高 想出手夾我q173 218 5503 商朝出土青銅器現在值多少錢 除了黑市,平常是沒人敢買的,什麼種類?什麼器形?是否有銘文?是商早期還是商晚期?品相是否完好?等等都會影響到銅器的價值與 一般帶銘文的一字三萬以上吧,不過不建議買賣現在出土的銅器 無價之寶,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