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青銅器鑄造工藝,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是怎樣的

2021-06-14 15:18:39 字數 3901 閱讀 7279

1樓:園長

首先現代人不用青銅器

所謂的青銅器是工藝品,不是實用的。

其最大的價值在於仿古

所以,沿用古法制作的才是最貼近其商品意義的但是古法的陶模泥胎比現代的先進的機械化工藝要耗時耗力了很多,所以**很貴

如果機械化處理的話,一次就可以出現幾千件幾萬件,那麼其作為仿古器的稀缺性和價值就不存在了

製作成本倒是不算很高,一個小型的燒磚場都會有可觀的製作成功率,主要是東西好不好能不能賣出去。

2樓:焦水淼

青銅器的一般製作工藝

1 塑模:將準備鑄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

2 翻範:在泥模上翻出外範,在泥模或外範上雕刻所需的花紋。然後,將泥模外表颳去一層作內範,或另外製作內範,內範與外範之間的距離,即為澆注後銅器器壁的厚度。

3 烘燒:將外範和內範陰乾,晾晒後,組合放入烘窯中烘燒,使之脫水、定型。

4 澆注:經常是出窯後趁熱澆注。從澆注口注入青銅液體,待液體凝固後,將內、外範打破,取出所鑄器皿,對器皿的表面加工整理,青銅器便製造出來了。

商周是我國青銅器製作的鼎盛時期,當時鑄造的大批精美的青銅器,是我國古代先民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他們的出土,再現了古代中國青銅時代的風貌。 青銅具有熔點低,硬度高的特點,容易熔化和鑄造成型。 商周青銅器主要用於祭祀和戰爭,祭祀用的叫禮器,戰爭用的叫兵器。

另外還有樂器和車馬器。

參考資料祝你好運!

3樓:來自火星的世界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現代已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器,是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銅刀,距今約2023年,經檢驗,是用錫青銅鑄成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夏代,人們已能用石範和陶範鑄造簡陋的工具和**。

商代早期的銅爵,所用鑄型由多塊陶範和泥芯組成,有的壁厚僅2毫米。鑄造技術已達一定水平。商代中期已使用錫青銅和鉛青銅兩種合金,能鑄造重80千克的大鼎。

具有中國特色的組合陶範鑄造工藝在此期間大體已經形成。

青銅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於其克服了純銅的柔軟弱點,且具有熔點低、鑄造效能好等優點,逐漸成為古代銅器中的主要品種,並促進了車、船、雕刻、金屬加工等製造技術和農業、軍事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青銅器的應用,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藝術水平,成為這一時代的鮮明標誌。

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是怎樣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有兩種,鍛造和範鑄。前者反覆捶打,使之成型。範鑄就是使銅礦石受熱熔化澆鑄在事先做好的模範之中,使之成型

古代青銅器是怎樣鑄造出來的

5樓:不曾明瞭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塊範法和失蠟法兩種基本的方法,此外還有分鑄法、焊接法等工藝。

一、塊範法

塊範法或稱土範法,是商周先民最先採用的,是整個青銅時代中應用最廣泛的青銅器鑄造法。其法步驟如下

1 .制模

模也稱為母範、作模。其原料可選用陶、木、竹、骨、石等質料,而已經鑄好的青銅器也可用作模型。具體選用何種質料要由鑄件的幾何形狀而定,並要考慮花紋雕刻與撥塑的方便。

一般說來,形狀細長扁平的刀、削的模,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較小的鳥獸動物形體可以用骨、石雕刻為模;對於形狀厚重、比較大的鼎、彝諸器,則可以選用陶土為模,以便撥塑。

2 .制範

制範要選用和製備適當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沙。用泥料敷在模型外面,脫出用來形成鑄件外廓的鑄型組成部分,在鑄造工藝上稱為外範,外範要分割成數塊,以便從模上脫下;除了外範,還要用泥料制一個體積與容器內腔相當的範,通常稱為芯,或者稱為心型、內範;然後使內外範套合,中間的空隙叫做型腔,其間隔距離就是所鑄器物的厚度。一般說來,用來做外範的泥料中,泥土(最好選擇粘土)含量大些,用來做芯的泥料則要含砂量大些,顆粒較粗些。

範的泥土備制極細緻。採集好的泥土要經過晾晒、破碎、分篩、混勻,並加入符合一定比例的水分,將之和成軟硬適度的泥土,再經過反覆摔打、揉搓,其間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浸潤,使之定性。這樣做好的泥料在翻範時才能得心應手。

從模上翻範塊是範鑄造技術的中心環節,要求必須有很高的技藝。對於像刀、戈、鏃等較簡單的實心器物,二合範就能夠應付自如,即只需由模型翻制兩個外範。與上述的器物的簡單製作相比,製造空心容器的範就顯得複雜多了。

在翻範以前,一定要先明確了外範的數量及分佈狀況。現簡單地將其製法介紹如下:第一步驟是做外壁。

模的表面用範泥堆貼且不留空隙,再用力壓緊以求緊密不鬆散。接下來是做內壁。內壁的做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從模型上翻制好外範後,將模型的表面加以刮削,模型即為內芯,所以刮削模型上的厚度即是所鑄銅器的厚度;第二種方法用於大型器物,是將模型做成空心的,以其內部為模型製出內芯,並使脫出的芯和底範連成一塊,再在底範上鑄上器耳;最後一種是利用外範制芯。

3.澆注

將已完成焙燒且組合好的範趁熱澆注,不然就須在臨澆注前進行預熱。預熱的溫度以攝氏度400—500℃為佳。預熱時要將範芯裝配成套,捆緊後用以泥砂或草拌泥糊嚴實,再入窯高溫焙燒。

為了防止銅液壓力將範漲開和高溫引起的範崩,所以焙燒好的型範需埋置於沙(溼沙)坑中並在外加木條箍緊。

範預熱準備好後,將熔化的銅液(1100—1200℃為宜)注入澆口。器物要倒著澆,是為了將氣孔與銅液中的雜質集中於器底,使器物中上部緻密,花紋清晰。澆入銅液時應該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為宜,直到澆口氣孔(範上留有的通氣孔)皆充滿銅液為止。

待銅液凝固冷卻後,即可去範、芯,取出鑄件。

一次澆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渾鑄」、「一次渾鑄」或是「整體澆鑄」。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鑄成的。凡以此方法鑄成之器,其表面所遺留的線條是連續的,即每條範線均互相連線。

4.修整

去掉陶範後的鑄件還要經過錘擊、鋸挫、鏨鑿等多道工序來進行修整,以消去多餘的銅塊、毛刺、飛邊。只有當一件光潤整齊的青銅製品出現時,才算製造完畢。

二、失蠟法

失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蜂蠟製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等,預留孔洞,製成外範,待外範乾燥,高溫焙燒,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範內形成和內模一樣的空腔,再從孔洞注入銅液,冷卻後,剝去外範,既得與內模相同的鑄件。這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現代工業仍在使用。已知中國最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屬春秋晚期,是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的銅禁等,而其工藝的精湛標明並非初始的製作。

而纖麗奇絕的製作,楚地貢獻最大,曾侯乙墓的尊盤也最受稱道,其上密佈的蟠虺紋玲瓏剔透,窮極繁縟富麗,即是失蠟法制成。然而,失蠟法的應用並不夠普及,今見的作品始終不多,這與蜂蠟數量有限、製作過於複雜有關,或許也是應為效果雖然奇絕卻難引出普遍的審美愉悅聯絡。

失蠟法在中國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採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曾侯乙墓也曾經出土了青銅尊盤。

6樓:如果有幸會面

失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蜂蠟製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等,預留孔洞,製成外範,待外範乾燥,高溫焙燒,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範內形成和內模一樣的空腔,再從孔洞注入銅液,冷卻後,剝去外範,既得與內模相同的鑄件。這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現代工業仍在使用。已知中國最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屬春秋晚期,是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的銅禁等,而其工藝的精湛標明並非初始的製作。

而纖麗奇絕的製作,楚地貢獻最大,曾侯乙墓的尊盤也最受稱道,其上密佈的蟠虺紋玲瓏剔透,窮極繁縟富麗,即是失蠟法制成。然而,失蠟法的應用並不夠普及,今見的作品始終不多,這與蜂蠟數量有限、製作過於複雜有關,或許也是應為效果雖然奇絕卻難引出普遍的審美愉悅聯絡。

失蠟法在中國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採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曾侯乙墓也曾經出土了青銅尊盤。

7樓:1刺蝟

古代青銅器製作通常採用範鑄法,也叫模範法,所以要想鑄造青銅器,得先製作模範。從考古出土資料來看有陶範、石範、金屬範等等,其中以陶範最為常見。泥土要精選當地無雜質黃土,粗細相間,色澤均勻,然後經研磨、過篩、浸泡取懸浮液、沉澱、晾乾等步驟,這樣洗出來的泥細滑軟道,手感極佳,便於雕刻細膩紋飾。

將精選的泥、沙、水等材料經適當比例混合以備使用。

商周時期青銅鼎的特點,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有什麼特點?

種類繁多,造型古樸奇特,工藝精湛細膩。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有什麼特點?一 生產規模大,技藝水平高。二 分工細緻。三 種類繁多。四 不僅有實用的功能,還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一 生產規模大,技藝水平高。二 分工細緻。三 種類繁多。請採納 簡述商周時期青銅器的藝術成就和特點?青銅器物是銅錫合金,有較強的...

青銅器有哪些,什麼是青銅器

什麼是青銅器 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 金 或 吉金 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 鉛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青銅器的使用開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地區,及敘利亞古代tellramad遺址出土的銅珠等。中國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

這是青銅器嗎 10,什麼叫青銅器?

青銅器 bronze ware 在古時被稱為 金 或 吉金 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 鉛等的合金,剛剛鑄造完成的青銅器是金色,但因為出土的青銅因為時間流失產生鏽蝕後變為青綠色,被稱為青銅。青銅器的使用開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地區,及敘利亞古代tellramad遺址出土的銅珠等。中國青銅器開...